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實

陪你一起游草原

38,郎木寺

陪你一起游草原 沙棗樹林 2486 2022-04-01 08:43:39

  38,郎木寺

  早餐時議論:近幾年,人們從美麗的甘南草原結識了一個有著少女夢幻般美麗的地方——郎木寺。

  我們迫不及待的想到那里去。

  從瑪曲到郎木寺有兩條路,一條是返回尕海,從尕海再向南40公里,就到了郎木寺。

  另一條是經S313向東直接去郎木寺,幾乎全程都很顛簸,不建議非越野車取道此路。在郎木寺之后,可以繼續(xù)沿G213向南,到達若爾蓋,再回到紅星鄉(xiāng)向東轉入S313到迭部扎尕那,

  我們不走回頭路,走的是S313道。

  離開河曲馬場,繼續(xù)在瑪曲大草原上自駕前行,去郎木寺的路上,老黃特意把車開的很慢,慢慢的欣賞路邊的風光。

  路邊的鳥兒唧唧喳喳叫個不停,鳥是一天之計在于晨,比人還起的早,撲捉著草地沾著露水還未蘇醒的蟲蟬,草原還在朦朧中,綠色中透著黑和濕,山上氤氳著一團寒氣,透過車窗鉆入衣服里,我不由得打了個寒噤,看其他幾人也在裹緊衣服,這己是六月份了,草原還是早晚涼中午熱,后座老張沖著老黃喊著“關窗戶”,聲音被風聲吸走了,一點也聽不見。

  一路草原,云遮霧罩,黑白相兼的牛群羊群,像珍珠似地鑲嵌在煙雨迷蒙的草原上。

  不多時,晨霧退去,藍天下,滿眼綠色,鋪向遠方。牧草碧綠如茵廣袤無邊,除了牛羊馬,還有成群的吃草的牛和羊以及帶著氈帽的牧馬人。

  公路上有嗑長頭的信徒。雖然看過很多嗑長頭的照片,但親眼看見他們站起、伏身、葡伏、磕頭、再站起、再伏身卻還是第像極了湖面的波紋一次,還是被震撼到了。

  我經常暇想,退休了,有空閑了,有屬于自己的時間了,尋一片幽綠,蓋一個帶院的民宿,門外種莊稼,院內種菜,四周種的樹和花草,坐在那里靜靜的修行。

  今天路過這個地方,看著遼闊的草原,草原滿眼皆綠,路上有磕長頭的信徒,身和心靈都有安處,人生變得不再那么陰沉,煙霾的散去正好是刺目的暖陽,即可度過余生。

  這里的藏民,他們將艱難困苦揉到堅硬、耐饑的馕中,混合著熱茶悉數咽下,在世俗人的眼光中,他們處在偏遠落后的地區(qū),生活一定是艱苦的,但是,他們有了信仰,每年每月,每天每時每刻都在修行,不追求繁華的物質生活,對物質的苛求和欲望很低,需求少了,生活簡單了,鉛華洗盡,一切都是那么自由自在,才使內心世界真正的充實,人生的豐盈。

  我很羨慕這個地方,羨慕這里的草原,羨慕這里的人,羨慕這里的牛羊。在這獨具原始氣息的草原過牧民生活,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一切的一切,包括人羊牛馬和草,率性的生長,自由的活動,充滿樂趣的古老生活。

  眼見山口“四川”二字凸顯,右手岔路口一塊“郎木寺”的路牌將我們引向郎木寺。懶散的太陽睡眼惺忪,朝霞射在紅石崖上,像寺廟的紅墻,也像喇嘛的醬紅色衣服,充滿神秘感。

  我們的目的地,直奔郎木寺,這其實是一個誤解,到了這里我們才解開了這個謎底。

  很多人一聽“郎木寺”,便認為它就是一個寺院,其實不是,它是一個純凈的小鎮(zhèn)。

  遠處群山云霧蒸騰,整個世界如同我的精神狀況一般,混沌朦朧,尚未清醒。

  通向山頂的彎曲小路上,晨練的人們沿著小路,開始了新的一天。

  郎木寺位于白龍江畔,有些小霧,極目遠眺,小鎮(zhèn)晨霧裊裊,草原被棉花包裹起來了,羊群如白蓮花,一朵一朵開放在草原,白馬從霧中來,如天馬行空,黑色的牦牛在霧中,像幽靈似的飄緲著,行人沉靜安詳,空中彌漫著佛香,修行的人仿佛漂游在天空的仙境,這更加增添了郎木寺的幾分神秘色彩。

