晏幾道一邊寫著,嘴里一邊念叨著,念著念著不禁再一次悲從心來,淚水止不住的流了下來。一旁的老護院見狀,不禁哭出聲音來,哽咽道:“老爺,我不走,我就陪著您!”
正當晏幾道朝著朱紅大門不斷落淚的時候,他的身后傳來了一陣聲響。
“昔日的風光已不再,愿晏公子節(jié)哀。國子監(jiān)武學館生員荀寧,拜見晏公子?!?p> 來者不是別人,正是荀寧,而站在他一旁的,則是晏宜。
“六叔,我爹叫您到我家去暫避風頭。如今出來了,就不要想那么多了!”
“荀寧?哦,荀公子,莫要怪我,我這是有感而發(fā)。”
“在下明白,凡此種種,晏公子所表達的情感,皆是在這一首鷓鴣天里了?!?p> “那日讀你的佳作,本想去拜會,奈何事務(wù)繁忙,只贈送了一本書。不消多說,你我這就去二哥家敘話一番!”
“請!”
荀寧昨晚就知道了晏幾道要被釋放出獄的消息,直到今日晏宜來請自己去晏家作客,他才從國子監(jiān)出來。畢竟,種詁已經(jīng)將事情安排好了,荀寧也用不著多擔心什么。
事實上,荀寧早就來到了晏幾道家門口,見著晏幾道這番傷感,也就在一旁默默看著了。對于荀寧來說,能夠親眼見證這么偉大的詞人親手寫下這么一首詞,是一種慶幸。
老護院駕著馬車,帶著幾人一路奔馳,很快就到了晏承裕的府宅門口。
“汴河兩岸的繁華聲,聽了讓人著迷,可誰知道,風光無限之下,名不副實。”
晏承裕家也住在汴河旁,進了府宅以后,小廝們照顧著晏幾道洗漱,而荀寧則是與晏宜一道進了后花園。
此時此刻,后花園的一處亭子里,已經(jīng)擺上了一桌酒菜。晏承坐在主位似是等待著什么,還有一名戴著官帽,留著山羊胡須的青年男子站在亭子的入口處,眺望著花圃中的山石怪樹。
“在下荀寧,拜見承裕公子。”荀寧走到亭子前,朝著主位上的晏承裕施禮,“這位是?”
今日晏承裕不光是將自己請來,還請了種詁,不過,種詁在上早朝,須得等上一段時間。這一番所作所為,荀寧不用猜也能明白,這是晏承裕要感謝自己做中間人,促使種詁進諫皇上釋放晏幾道。
“哦?荀公子來了?來來來,我給你介紹下,這位是蘇軾蘇子瞻,因為家在眉山,所以大家也叫他蘇眉山。”
晏承裕見著荀寧過來了,便是趕緊起身,并向他介紹起了蘇軾。
對于此,荀寧心中感到震驚,沒想到活在課本里的大文豪,竟然就這么活生生的站在了自己面前。
“荀寧拜見蘇前輩!”
當下,荀寧的語氣變得恭敬起來,像蘇東坡這樣的人,荀寧只有仰望的份兒。
“荀公子年輕有為,你的下半闕,實在是讓我難以忘卻?!?p> 蘇軾見著荀寧向自己施禮,也躬身施禮,這一下不由得讓荀寧感到受寵若驚。
“公子的才氣非凡,先是那一首斗草階前初見,再是那下半闕會挽雕弓如滿月,足可以讓很多太學生員黯然失色了。”
“前輩過譽了。”
“子瞻兄,幸會幸會!”
幾人正聊著天,后花園入口處,晏幾道徑直走了過來。此時此刻的他,已經(jīng)換了身衣服,頭發(fā)也扎了起來,手上的折紙扇一揮,全一幅翩翩公子的模樣,全然沒有了剛剛那種家境中落衰敗的悲愴表現(xiàn)。
“六弟,你此番能出獄,還要多謝謝荀公子。若不是他做這個中間人,恐怕你這個誹謗新政的罪名就真的要落實了。”
“荀公子之恩,在下銘記?!标處椎缆劼犼坛性Kf,便是趕緊來到荀寧面前,拱手施禮表示感謝,“荀公子能寫的一手好詞,也能有如此肝膽義氣,雖然我們不曾謀面,但卻能為了我不避風險,即便是那些有名的才子,也不能與你相提并論??!”
入獄的那幾日,晏幾道心里非常清楚,若是想要營救自己,風險得有多大。畢竟,一旦自己真的被安插上誹謗新政的罪名,那么營救之人也必然會被認為是同黨了。如此風險,自然沒有誰愿意去擔當。
“還有種詁,他稍后便來,席間你可要多敬他幾杯!”
“二哥說的是,我一定會照做的?!?p> “好了,我們坐下來敘話吧!”
晏承裕見著幾人都還站著,便招呼著坐上了席位。后花園中,涼亭之下,荀寧與幾人雖是第一次見面相識,但經(jīng)過營救晏幾道這一件事后,便算是熟絡(luò)了起來。
“坊間傳聞,說國子監(jiān)來了個七尺余的壯漢,把童家的童貫揍得鼻青臉腫的,真沒想到竟然是足下?!北娙俗ㄒ院?,蘇軾率先開了口,“不過我倒是有一點挺好奇的,荀公子才氣顯露于外,為什么不去選擇文舉,而是要去讀武舉呢?須知,以你的水平,文舉也不是什么難事???”
對于此種問題,荀寧表面的理由自然是不想做文抄公,但實際上卻并非如此,他開口道:“年初,西夏侵邊,遼軍叩關(guān),十萬將士血染塞外,三千里邊關(guān)生靈涂炭,從此再無雁門荀家!”
“額,這……”
蘇軾聽著荀寧所說,不由得愣了一下,他知道自己提到了荀寧的痛處了。家仇國恨之下,誰還會去選擇文舉呢?
“我大宋文強武弱,難以御敵于國門之外,實在是讓人痛心。因此,我決意走武舉這條路,如果將來遇到困難之處,還請各位前輩提攜我一番?!?p> 荀寧嘆息了一聲,言談之間,他在拉近著與眾人的關(guān)系。這些人雖然是文官,但對于荀寧來說,往后遲早能用到的。
“荀公子為何不效仿范文正公?他就不是武舉出生,可是他經(jīng)略西北,駐守邊防,同樣建立了極高的功業(yè)!”
這話是晏承裕提問的,他口中的范文正,便是大宋名人范仲淹,只可惜已經(jīng)過世。
事實上,荀寧曾經(jīng)也想過這個問題,但在面對實際的時候,他還是覺得武舉更為可行。
“若是晏公子見識過塞外將士流血的場景,大概就不會這么問了。文正公的確是讀書人的楷模,可靠寫寫文章,是擊退不了敵軍的?!?p> 荀寧沒有做過多的解釋,眾人聞言,便是沉默了下去。
半晌過去,種詁來了,晏幾道感謝之聲自不必多說。
“我即將出任密州知州,不過須得等到下元詞會結(jié)束之后才能起行,荀公子若是有興趣,到時候也可以參與一下?!?p> 宴席之上,推杯換盞之間,蘇軾向荀寧發(fā)出了邀請。
“這一場詞會必將會盛大無比,往年叔原你是主角,今年我蘇子瞻也想出一出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