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顫顫巍巍的說道:“父親在時,孫兒時常偷看父親批閱過的奏章,父親對每一個奏章批注都很詳細,故時間長了,孫兒對處理國事頗有了解?!?p> “胡說!你父親在世時,會不讓你看奏章?”
朱標活著的時候,凡是對政務(wù)感興趣的兒子們,朱標都會不厭其煩的一一講解。
朱允炆也是如此,在長孫朱雄英薨后,走入朱元璋視野中。
“回皇爺爺?shù)脑?,不是父親,是……是母妃?!?p> 朱允熥吞吞吐吐的說道。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這個嫉婦,差點誤了咱的好孫子。”
朱元璋把吃干凈的面飯狠狠扣在桌上。
聞聲,黃狗兒帶著幾名太監(jiān)進殿,詢問道:“陛下,您這是……”
“滾出去!”
黃狗兒哪敢再問,慌忙退了出去。
“前幾日,孫兒覺得煩悶,在宮中亂轉(zhuǎn),正巧碰見濟熺哥,濟熺哥見我神色不佳,問了緣由,孫兒把這些年的苦悶一吐為快?!?p> “濟熺哥聽后告訴孫兒,有皇爺爺在,有什么好怕的,正是因為這句話,孫兒才鼓起勇氣,在皇爺爺面前敢說話了。”
“孫兒在宮中,人人不待見,只有濟熺哥愿意親近,這才跑的勤快些,不成想,傳到皇爺爺耳中,卻是……”
朱允熥恰到好處的停了下來,眼淚也止不住的砸落在地板上。
響起啪啪聲。
“允熥,起來,起來!”
朱元璋俯身拉起朱允熥的手,瞬間沒了剛才的帝王之氣,儼然一個平常人家疼愛孫子的老頭。
“這些年,你受苦了!”
“以后,就從東宮搬出來,咱給你換個地方住,跟你濟熺哥一樣,住在西宮?!?p> 朱允熥推辭道:“不可,皇爺爺,這與禮制不合,身為皇孫,要為皇爺爺排憂解難,而不是增添麻煩,再說,二哥平日對我頗為照顧,孫兒受些氣也沒什么。”
朱允熥深知朱允炆在老朱心里的形象,扯出呂氏,已是上限,萬萬不可在朱元璋面前說皇孫的不是。
“好,好,真是咱的好孫子,以后那嫉婦再為難你,你就告訴咱!”
朱元璋也發(fā)覺此與禮制不合,皇太孫是東宮之主,未就藩和未封王的弟弟們就只能居住在東宮。
朱元璋眼神中閃過一絲殺意,當初,要不是看在太孫年幼,咱早讓這婦人給標兒殉葬了。
朱元璋以史為鑒,他擔心老朱家重蹈歷史的覆轍,害怕留下嬪妃太多導致外戚專政。
故制定的明朝殉葬制度,是宮妃殉葬。
此制度并不是皇帝的專屬,也適用于親王。
當初留下呂氏,一是考慮到朱允炆年幼,又是皇太孫的母妃。
二來呂家只有一女,沒有男嗣。
“這些不算什么,只要能為皇爺爺分擔,孫兒受些罪,也無妨,而且還有二哥護著我。”
朱元璋輕撫朱允熥的手背。
是咱太虧欠這孫兒了。
“皇爺爺,孫兒,孫兒想跟濟熄哥去龍州?!?p> 朱允熥鼓起勇氣說道。
“去龍州做什么?”
朱元璋不悅道。
他認為朱允熥之所以想去龍州,是因為朱濟熺。
朱元璋在大肆分封自己的兒子們?yōu)橥鯐r,也怕像漢唐那樣出現(xiàn)藩王作亂,顛覆中央朝廷的現(xiàn)象。
所以在除了只給藩王軍事權(quán)外,還規(guī)定沒有皇帝的旨意,藩王之間不允許私下見面,只能在封地里待著。
朱允熥若封王,他是太子嫡子,肯定是親王。
晉世子為下一任的晉王,也是親王。
朱元璋決不允許親王之間過于親密。
朱元璋看著身軀顫抖的朱允熥,平心靜氣的說道:“允熥,你不長于軍事,你就待在宮里,跟咱好好學學咋處理政務(wù)。”
“把你這些年欠缺的東西,抓緊給咱補回來?!?p> “皇爺爺,孫兒還是想去龍州!”
