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接著講,把故事講完?!?p> “好吧,”劉時敏一邊應下,一邊繼續(xù)念信,“所以,夫牧民之道,真正的治國之道就是——‘除其所疾,安而不擾,使而不勞,是以百姓勸業(yè)而樂公賦’——只要官府不折騰,百姓自然安居樂業(yè),朝廷也不用接濟百姓,百姓也不用仰仗朝廷,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稅收、徭役便不會激起民眾的反感——‘若此,則君無賑于民,民無利于上,上下相讓而頌聲作。故取而民不厭,役而民不苦’……”
通篇故事已講到末尾,魏進忠聽至此,問劉時敏:“這篇故事最后,是御史辯贏了還是賢良文學贏了?”
劉時敏思考一陣,回道:“徐上海沒在故事里寫誰贏誰輸,其實這場辯論本身也沒有贏家輸家,師弟以為誰贏了?”
“俺覺得賢良文學說得好,但御史一派并沒輸?!?p> “你的意思是賢良文學其實也沒有贏?”
“讀書人光讀書沒用,空有一肚子墨水,只會高談闊論。天下就沒有不折騰的官府,一折騰,百姓日子是不好過,但是,也不會只有任人宰割的百姓。”
“師弟,這話怎講?”劉時敏不禁問道。
“就說說孫隆吧,你覺得他錯了嗎?他錯了。但他錯不在征稅,而在他征錯了對象。他以為蘇松常鎮(zhèn)這些富饒之地,官府一年稅收都是百萬之巨,所以征稅應該很容易,不過六萬兩而已嘛。但是他就沒料到,葛成會率領織工造反,時隔一年,機戶又開始鬧事?!?p> “但是……如果不是,又該向何人征稅?”
“朝廷征賦役是行貢法,征商稅就得行徹法,征稅不應向生產(chǎn)之人征,該向真正付銀子的人征。不但不應征生產(chǎn)之人,還要盡可能減稅、免稅,這樣才好控制。只有掌控了生產(chǎn),徹法才能得以實施?!?p> 劉時敏還是不懂,又道:“怎么控制?去年的織工,今年的機戶,明顯都是有人在背后煽動。這些人可能來自官府,也可能就是手握巨資的商賈,三教九流之人,各方都有利益所在,如何控制?”
魏進忠看看劉時敏,笑了笑,頗為胸有成竹:“絲業(yè)跟棉業(yè)迥然不同,凡事跟這行有關的,沒有哪行哪家敢說能做到一家獨大的壟斷。俺就問你,絲織最關鍵的是什么?“
劉時敏想想,似乎不太確定:“絲?”
“是絲沒錯,但絲又怎么來的?”
“那還用說,當然是蠶吐絲啊?!?p> “對啊,沒有蠶作繭,又哪有絲?沒有絲又哪來的緞匹?但是蠶要作繭,又需要吃桑葉?!蔽哼M忠解釋道,“去年蘇州民變背后的經(jīng)濟原因,不就是因絲價上漲?但為何會大漲?因為南方大水毀了桑田,恰恰就在蠶作繭的時候,蠶無桑葉而大量死去,沒有蠶繭才導致絲價上漲?!?p> “所以說桑葉才是關鍵?”劉時敏仿佛一下就想到了關鍵,“對了!你一提桑葉,我倒想起了世廟的時候,還曾將改稻為桑定為國策來著?!?p> “哦,是嗎?”魏進忠一聽,竟是十分感興趣,“你給俺說說這個改稻為桑是怎么回事。”
“原因其實并不復雜,就是蘇杭產(chǎn)的綢緞賣給西洋商人,能賣極高的價,賺不少銀子。當時也正是看到這點,內(nèi)閣嚴嵩就提出把江南的稻田改為桑田,多栽桑養(yǎng)蠶,這樣就有足夠的絲來織造綢緞,再賣高價?!?p> “那后來呢?”
“只是這其中牽涉太深,江南的官員想苦一苦百姓,但百姓卻不愿把好好的稻田改為桑田,結果就是毀堤淹田,然后又牽扯出廟堂、江湖諸多問題。后來嘛,先帝那時還是太子爺,手下清流有張居正、高拱、徐階等人,他們反對改稻為桑,因此也斗倒了嚴嵩?!?p> “那最后改成了嗎?”
“浙江是七山二水一分田,如何搞改稻為桑?改了桑,百姓吃飯怎么辦?”
“哦,原來還是沒改成?”魏進忠似有遺憾之色,“但是除了浙江,最應改的不該是太湖周邊的幾府嗎?”
劉時敏不禁疑惑道:“太湖周邊本來就得天獨厚,種桑養(yǎng)蠶業(yè)已經(jīng)很繁榮,還需要改嗎?”
魏進忠沉吟了半晌,末了道:“無妨,只要曾經(jīng)改稻為桑就行……”
劉時敏是愈發(fā)不懂魏進忠話里的意思:“什么意思?難不成……師弟想重新推行改稻為桑?”
