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作為一名起點的萌新作者,終于可以有高(da)談(chui)闊(niu)論(bi)的機會了。
首先我得感謝一波天瑞說符前輩的章推。
下面先說說書名。
關于書名“《打上軍火》”,我相信有相當一部分作者會聯(lián)想到八爺?shù)哪鞘赘瑁骸洞蛏匣ɑ稹贰?p> 這首歌應該絕大多數(shù)人都聽過,要么就是聽過但不曉得叫這個名字。
當然,我這書名與這首歌,除了名字相似外,沒半毛錢關系。
那么為啥叫這個名字呢?
其實原本我定的書名叫“《煙火》”,而且一開始是打算投實體刊的,畢竟篇幅實在有限,才堪堪幾萬字,投網(wǎng)文平臺恐怕不容易被包容。
但在一番思考后,我還是來到了起點發(fā)布。
煙火,也就是煙花的另一種叫法。
我起初選擇用“煙火”,而非“煙花”,也是出于不想跟動漫電影《煙花》同名。(PS:其實有一部我非常喜歡的國產(chǎn)恐怖游戲也叫《煙火》,只不過圈子離太遠,相對又不那么知名,就沒在考量范疇。)
可沒想到在創(chuàng)書名時,“煙火”竟然已經(jīng)被占用了,這讓我當時有些困擾,因為一時半會兒我很難想到圍繞本書主題的名字。
之后,我的思路順著《煙花》這部動漫電影亂飄,飄向了其片尾曲,也就是剛才提到的《打上花火》。
很顯然,“打上花火”在這里,就好比是“放煙花”的形象性描述。
這么一想,我起名叫個“打上煙火”,似乎也沒什么不妥,既保持了對主題的圍繞,也能蹭一波歌名熱度,讓書名不至于一點特色都沒有。
但是,我突然間又聯(lián)想到了曾經(jīng)看過的一個視頻,里面是一個長官淡定的下命令,然后其身后的數(shù)輛火箭炮車集體發(fā)射。
當時飛過的神彈幕就有一條叫“打上軍火”,算是玩歌名“打上花火”的梗。
我立馬結合自己設定的內(nèi)容想了下,發(fā)現(xiàn)“打上軍火”在某種意義上,竟然極其符合主題!
于是乎,感謝這位發(fā)彈幕的網(wǎng)友,我的書名就此定下:《打上軍火》。
我相信看到這里的讀者肯定會好奇,你這明明一開始的《煙火》,最終落實下來卻是《打上軍火》,這……是不是跨度有些太大了?。?p> 對此我只能說,如果您感興趣的話,那就請帶著這個疑問看下去吧。
接著聊聊我對當前科幻(文學)的看法吧。(就是作為一個辣雞瞎幾把聊聊,小聲逼逼。)
講真,咱們國內(nèi)的科幻市場在大劉前輩的《三體》獲雨果獎前,挺低迷的。(順帶提醒下各位,“雨果獎”可不是以維克多·雨果先生命名的,而是科幻先驅雨果·根斯巴克先生。)
我想應該有不少人有這個感受,除非你一直是身處科幻圈內(nèi),比如作為一名《科幻世界》的老粉。
在大劉前輩獲獎的第二年呢,郝景芳前輩的《BJ折疊》又再度拿下雨果獎。
可以說,這兩位科幻大佬為咱們國內(nèi)的科幻市場大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力。
后續(xù)《流浪地球》啥的電影咱就不說了。
那么回到主題,科幻文學本身。
正好能拿大劉前輩的《三體》和郝景芳前輩《BJ折疊》說說事兒。
我不知道各位的看法是什么,在我眼里《三體》絕對是可以歸類為“硬科幻”類別,而《BJ折疊》母庸質疑是偏“軟科幻”的。
我認為《三體》硬,并不是指全程都有堅實的理論的那種硬。
我是覺得,大劉在提出多個并不太虛浮的腦洞基礎上,還能做到相對的邏輯自洽,并且還特么講得頭頭是道,頗有一種深邃感,這是真的太硬核了,屬實佩服。
當然了,一些現(xiàn)有理論的運用更是“硬”上加硬,物理知識也普及了不少,說它是硬科幻,我個人認為無可厚非。
可是讓《三體》成功的核心,僅僅是在于它有如此牛逼的腦洞,以及對現(xiàn)有理論的大膽推想與自我闡釋嗎?