朱允熥硬著頭皮堅持道。
因為朱濟熄早有叮囑,讓他必須一同前往龍州。
朱允熥也怕,如果離開了朱濟熄的庇護,自己,就什么都不是。
已經(jīng)得罪了東宮,朱允熥沒有其他退路可選,現(xiàn)在只能一條道走到底。
朱元璋耐著性子問道:“那你給咱說說,為啥要去龍州?!?p> “自孫兒記事以來,皇爺爺整日忙于政務(wù),常常夜不能寐,有災(zāi)必賑,有貪必殺,減少窮苦人的賦稅,孫兒覺得皇爺爺是對百姓最好的皇帝?!?p> “可大明立國已二十七年,民間暴亂此起彼伏,未曾間斷過,全州、灌陽之地未平,今龍州之地又起?!?p> “孫兒不懂,皇爺爺如此殫精竭慮,為天下窮苦人著想,為什么還有人想造反,想禍亂咱朱家。”
“故孫兒想借這次機會去尋一尋,這其中的緣由?!?p> 朱允熥頓了頓,繼續(xù)說道:“孫兒自小待在宮中,不像父親和叔叔們,是在大明建立的戰(zhàn)火中長大,知道皇爺爺一路走來的不易與各種辛酸?!?p> “因此孫兒想去民間走一走,了解百姓的生活,了解地方的治理與士族大家,而不是待在皇宮,待在應(yīng)天城。”
“允熥,你真這么想?”
朱元璋有些狐疑的問道。
這位孫子近來帶給朱元璋的驚喜實在太多了,朱元璋懊惱自己沒有早早關(guān)注這位孫子。
若是關(guān)注早一點,或許……
想到這里,朱元璋不愿再往下想了。
大明下一任的君主,只能是朱允炆,只能是皇太孫,不可再做更改。
“孫兒認為,沒有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quán),皇爺爺也常教導孫兒們,讀書不能死讀書,讀死書,要明白書中的道理。”
“只有真正聽百姓之所言,知百姓之所想,想百姓之所需,才能知道這民間暴亂為何不停?!?p> 朱允熥一口氣說完,靜靜等候朱元璋訓斥。
“沒有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quán),這句話說得好!”
“允熥,是咱低估你了,咱沒想到你還是個心懷天下的孫兒?!?p> 朱元璋被朱允熥的肺腑之言所觸動,感慨道。
“你還是留在應(yīng)天吧,龍州之地兇險,你就別去了?!?p> 朱元璋雖內(nèi)心高興,但還是拒絕了朱允熥的請求。
“是,皇祖父?!?p> 朱允熥不敢再堅持,怕引起朱元璋的猜疑,仔細想想,留在京師也行,這樣才有機會討得皇爺爺歡心。
“對了,允熥,你也年紀不小了,咱是時候給你說個媳婦兒了,濟熺像你這么大都有世子妃了,”
朱元璋若有所思的說道。
哎,標兒走后,咱是沒精力了嘛,這幾個孩子還都沒有娶媳婦呢,咱得挑一挑,把這幾個孫兒的親事給成了。
“孫兒不急!”
朱允熥推辭道。
“胡說,想要個啥樣的,或是看上誰家的姑娘,告訴咱,咱給你辦!”
朱元璋故作生氣的問道。
“孫兒不敢奢求像皇祖母那般,有萬分之一,孫兒便歡心?!?p> “你這孩子,還記得你皇祖母?!?p> “孫兒自然記得,皇祖母的音容面貌猶再昨日。”
朱允熥乖巧的回道。
“好,你回去休息吧?!?p> 朱元璋想起自己與馬皇后在一起的歲月,有些傷感,不愿再聊,出言讓朱允熥退下。
“孫兒告退?!?p> 朱元璋看著朱允熥離去的背影,呢喃道:“你瞅瞅,咱的孫子都這般大了,你當時就給咱說,這孩子性子急,但心思深,咱還不信?!?p> “還是你會看人,這孩子是個好苗子,就是咱發(fā)現(xiàn)的晚了,不過,允炆也不錯,聽話,可做事一點都不像咱標兒?!?p> “對了,咱還發(fā)現(xiàn)濟熺這孩子不但聰慧,還頗長于軍事,咱準備讓他去歷練歷練?!?p> “記得你最喜歡濟熺了,你老給咱說,這孩子從小沒了娘,可憐,才半大點老三就打元人去了,要多寵寵?!?p> 朱元璋對著四下靜寂的大殿自言自語道。
朱標薨后,每到夜晚朱元璋愈發(fā)感到孤獨,時常想起結(jié)發(fā)妻子馬皇后。
出了大殿的朱允熥,對著守在門口的黃狗兒深施一禮,道:“多謝黃公公?!?p> “小三爺您可折煞奴婢了,奴婢可擔當不起?!?p> 朱允熥一禮,可把黃狗兒嚇的不輕,黃狗兒就差跪在地上了。
朱允熥走下臺階,回首又望了望大殿,才邁步向東宮走去。
好一會兒,朱允熥怦怦直跳的心臟方緩慢下來。
不由尋思道:濟熺哥平日不顯山不漏水,沒想到懂得這么多,竟對皇爺爺了解的這么清楚,他是在圖什么?
如此幫我,難道真的是為了我那句允他在漠北建國嘛?
“陛下,時候不早了,您該休息了!”
黃狗兒遞上一碗補身子的湯藥,說道。
朱元璋年紀雖大了,可房事未停。
但也到了需要湯藥來補一補身子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