  小跋藏在霧里,好像還沒到露臉的時候。霧氣消散,從炊煙開始,這里有人間的煙火,那里露出熱氣,漣漪層層蕩過來,向四周擴散,將草原四周的霧驅散了。

  這里是雪區(qū),每個村鎮(zhèn)的山坡上必然密布五色經幡,有時候整個山都被經幡覆蓋,風吹雨淋,褪色的彩旗會被新的更換,不變的是長久于心的信仰。

  白塔、經幡、金頂、牦牛、佛香、酥油茶……不時進入我的視線與嗅覺,誘惑我去探尋這塊神秘而又神圣的土地。

  雪區(qū)的村鎮(zhèn)最好的建筑就是寺廟,當地能工巧匠的聰明才智都奉獻給神靈了,街上三五成群的僧人也越來越跟上時代的潮流,使用現代科技產品繼續(xù)他們的修行。路邊寺院的念佛機不時傳頌經文,仿佛我們置身天國一般。

  這一切都與寺廟有關,處處與信仰和修修行有關,這也許就是鎮(zhèn)是寺,寺就是鎮(zhèn)的道理吧。

  我翻閱著郎木寺的宣傳手冊,通過航拍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白龍江將這座小鎮(zhèn)一分為二。左側是四川境內的格爾底寺以及更遠處云霧繚繞的白龍江大峽谷。右側則是位于甘肅境內的賽赤寺和它著名的天葬臺。

  沿著峽谷溯流而上,空氣里混雜著泥土和芊綿的青味兒,迎面是石砌的村舍,裊裊的炊煙,散落的羊,盡是鄉(xiāng)野氣息。

  在郎木寺,佛的笑容和慈悲酒在草原上,普照眾生,人們大多信佛。我是一位慕名而來者,這里隱約飄蕩著清幽的鐘聲,喇嘛們在誦經,幽遠清越的法器共鳴,眾神肅穆,經聲嘹亮,在蒼茫的天地間蕩氣回腸,經久不息。我默默念心經,做一個朝圣者;這里的時光緩慢而悠長,我將腳步放緩放輕,生怕打擾了神靈的幽靜、安祥;這里一切都在寺中,這里的山,這里的水,普照了太多的佛音,風長調頌吟般吹拂過草原,吹醒了多少禪悟的靈魂?青稞在遠方純靜自由地呼吸,這里的花草都充滿禪意,每一朵花都是一個菩提,每一個人都是遠離塵世的朝圣者,佇立在這天地遼闊的廟中,遠離了前世今生的悲歡,梵音清澈,我也俯身大地,虔誠地聆聽佛音,被虛無籠罩,心思澄明、空曠,自在。

  我們在轉游的時候,看見一位年老的喇嘛,臉色曬得很黑,眼角的皺紋很密很深,踽踽獨行,一邊走著一邊將路人丟棄在路邊的垃圾撿起來裝在蛇皮袋子里,他每一次勾腰都很費力,就像一名護路工一樣在清潔著道路。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陽光,一個小小的行動,可以反映人性的善良,他的這個舉動證我感動。

  由于在夏河已經看過了更有氣勢與宗教氛圍的拉卜楞寺,對兩者有了比較,郎木寺給我的感覺與拉卜愣寺完全不同,拉卜愣寺有強烈的宗教感覺,神圣肅穆,郎木寺則像山野田園一般,她就像是一個深藏在閨閣多年的少女,純凈無暇、笑靨生輝。難怪郎木寺鎮(zhèn)被人們稱為“東方小瑞士”。

  走在鎮(zhèn)子,只在街頭隨意看了看,有幾塊地方在施工,塵土飛揚。曾經隱秘而清靜的“東方小瑞士”如今也也和內地城市一樣大興土木,加快建設步伐,變得越來越商業(yè)化。因此我們沒有在這里過多的轉游,只是醉心于心靈的洗禮。

  在這里喝了奶茶和牦牛酸奶,享受了短暫的茶時光之后,繼續(xù)趕路。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