那自然不是,哪里有光靠設定與理論就能摘得長篇雨果獎的呀,我覺得,它宏大的故事與這些設定之間產(chǎn)生的化學作用,才是其魅力所在吧。
再說說《BJ折疊》,可能部分讀者朋友沒有看過,劇情設定啥的咱就不多提了。
它必然是屬于軟科幻的,幻想的成分在里面作為大頭,服務于劇情,從根本上,是以故事的主題為主角,說白了,旨在講述“人文社科”。
其實總結起來,有一定知識儲備的人,自然可以嘗試硬科幻,因為腦洞這種東西是不太受限制的,人皆有之嘛。
但你沒有足夠的理論儲備,還打算在沒有大量研究學習的前提下去整硬科幻,那就有些癡心妄想了。
說到這里,我突然想起來某個網(wǎng)站最近搞征文,里面就有科幻分類,我隨便點進去一本看了看,發(fā)現(xiàn)作者本人連愛因斯坦羅森橋與黑洞的基本認知都能混淆,當時我就傻了眼。
唉,不提也罷,想想就難受。
總之,方才不也說了吶,腦洞這東西,人皆有之,既然目前沒有足夠的理論知識儲備,那搞軟科幻,不就行了咩~
話雖如此,軟科幻可并不比硬科幻好寫呀。
在硬科幻中,硬核的知識對于讀者的閱讀沖擊力,是很容易為你書的風評與整體質量加分的,哪怕你故事稍微次了些,多數(shù)讀者也會送你一句:作者大大好硬……啊不是,好硬核??!
咱形象點描述,就打個比方,一本硬科幻,硬核設定(后面簡稱“硬設”)與故事比重就按4:6來吧,這個比例在我看來就屬于受眾G點度容易滿足的啦,3:7就更優(yōu)秀了,2:8可能會硬設少了點。
5:5其實算是底線,emm6:4就算了,那樣的話,故事的份量有些低了,顯然不太行。
而軟科幻呢?你在沒有硬核理論知識的加分下,只有一個腦洞可供你操作?
也就是說,想寫軟科幻,你的閃光點將全部移位到故事上,你得拿出10分的故事才能與同水平的硬科幻相提并論。
這談何容易?
因此,《BJ折疊》無疑是在腦洞大開的基礎上,講述了一個相對不錯的故事。
關于該書爭議頗多,咱是不湊這個熱鬧,至少在雨果獎面前,我不認為我有資格說三道四。(但說句心里話,我個人認為,這本書能得獎想必是更戳外國人的“那個點”,我說的很委婉了,大家懂得都懂。)
那很多人就說了,軟科幻,我上我也行,不就是開腦洞嗎,大膽想就是了,只要別離譜成玄幻修仙不就沒事兒咯。
好嘞,結果一搞就是什么星球大戰(zhàn),一搞就尼瑪末世降臨打喪尸,一搞就是機器人變形對轟……
我個人不是覺得這些不算軟科幻,它們當然算。
外星人,人工AI,賽博格,激光槍,天上飛的汽車,喪尸等等……這些都是軟科幻元素,甚至你再有大劉前輩那樣的自推自設能力,指不定還能無限往“硬”科幻上靠呢。
但是啊,剛才提到的這些故事,它們的意義是什么?若是只為了爽的話,那“科幻”的標簽份量就可以無視了。
這里就得說回剛才我提到的“看法”兩個字眼了。
如今咱們科幻網(wǎng)文,普遍的現(xiàn)狀,不是諸天無限,就是廢土末世,再上升一些頂多就是披著個宇宙星空科幻皮,接著升級裝逼打臉。
像天瑞說符前輩這樣的嚴肅科幻網(wǎng)文作者,屈指可數(shù),成大神的也就他一位。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我說天瑞說符前輩是“嚴肅科幻”作者,而非“硬科幻”作者?
