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乾游走在1174年的南宋首都臨安城內,看著路上摩肩接踵的人群,在長長的街道上不緊不慢的走著。
一邊走一邊緩緩說道:
“自從小時候辛棄疾的父親去世以后,他便在祖父辛贊的親自教導下一點點長大。
后來,又拜了劉瞻為師,有名師指導,有家學淵源,再加上辛贊這些年不斷地帶著他在神州大地上游歷。
跟著辛贊輾轉了七八年,不停的去不同地方任職,這段經(jīng)歷也讓辛棄疾從小有了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以及對世界更加全面的認知。
不僅如此,金兵治下艱難的民生以及祖父辛贊的教導,從小辛棄疾便有了收復故土,驅逐金國的志向。
公元1161年,已經(jīng)21歲的辛棄疾再也按捺不住心底的仇恨,趁著北方人民不堪壓榨奮起反抗之時,辛棄疾也聚集了兩千多人參與了這次起義事件,并擔任掌書記,成為起義軍的核心人員。
可現(xiàn)實總是有著無數(shù)意外存在。
就在金人內部大亂,金軍北撤之時,他奉命南下聯(lián)絡南宋朝廷,卻在回程時得知義軍首領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殺死,導致起義失敗。
但這并未打消他繼續(xù)反抗的念頭。
從那以后,他便在仕途上反反復復,也開始了宋朝這些仁人志士同樣的坎坷之路。
此后的他一直是起起落落,在復出與罷黜之間不斷重復。
直到1174年,一直在滁州勞碌的他終于病倒了。
無奈之下,辛棄疾只能辭官休養(yǎng)。
1174年元宵佳節(jié),或許是一直以來的操勞驟然放松下來,一身輕松的辛棄疾仿佛想要將所有的才華釋放出來。
看著滿天花燈,當初李清照遇到了那個想要相伴一生的良人。
而辛棄疾,卻也在臨安城中,尋到了許久未曾有過的快樂。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p> 看著街上華燈璀璨,游人來往如織,一個個美麗的女子妝容精致,叮當環(huán)佩從他身邊走過。
《青玉案·元夕》這首千古流傳的元宵詩詞就此誕生?!?p> 說到這里的時候,恰好遠處一棟木質高樓上,34歲的辛棄疾正揮毫寫下這首元宵節(jié)前無古人的詩詞名篇。
同時,一首歌聲也在此響起。
正是前世郁可唯演唱的那一首《青玉案·元夕》
“銀漢迢迢星如故,流光暗轉情低訴,東風夜放花千樹,夢醒還無
卻看一夜魚龍舞,燈影依稀夢華圖,笑語盈盈暗香去,誰說難復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都到人間無盡處,最難總是留春住,此恨無數(shù)……”
段松月演唱的這首歌曲調悠揚,配上元宵佳節(jié)滿城的花燈,一時間,無論是觀眾還是趙乾都看出了神。
華燈流轉,美人嬌艷,千百年前的場景就在眼前,古人的痕跡宛若重演。
……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千古繁塵風吹去,醉舞放歌江與湖,與天同暮
卻看一夜魚龍舞,燈影依稀夢華圖,笑語盈盈暗香去,誰說難復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千古繁塵風吹去,醉舞放歌江與湖,與天同暮同暮”
同一年的中秋夜,相隔八個月的時間,辛棄疾同樣有另外一首詞問世,那就是《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此時的辛棄疾身體已經(jīng)休養(yǎng)的差不多的,正式出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官。
當時他的辦公地點就在此時的金陵城中,從北方來到南邊已經(jīng)整整十二年了。
這十二年里,為了收復中原,作者曾多次上書,力主抗金。
起初始終堅持投降路線的宋高宗趙構傳位于其族侄趙昚(孝宗),
一時之間,南宋朝野彌漫著準備抗戰(zhàn)的氣氛。
但經(jīng)“符離之敗”,“隆興和議”,事實證明趙昚(shen)也是畏敵如虎的投降派。
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辛棄疾上趙昚《美芹十論》;
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辛棄疾再次上宰相虞允文《九議》,
七年之內,連同另兩篇,四次奏議,慷慨激昂,反復陳說恢復之事,但始終冷落一旁,未被采納。
在陰暗的政治環(huán)境中,辛棄疾只能以詩詞來抒發(fā)自己的心愿。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fā),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p> 朝堂上,百官爭論不休,趙昚搖擺不定,心虛惶恐。
“聽我尊前醉后歌
把酒與君酌
山河萬里對高閣
赤子心老漁蓑
而今渾不怕風波
仰天大笑將月賒
金戈鐵馬塞北江南
待與何人說……”
《直下看山河》,講的是辛棄疾郁郁不得志卻又心懷壯志的坎坷一生。
同時,這首歌用的也是此時此刻辛棄疾用心而作的這首《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一輪秋影轉金波
飛鏡又重磨
把酒問姮娥
被白發(fā)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
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清光更多……”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如飛瀑九天,如鵬程展翅。扶搖而上,直下看山河。
這或許就是辛棄疾最簡單又最艱難的期望。
“一輪秋影轉金波
飛鏡又重磨
把酒問姮娥
被白發(fā)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
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清光更多”
只可惜,英雄無覓,早生華發(fā)。
坎坷半生的辛棄疾,最終還是走上了跟蘇軾、李白同樣的道路。
出仕、貶謫、出仕……
最終郁郁寡歡的他還是選擇了隱居上饒。
但,人可以關住,心怎么可以?
哪怕他決定了隱居山林,修身養(yǎng)性,可午夜夢回卻總想著上陣殺敵。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