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劉琦認錯后,劉表臉上的臉色才好了些。
自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以來,劉表執(zhí)掌荊州至今也有十年光陰。
他能將當初宗賊遍地,民不聊生的荊州南荒之地治理成如今的萬里肅清,群民悅服的一副太平盛世景象,劉表的能力在當世諸侯中亦不是泛泛之輩。
劉表亦深知去年江夏之戰(zhàn)戰(zhàn)敗的罪魁禍首乃是主將黃祖,但黃祖為其鎮(zhèn)守江夏數(shù)年,如今更是其抵御江東孫氏的第一道防線,
這樣的重臣劉表往日中便是以安撫籠絡(luò)為主,以他優(yōu)柔寡斷的性格,是斷斷不敢,更不想去責(zé)備的。
要是責(zé)備過甚,引發(fā)了江夏的什么變故,這樣的結(jié)果是劉表所無法接受的。
甚至為了安撫住黃祖,劉表日前還派了使者前去嘉勉江夏太守黃祖守城有功。
雖然江夏之戰(zhàn)荊州一方損失慘重,但在劉表看來,黃祖不還是守住了江夏不是。
而劉表的這番他自認為頗為得意的帝王心術(shù),卻令得荊州的不少有識之士失望無比。
雖然劉表沒有處罰黃祖,但去年江夏之戰(zhàn)戰(zhàn)敗的影響太大了。
單單江夏一郡,就損失了近兩萬精銳。
甚至劉表從襄陽派去支援的五千長矛兵也全軍覆沒,那五千長矛兵的兩位統(tǒng)率蔡和與韓晞更是戰(zhàn)死沙場。
在劉表看來,損失了無數(shù)軍資和兩萬多精銳固然令其心痛,但荊州地闊萬里,財物豐厚,兵甲眾多,
劉表有自信,在其的治理下,不出數(shù)年,這些損失都會補回來的。但蔡和與韓晞這兩個人的死卻讓劉表感到震驚。
不是這兩人是什么驚世之才,而是這二人的身份不一般。
韓晞乃是南陽大族人士,而蔡和更是南郡蔡氏的嫡系族人,蔡和更是如今荊州鎮(zhèn)南將軍軍師蔡瑁之親弟。
論關(guān)系的話,蔡和還是劉表自己的舅子,當蔡和與韓晞的死訊傳到襄陽來時,幾乎立時就在襄陽城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誰人不知,如今的荊州乃是州牧與荊州世家共治,而荊州世家中的代表蔡氏與韓氏突然死了這兩位前途光明的子弟,自然不會那么善罷甘休。
近來劉表的繼妻蔡氏更是日日啼哭,要劉表給其一個交代。
其實何止是蔡氏要劉表給他一個交代,在韓氏與蔡氏的煽動下,如今襄陽城中有不少世家都聯(lián)和上書,
雖然奏本里皆是以寬撫劉表之名,但字里行間,明里暗里得都隱約著透露著一個意思——要這位劉州牧給他們一個交代。
在這群情洶涌之時,劉表出于不想為人知的帝王心術(shù)又不想處罰黃祖,那么劉表就必須要及時要找出一個替罪羊來了。
而這個替罪羊他的繼妻蔡氏也很快為其找好了,那就是去年在戰(zhàn)前言辭懇切劉表不要出兵的劉琦了。
甚至罪名蔡氏都為劉琦準備,那就是劉琦在戰(zhàn)前動搖軍心!
軍心不穩(wěn),怎么能打勝仗?
蔡氏的邏輯沒問題,劉表也頗為許之。
劉表看著這個跪伏在他身前的長子,心中也閃過幾絲不忍,但他為了顧全“荊州大局”,也只能出此下策了。
圣人有言: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劉表就當做自己今日是在磨練自己的這個長子了。
不過劉琦畢竟是自己的長子,他也不好苛責(zé)過甚。
在劉琦認錯之后,他的臉色已經(jīng)好了許多,正要發(fā)言淡淡揭過此事,但劉表忽略了今日這場議會,乃是蔡氏專門為他的長子準備的了。
就在劉表要發(fā)言的那剎那,站在劉表身側(cè)的蔡氏連忙向群臣坐席中的那位面容峻刻的男子使了個眼色,那男子頓時會意,立馬起身來到偏廳中對著劉表進言道,
“明公,去歲江夏一戰(zhàn),我荊州萬家縞素,今長公子既然已經(jīng)承認自己的錯誤,臣請明公對長公子予以處罰,以安荊州百姓之心呀!”