因為核心分歧點就在于“嚴肅”兩個字,啊對了,這是我自己做的概念,沒啥官方性哈,方便大家理解的。(話說能看我吹牛逼到這里的,應該都是很有耐性的帥哥,耐性不耐性不重要,主要是帥。)
我剛才說了,我不認為那些什么末世,星球大戰(zhàn)的不好。
只是它們不夠“嚴肅”,不具有現(xiàn)實意義。
你想啊,跟別人提軟科幻,從頭到尾都繞不開這些爽文圈子,不知道的還以為除了硬核科幻,軟科幻就只能寫爽文了呢。
你不信你可以試試,你寫一本科幻升級爽文,能在實體刊,比如《科幻世界》那里,你寫的再爽再好看,你看看你能過稿不?
在起點就不一樣了,你多半是可以過的,最起碼有這個概率在。
很簡單,因為是“網(wǎng)文”。
網(wǎng)文嘛,碎片化閱讀時代的產(chǎn)物,快餐消費產(chǎn)品,讀者就是圖個消遣,圖個爽,你還搞那么嚴肅的文字,企圖給人灌輸大道理,找死呢?
嘛,話是這么說,有的書照樣還是能以破圈的姿態(tài)火的,天瑞說符前輩的《死在火星上》不就是個典例咯。
集硬核理論與腦洞故事于一身,書本身質量杠杠的。
這里就得益于起點這個網(wǎng)文平臺的包容性了。
一本明明屬于嚴肅科幻范疇的書,卻在網(wǎng)文平臺火了起來。
這說明啥?
說明并非只有那些什么末世打喪尸,星球大戰(zhàn),機器人對轟,影視世界溜溜球之類的才能作為科幻網(wǎng)文而存在,嚴肅科幻,照樣能占有一席之地。
網(wǎng)文平臺,終究只是個平臺,它還有著實體刊不具備的巨大流量優(yōu)勢,以及實時互動性。
我相信,一本好的科幻,哪怕是嚴肅科幻(軟硬皆可),只要質量足夠,也一定會慢慢出頭的。
所以,融合之前的要點,一本非純粹爽文的軟科幻,要如何才能整故事上的閃光點?
我覺得圍繞四個字就足夠了,這四個字剛才也提到過:人文社科。
沒錯,在科幻文學普遍的定義下,軟科幻一般都是加入科幻元素,以其作為手段,服務于故事的主旨,這個主旨,一般就是在圍繞人文社科了。
什么是人文社科?
直接舉幾個此類軟科幻的代表吧。
大劉前輩的《鄉(xiāng)村教師》,王晉康前輩的《水星播種》以及寶樹前輩的《成都往事》。
這三個例子,真是典型到不能再典型了。
尤其是大劉前輩的《鄉(xiāng)村教師》,實不相瞞,我這本書就是受到它的啟發(fā),才有了初步的框架。
我記得當初才看《鄉(xiāng)村教師》時,第一反應是“這特么是科幻?”。
看到一半時,我的反應是“怎么突然就從地球鄉(xiāng)村跑宇宙大戰(zhàn)來了??”
