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跟【新幻想工作室】敲定了300萬的收購費用后,第二天顧青就以【黑天鵝工作室】的名義進行了收購,工作室的剩余資產也從6400萬變成了6100萬。
其實按照顧青的設想,6100萬以現在的影視環(huán)境來說,拍一部電視劇,已經足夠自己獨立出資拍一部較大的制作了,但是他卻又不得不考慮一些現實的問題。
比如說,這一次顧青就沒打算再把劇的首發(fā)平臺放在網絡視頻平臺。
沒錯。
這次他想拍一部電視劇。
雖然現在已經是2016年了,網劇如果在熱度和宣傳足夠的情況下,確實足以跟同時期的電視劇相比,甚至還有可能會略勝一籌。
但是。
電視媒體雖然逐漸沒落,但是它的影響力卻依舊深厚,這一點跟華國的國情有很大關系。
而更深次的原因,那就是如果顧青再繼續(xù)拍網劇,那必然會限制自己的發(fā)展途徑,等到觀眾的思維定性,覺得他就只是一個網劇導演,到時候想要進行轉型,難度相對而言就會大上不少。
這一點就必須要說到影視圈內的鄙視鏈了。
電影演員>電視演員>綜藝演員,這個綜藝演員里面就包含了網劇演員,當一個電視演員在行業(yè)內發(fā)展到瓶頸期之后,一定會向著電影圈去發(fā)展,這是毋庸置疑的,比如在地球華國有著非常高人氣的電視演員胡歌,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在中生代電視演員中,胡歌絕對能算作頂流,主演的電視劇口碑都是非常之高,比如《仙劍》系列,之后的《偽裝者》、《瑯琊榜》等劇更是讓他直接封神,榮獲白玉蘭最佳男主角,一躍成為視帝。
不過即使人氣如胡歌,在電視劇行業(yè)達到巔峰之后,依舊選擇向電影行業(yè)進發(fā),開始接觸電影資源,并且拍了第一部自己主演的電影《南方車站的聚會》。
所以說,有些影視圈內的潛規(guī)則,不僅僅只是對影視圈的從業(yè)人員有影響,對觀眾的影響也是極大的。
網劇導演和電影導演,同樣都是導演,但是如果放在一起比較,誰更受重視,這一點根本不用解釋吧?
但電視劇發(fā)行的門檻比網劇可就高多了,顧青所考慮的現實問題實際是還是自身的底子不夠,資源不夠。
.............
寢室內因為有著暖氣的緣故,讓人有些懶洋洋的,就在顧青靠在椅子上思考的時候,坐在一旁的黎梨將顧青早已寫好的幾個劇本放回原本的位置,隨即臉上帶著不可思議的表情看向顧青:“這些劇本都是你這段時間寫的?”
淡淡瞟了一眼黎梨,顧青點了點頭。
他一直都不是一個閑得下來的人,《風犬》殺青都已經三個月了,他這三個月也沒純咸魚著,也是把挑選了幾個記憶中口碑和人氣都非常高的電視劇、電影的劇本給提取了出來。
忽然,黎梨坐直了身體,一臉審視的盯著顧青。
一分鐘后,被黎梨盯的有些頭皮發(fā)麻的顧青終于忍不住開口道:“你這么盯著我干嘛?!”
黎梨上下打量了一番顧青:“老實交代!你是不是被人給奪舍了?我記得你之前就寫過劇本!我看過,就那些劇本當成兒童劇看都幼稚!現在突然就跟開了竅一樣,《風犬》就算了,這些劇本更是一個比一個精彩,最重要的你竟然還是量產!”
聽著黎梨的話,顧青心底猛地一激靈。
自己,好像真的是奪舍……
只不過要說奪舍也不算很貼切,自己保留了原主的記憶,原主的情感,甚至還保留了原主的生活習慣,準確來說,應該是兩個人融合成了一個人,只不過主導者是來自地球的顧青。
雖然被黎梨給蒙對了,但這個時候總不能讓他直接承認吧?
隨即一臉認真的看著黎梨道:“封建迷信是牛鬼蛇神!這都21世紀了,你要相信科學好不啦?哪來的什么奪舍,我難道就不能是天才突然開竅了?”
狡辯完之后,顧青不想再跟黎梨糾結奪舍這個話題,說得越多,錯的越多,于是岔開話題問道:“你說剛才那里面幾個劇本哪一部最適合我接下來進行拍攝?”
黎梨也是成功被顧青帶偏了話題。
“你之前說了還是會繼續(xù)拍電視劇,那我就直接把這里面的電影劇本忽略了?!?p> 說完,黎梨就從幾份劇本中抽出了兩份,然后直接將一個封面書寫著《仙劍奇?zhèn)b傳1》的劇本丟到了顧青的面前。
“電視劇本總共就兩份,一份《仙劍奇?zhèn)b傳1》一份《仙劍奇?zhèn)b傳2》,你都已經把劇本都寫明白了,還讓我替你選?難道你還準備先拍2然后再折回去拍1?”
這個《仙劍奇?zhèn)b傳2》其實就是《仙三》,在地球為什么叫仙三是因為根據游戲版權名來的,在這個世界并沒有《仙劍奇?zhèn)b傳》這個游戲,從《仙一》直接跳到《仙三》就有點不太合適了。
看著黎梨無語的模樣,顧青嘴角一勾,輕笑著將兩份劇本一起拿到了手上,笑著道:“我難道就不能兩部戲一起拍?”
黎梨原本還想反駁一下,但看到顧青臉上自信的笑容,語氣略帶猶豫的問道:“真一起拍?”
“真的?!?p> 顧青雖然面上帶笑,但語氣中卻沒有一丁點開玩笑的意思。
一個導演,同一時間拍兩部劇,這種事在地球上有沒有顧青不太清楚,但是在藍星,絕對是首例。
不能雙劇同拍的因素其實有很多。
導演精力跟不上其實是最小的問題。
更多的是因為同時拍兩部劇意味著更大的成本,一旦兩部戲都撲了,那損失就直接擴大一倍,甚至更多。
但放在顧青這里,這些問題都可以被忽略。
首先兩部劇的題材相同,都是仙俠劇,拍攝場地方面重合度也就更高,在精力方面影響不是很大。
其次就是兩部劇在地球都接受過市場的考驗,有了《風犬》的成功在先,顧青也是明白兩個世界的觀眾口味并沒什么差別,所以這兩部劇拍出來,幾乎是不存在“撲”這個概念的。
而讓顧青最自信的地方就是...有錢!
《仙一》在地球上的投資大概在2000萬,《仙三》則是翻了一倍多,達到了接近5000萬。
但是將成本稍微一換算,還是可以接受的。
首先《仙三》的成本比《仙一》高上3000萬并不是說拍攝成本多花了3000萬,多出來的大頭其實更多的都是給演員的報酬。
《仙一》拍攝的時候,因為主演都是新人演員,所以片酬很低,胡歌曾經在采訪中透露過當時一集只有2000塊的片酬,但到了《仙三》,片酬變成了每集4萬,翻了20倍,而且他還不是最高的。
至于其他的費用...
無非就是拍攝費用和特效費用了。
這都2016年了,不可能再去用原版的五毛錢特效。
但顧青預估兩部劇的總投資應該也只會在7000萬到1億之間,不會超過。
自己手頭已經有6000萬了,再加上《風犬》的大獲成功,以顧青現在的名頭,還是能拉來一點投資的,只不過能拉多少就不清楚了。
但綜上所述,雙劇同拍的可行性非常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