起身向劉表進言要處罰劉琦的不是別人,正是如今荊州的第一重臣,時任鎮(zhèn)南將軍軍師的蔡瑁蔡德珪。
見蔡瑁進言要自己處罰劉琦,劉表眉頭一皺。
但劉表能成為荊州之主,除了荊州世家的支持之外,他自身的能力也不容小覷。
蔡瑁雖是他的頭號心腹重臣,但只有他進言,劉表還是能夠掌控住的。
劉表正要出言斥退蔡瑁,但這時廳中本來跪坐著的大半臣子盡皆起身來到蔡瑁身后,對著劉表齊齊拜道,“蔡軍師所言有理,還望明公處罰長公子。”
見此情形,劉表感覺到了,貌似現(xiàn)在偏廳內(nèi)的局勢有種要超出他掌控的樣子。
若僅僅是蔡瑁一人,以他的權(quán)威自然不難斥退,但若是如此多的臣子求請,他倒是一瞬間遲疑起來。
偏廳中的局勢變化的如此之快,已經(jīng)超出了劉表的預(yù)料,但卻在一直跪在廳中的劉琦意料之中。
他在一開始就猜到劉表今日會對其大加斥責(zé),定然是有受蔡氏讒言的緣故。
也知道既然蔡氏進了這番讒言,那就必然還有后手,這才符合他心中那個毒婦的手段。
他穿越到當世已有三年。
在他穿越之時,劉表在蔡氏的讒言之下已經(jīng)開始專寵他的弟弟劉琮,而在那時,只要不是個傻子,都能感受到蔡氏對他這個劉氏長子的厭惡與惡意。
至于蔡氏為什么對其如此厭惡,劉琦不知,這得問前身去,但人都已經(jīng)相逼至此,劉琦亦不是善與之輩。
一直跪伏在地默默無聲的劉琦在劉表遲疑的目光,在蔡氏與蔡瑁不懷好意的目光中緩緩抬起頭,
而后他看向蔡瑁用清冷的聲音朝蔡瑁言道,“蔡軍師所言江夏一戰(zhàn),萬家縞素,
那這言外之意是要吾以命償命嗎!”
劉琦的聲音不大但卻擲地有聲,他清亮的聲音回蕩在偏廳內(nèi),頓時讓偏廳中的氣氛凝固起來。
在其穿越來的三年中,劉表因為蔡氏的讒言,對其越來越不喜愛,曾數(shù)次責(zé)斥于他。
但劉琦深知自身的力量還太過于弱小,加上劉表是其君父,他不可能頂撞他。
故而他為了韜光養(yǎng)晦,他一直抱著小不忍則亂大謀的心思,相忍至今,想不到今日蔡氏及其黨羽終于圖窮匕見,既然如此,劉琦覺得也無須再忍。
聽到劉琦的這句誅心之語,蔡瑁的目光一凝。
雖然說他心中未曾不懷抱讓劉琦“償命”的想法,但這種想法他可以心里想,也可以暗中引導(dǎo)劉表,但卻絕不能擺在臺面上,因為劉琦畢竟是劉表的兒子。
蔡瑁暗中看向劉表,果然這時他看到劉表的眼中已經(jīng)閃過冷色。
本來在蔡瑁的謀劃之下,自身及身后眾臣乃是諫言劉表“懲害”的正義代表,但被劉琦的這句誅心之語所影響,此時偏廳中的畫風(fēng)已經(jīng)轉(zhuǎn)變,
現(xiàn)在的畫風(fēng)在劉表看來那就是蔡瑁帶著群臣,在逼他的兒子去死!
劉表只是老邁昏聵,卻還不是老年癡呆,蔡瑁預(yù)感到如今的局勢已經(jīng)漸漸對其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