然而看到結尾后,我的反應是“臥槽了!科幻原來還能這么寫??牛逼!?。 ?p> 后面兩本就不多提了,感興趣的讀者朋友可以去看看,體會體會。
我就說說對我影響最大的《鄉(xiāng)村教師》吧,當年也是拿下了國內(nèi)科幻最高獎項“銀河獎”的短篇作品。
以下是大劉前輩在本書前的附言:
【這篇小說同我以前的作品相比有一些變化,主要是不那么“硬”了,重點放在營造意境上。不要被開頭所迷惑,它不是你想象的那種東西。我不敢說它的水準高到哪里去,但從中你將看到中國科幻史上最離奇最不可思議的意境?!?p> 是的,《鄉(xiāng)村教師》你乍一看名字就很難聯(lián)想到是科幻,甚至不曉得軟科幻該怎么個軟法。
大劉前輩自己都說了“不那么硬”。
其實你看完,別說“不那么硬”,我覺得真的軟到不行,無非是寫了一部分宇宙大戰(zhàn)的宏偉景象,就這么些軟科幻元素在里邊。
但是一點不妨礙這本書的偉大。
它真的,太牛逼了,顛覆了我對科幻的認知。
將科幻元素靈活運用,哪怕只是作為背景鋪設也行,最終作用于想表達的人文社科故事上。
在這里《鄉(xiāng)村教師》想表達的,自然就是對那個時代鄉(xiāng)村教師群體命運的同情與謳歌。
科幻元素只是一個手段,大劉前輩卻用它完美映襯了主題,銀河獎實至名歸。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科幻元素只作為背景也行”,也是《科幻世界》收稿的認可條件。
顯然,咱們將眼光放在人文社科上,軟科幻的整體立意自然就會上去。
相對于硬科幻,你可以用更豐富的腦洞來達到你想要的效果,從而更加深刻的點明主題。
那么在人文社科上更進一步,一個好的科幻故事,是存在一個共同的認知點的。
大家想必都聽說過《星際穿越》吧?
“你的鶴發(fā)不過是我的童顏,我一次呼吸,可抵你百年?!?p>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p> “時光無法倒流,你我之間的愛卻能跨越維度?!?p> ……
這是我認為目前為止最偉大的科幻電影之一,也是豆瓣榜前十唯一一部科幻片,9.2分。
重要的是,它還是屬于硬科幻類別,理論知識杠杠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大佬當顧問(諾蘭真有錢…)。
為什么這么一部硬科幻片能如此廣受好評呢?
除了震撼的視覺效果與有趣的硬核知識外,最最最重要的,莫過于四個字:“人文關懷”。
是的,一部倍受追捧的好的科幻作品,無論你看到的是其中散發(fā)出的哪個點、哪張面,它歸根到底都會回歸到“人”本身上。
“以人為本”,是科幻文學亙古不變的核心。
我們是人,我們創(chuàng)造、我們幻想、我們展望,那最終的目的是讓我們?nèi)吮旧砀油昝?,讓未來更加美好?p> 所以,軟科幻,圍繞人文社科,謹記人文關懷,大有可為。
那么看到這里您肯定會問了,作者你扯犢子怎么全在扯軟科幻?
哈哈,因為我這本書就是軟科幻啊,自然過渡很合理吧?(手動滑稽)
至于有多軟呢,差不多和女孩兒的嘴唇一般柔軟吧,嘿嘿…
我這本書呢,構思方面和主題方面,以及個人解讀方面,就放在不久后的完本感言里吧。
單說說行文結構,我認為,我這本書完全是對大劉前輩《鄉(xiāng)村教師》的拙劣模仿。
大家別看我前面長篇大論的,好像怪牛逼的樣子,你們要記住,我是撲街??!
不是大神!!
別抱有太高期望!?。?p> 正所謂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
我設想的是徐悲鴻先生筆下的駿馬圖,沒準兒真寫出來就成了小馬寶莉了……
所以,提醒大家,“圖片僅供參考,一切以實物為準”。
這本書完本的話,應該是在五萬字左右,本來想的是提前上架,但是轉念一想,壓根兒沒必要。
幾萬字掙個屁的錢?況且我也沒指望用它來掙錢。
我只是想分享我的故事而已。
所以,本書將不會上架,全本免費。
講真,我不知道本書到最后到底會有多少讀者,也不知道其中又有多少同志能與我想表達的主題產(chǎn)生共鳴。
當然,get不到點的話,那一定是我的原因。
總之,暫時就這些吧。
哦對了,最后再次感謝天瑞說符前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