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梅兒盈盈

19 韛

梅兒盈盈 梅杉 1271 2022-06-03 09:52:17

  寫下這個題目估計很多人都不會讀,我也是剛剛認識這個結(jié)構(gòu)復(fù)雜的字,不過這個字的讀音從小我就知道,與“拜”同音。因為我突然想寫一下兒時燒火做飯的韛,也就是書面語中的風箱。

  韛是每家每戶離不開的做飯工具,有鍋有灶有韛就能把一頓飯做熟了。

  韛是一個長方體木制的匣子,外面伸出了韛拐子。韛拐子鏈接兩條細長的方木頭條,一直通向里面,里面的結(jié)構(gòu)我說不清,但可以想象,應(yīng)該是活塞原理。在韛拐子下放的箱體上還有個四四方方的出風口,推拉時發(fā)出“咕—噠、咕—噠”的聲音。

  燒火做飯的的時候必須有人坐在灶間不間斷地反復(fù)雙手或者單手推拉韛拐子,這事在我看來基本就是一個不太需要動腦子的無限循環(huán)體力活。

  我參與的最初家務(wù)就是幫忙拉韛,但是我?guī)湍棠掏评瓗状尉秃案觳怖?,拉不動了?p>  韛拐子這個原本就是木制的東西因為成年累月被人的雙手接觸而無比光滑,用什么木頭做的韛都有,大多不會太高級,也不會太低級,做韛的木頭一般硬度可以。

  每一家的韛都有一點差別,我感覺姥姥家的韛就很沉,是深棕色。我曾試著幫姥姥拉韛,但幾乎拉不動。姥姥說自家的韛是有年頭的老韛,吹風效果好。

  我家的韛相對來說不太沉,但于我來說也夠沉了。每到春節(jié)前做大餐,姥姥會來我家?guī)兔ψ鲲?,這時姥姥便褒貶我家的韛走風漏氣的。

  到別人家串門找小伙伴玩耍時發(fā)現(xiàn),有的家長也讓自家孩子幫忙燒火拉韛??磥泶笕藗兤毡檎J為這種家務(wù)沒太多技術(shù)含量,很適合小孩子干。

  后來大弟經(jīng)不住奶奶的表揚,偶爾會幫著奶奶拉韛。大弟年齡雖然比我小,但力氣一天天在超過我,而且舍得下力氣幫奶奶干活,這點大弟比我強很多。我是堅決不愿意幫著大人家拉韛的。

  我家做飯的主力是母親,母親負責在灶臺上各種操作。奶奶是不愛動腦筋的人,奶奶喜歡燒火拉韛。

  姥姥家做飯的主力是姥爺,姥爺負責灶臺上有技術(shù)含量的操作,姥姥只專心燒火拉韛。

  多少年都是這樣的固定模式,我再回頭細想才懂得了那個默默拉韛無限重復(fù)著一個動作的奶奶和姥姥是多么任勞任怨。

  冬天的每天早上我都是在姥姥拉韛的咕噠咕噠聲中從睡夢中醒來,然后賴在被窩里等姥爺揭開鍋蓋,讓熱氣充滿屋子時我才出被窩穿衣。

  白天玩累了,也到飯點了。跑回家看見奶奶還坐在灶間拉韛,我就急了,飯怎么還沒有做熟?

  我家不但要用大鍋燒火做飯,還要給常年養(yǎng)的豬做豬食。所以拉韛燒火在我家就成了一個大工程,那是耗時最長的家務(wù)。母親也拉韛,但遠遠沒有奶奶燒火的時間久。父親似乎還不如大弟,他是從來不曾碰過韛的。

  許多年后,電吹風代替了韛,做飯時只要插上電就會把灶火吹旺。

  韛的歷史應(yīng)該能追溯到非常久遠的年代,但在我成年后韛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記憶中日常生活最不可缺的就是韛,它是一個承載了幾代人記憶的物件,沒想到在短短的幾十年后變得如此陌生。

  韛陪伴我走過童年進入少年,想起它的時候,那些久違的陳年往事一一再現(xiàn)。

  姥姥長壽趕上了用電吹風,而奶奶一輩子在抱著韛拐子推拉,直到去世那年還在灶間勞作。想到這一點,我便原諒了奶奶所有的缺點。奶奶脾氣大,是個心直口快之人,有一大堆缺點,但她為我們這個家庭真正是立下了汗馬功勞啊!

  憶往昔,感恩之心由韛而生,逝去歲月中的所有美好都沉淀在我的心里。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