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第兩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
別的不說,只要設(shè)身處地的想想。
如果是執(zhí)掌物資的軍需官,一下子丟失十萬箭矢,
曹操自問,手下有這等白癡,早就拉出去砍頭,明正典刑了。
但這次戰(zhàn)役的問題,基本上完全是自己的問題。
因此曹操此刻的心情簡直糟糕的要命。
郭嘉自然是看出了這一點(diǎn)。
但他的表情反而顯得輕松許多。
“丞相何故愁眉不展?”
“可是在為日前一戰(zhàn)自責(zé)?”
郭嘉觀察著曹操的表情。
曹操點(diǎn)了點(diǎn)頭。
“正是如此了。”
“一兵一卒未損,卻白白送掉了十萬支箭……”
“一戰(zhàn)十萬支箭,十萬啊……”
最近的曹操,只要想起這個數(shù)字,就有一種痛心疾首的感覺。
郭嘉點(diǎn)了點(diǎn)頭。
緊接著,卻說了一句很奇怪的話。
“十萬支箭,這損失的確不小。”
“但丞相又何必如此悲觀?”
“雖然損失了十萬支箭,可也沒損耗一兵一卒啊?!?p> 損失十萬支箭,士卒沒有損耗。
這兩句話一前一后,郭嘉顛倒順序說了一遍,貌似說的是廢話。
但曹操卻瞬間愣住,感覺似乎有些道理在其中。
只見郭嘉哈哈一笑。
“丞相何須多慮?人生苦短,譬如朝露?!?p> “已經(jīng)折損了十萬箭矢,丞相便是以淚洗面,難道諸葛亮還能把箭還回來不成?”
“他諸葛亮能使出這等雞鳴狗盜之計,我這幾日倒放心了不少。”
“依在下看來,這反倒說明蜀吳兩軍,并無多少戰(zhàn)力!”
郭嘉一本正經(jīng)的說道。
曹操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他發(fā)現(xiàn)郭嘉說的還真挺有道理的。
畢竟這十萬支箭丟了就是丟了,自己再怎么愁,也不可能把箭愁回來。
還不如好好想想今后的作戰(zhàn)計劃。
田忌賽馬是三比兩勝。
但戰(zhàn)爭的勝負(fù),永遠(yuǎn)只取決于最后一場!
曹操終于露出一個笑容。
“還是奉孝才思敏捷啊。”
“這一番勸解,讓我心里好受多了,獲益良多啊!”
郭嘉哈哈大笑,卻是擺了擺手。
“丞相這卻是說笑了,這道理我又哪里想得到?這是我從韓先生處聽來的!”
“韓先生?”
曹操聞言一愣。
心中頓時了然。
原來是韓旭所說的。
這種玄之又玄的隱喻句式,韓旭最喜歡用了,還特意取了個外號,叫做“雞湯句”。
雖說不成韻律,不過曹操感覺比悅府詩有意思多了。
從前他最喜歡寫詩,但自從認(rèn)識了韓旭,知道了這種“雞湯”詩以后,他就再沒有寫過什么詩了。
郭嘉笑了笑,目光回憶著補(bǔ)充道:
“當(dāng)時韓先生說的,自然不是箭矢與兵卒了?!?p> “韓先生說的是裝水的瓶子。就說有的人看瓶子,看到的是只剩半瓶水,而有的人則覺得還有半瓶水,真是幸事。”
“丞相雖然折損了十萬箭矢,但在下也請丞相想想,我等率大軍而來,攜必克之志,難道是因?yàn)榧父鄦???p> “其實(shí)韓先生還說過一句話?!?p> 郭嘉話鋒突然一轉(zhuǎn),無比鄭重的看著曹操。
接著,緩緩說道: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失地尚可找回來,何況區(qū)區(qū)十萬箭矢?”
曹操點(diǎn)了點(diǎn)頭。
郭嘉說服他了。
這些話,的確很有道理。
不過他還是有些提不起精神。
畢竟想出這些道理的韓旭,現(xiàn)在又不在……
能用來跟瑜亮二人對抗的,現(xiàn)在依然就這么幾個。
郭嘉略一思索,忽然道:
“丞相有無考慮過,諸葛亮收集如此之多的箭矢,是打算干什么?”
“此舉雖然大獲全勝,卻不免顯得有些蹊蹺。”
郭嘉皺褶眉頭說道。
曹操頓時覺得不妙。
雖說郭嘉也沒能識破諸葛亮的詭計,不過之前的戰(zhàn)斗中,的確是只有郭嘉察覺到了問題。
這次郭嘉突然這么一問,他心里一下又懸了起來。
“奉孝有何想法,不妨說來看看!”
“嗯?!?p> 郭嘉點(diǎn)了點(diǎn)。
“此番丞相用兵南下,是求一統(tǒng)天下之大業(yè)?!?p> “但蜀吳兩軍呢?他們追求的是什么?”
“以今日之勢對比,顯然,我相信短時間內(nèi),他們定然是不敢想什么攻城略地的。他們首先追求的,必然是生存……否則也不會結(jié)盟?!?p> “但臨江對峙,我等主攻,他們主守?!?p> “自戰(zhàn)國以后,凡主攻者,必以弓弩為重。但蜀吳兩軍在守勢,要那許多箭矢,卻也無甚用處啊……”
郭嘉說出了心中疑問。
曹操不由一愣,這次他倒毫不猶豫,感覺郭嘉想多了。
“可即便無甚用處,他們也是平白得了許多箭矢……”
“再說他們也沒吃什么虧,也談不上什么用意吧?”
曹操的意思是,
這次自己實(shí)在輸?shù)奶珣K,盡管沒有折損兵卒,但蜀吳兩軍也是不費(fèi)吹灰之力,便弄到了十萬支箭。
哪怕守勢弓弩用途不如攻勢大,但也不是沒用。
憑這個就說背后有玄機(jī),未免顯得有些過度揣測了。
之前就是因?yàn)橹?jǐn)慎過頭,為了確保萬無一失,被諸葛亮騙去十萬箭矢。
因此這幾天他一直在反思,自己是不是謹(jǐn)慎的過分了。
說來說去,在以前,他是萬萬沒有想到,
‘謹(jǐn)慎’反而會被利用,最終變成另一種‘不謹(jǐn)慎’。
這叫曹操怎么能不反思。
但郭嘉還是搖了搖頭。
“并非如此?!?p> “丞相試想,諸葛亮經(jīng)此一役,固然收獲不小。但如果出了意外呢?”
“意外?”
曹操一愣。
郭嘉點(diǎn)了點(diǎn)頭。
“不錯?!?p> “諸葛亮用此計,須天時地利人和三才齊備,缺一不可?!?p> “此三才為兵家所皆知,但真到戰(zhàn)場實(shí)戰(zhàn),便會明白多數(shù)時候,條件不可能完美?!?p> “或是天氣不利,或是地形危險,或是軍心動搖……總之幾乎不可能湊齊這三大要素?!?p> “但諸葛亮草船借箭,卻必須三者俱全!”
“若是大霧變淡,當(dāng)日就會被識破。”
“若是上游下雨,江流湍急,他們所用的小船也根本無法穩(wěn)定行駛,只能呆在岸邊?!?p> “若是機(jī)密被軍中泄露給我等,此役他定會吃一大虧……”
“如此冒險之舉,諸葛亮豈能沒有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