“呵呵,非也!”魏進忠揚起下巴,睨他一眼,“世宗皇帝那會兒都沒搞成,俺豈敢跟先人爭高下?”
但劉時敏見他一副睥睨不可一世的模樣,臉上的疑惑之色更甚:“那你究竟打什么主意?你說想行徹法,怎么行?”
“俺剛才就說了,去年絲價大漲,是因為水災毀了桑田,蠶作繭時沒有桑葉,因而蠶繭減產(chǎn),對吧?”
“對啊,”
“同理,俺要是控制了種桑的規(guī)模,控制桑葉的供應,是不是就能控制蠶繭的產(chǎn)出?進而就能操縱蠶絲的價格?這道理你不懂?”
“懂啊,但跟改稻為桑有啥關系?”
“呵呵,”魏進忠笑著搖搖頭,“俺是要改桑為稻,誰要改稻為桑了?正愁沒有一個好的由頭,這不就有了?”
“哦!原來你想……”劉時敏仿佛才頓悟過來,但又立即皺起了眉頭,“你不會是想……把改桑為稻,也定為國策?”
“俺覺得,這十分有必要。絲綢是可以賣高價,但一遇天災又怎么辦?”魏進忠一板一眼說道,“將上好的稻田全變成桑田,一旦地里絕收,總不能讓百姓像蠶一樣都吃桑葉吧?”
“可是……也可以從別處購糧???”
魏進忠嗤笑道:“別做夢了,你只要相信一點,真正遇到天災,像湖廣、四川這些產(chǎn)糧地,只會嚴禁糧食出省來保證本地百姓。就算你江南再出高價買糧,人家也未必賣你。這些年,江南水災還少嗎,難道都沒吸取教訓?”
“道理是這道理,”劉時敏卻眉頭越皺越緊,“但我怎么覺得你,并非真的是這么考慮的呢?”
魏進忠微笑:“俺怎么就不是這么考慮的?”
劉時敏還想辯兩句,卻被魏進忠打斷,“行了,你也別老問了!總之,俺自有打算。你把揭帖的事趕緊落實了吧?!?p> 劉時敏只得悻悻作罷。
~2~
翌日,天剛放亮,
玄妙觀前,就已聚集了數(shù)百的織工匠人,等著被大戶呼織,日取酬金為饔飧計。機杼軸而戶纂組,機戶出資,織工出力,如此相依為命久矣。
當大戶小戶都在為生計奔波之時,沒人注意,玄妙觀里出來兩道士,來到觀前欞星門處,將一張揭帖張貼在了告示墻上。須臾,便有人聚攏過來,有識字之人已念出了聲……
與此同時,蘇州城的五關,閶門、胥門、婁門、葑門和盤門的出城關口,亦張貼了揭帖。
“免去五關之稅,永不加征……”此揭帖一出,很快就傳遍大半個蘇州城。尤其東南的葑門外,覓渡橋邊,去年此時,正是參隨黃建節(jié)被憤怒的人群砸死在這里。還是那個挑瓜的小農(nóng),當從他人口中得知免征入城稅的時候,禁不住跪倒在地,大哭起來。
他哭了一陣,把眼淚一抹,又咚咚磕起頭來,也不管額頭滲血,只是口中不停感謝蒼天,感謝葛將軍……
午時剛過,太陽掛在半空,天亦漸熱。
臨近玄妙觀的織染局前,大使高四出得大門,先將一張揭帖張貼于門外八字墻上。旋而,又向玄妙觀走去……一炷香后,他又將同樣的揭帖張貼于欞星門的告示墻上,與早晨那張揭帖并列。隨后,又快速返回了織染局。
“免了機稅?”很快有人圍了上來,“這新來的稅監(jiān)竟免了一機三錢銀的機稅!而且即刻生效!”
“果真?莫騙人!”
“真的??!有織染局的鈐印在此,還有稅監(jiān)的印信,怎會假的了!”
“??!”旋妙觀前尚未離去的大小機戶,被突如其來的喜訊震懵了,“這這……我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真的真的真的……”
而僅過去一個時辰,高四再次走出織染局大門,手里還是拿了一張大字報。一如一個時辰前,他又做了同樣的事,將揭帖張貼于墻上,然后再步行去玄妙觀前……
這一天,仿佛是蘇州城入夏以來,最‘熱’的一天。因三張告示,而引得半城燥動。
東半城的平民,白日里往富家傭工,抵暮才歸而方得知消息,當場就有人相擁而泣,亦有人大笑不止,狀如癲狂。
直至戌時,燥動才稍稍消停一些。
而在織里橋南的府獄里,獄卒正樂呵呵的拿了酒菜,來到葛成的牢房前,“葛成,今兒打牙祭?!?p> 葛成看著獄卒,不禁笑著道:“今天有喜事?”
“從天而降的喜事!”獄卒并非是藏得住事情的人,遂將今日發(fā)生的事一一說與葛成聽。
葛成聽了,愣了半天,才喃喃道:“他竟真的說話算話?”
“可是吧,這個新稅監(jiān)固然免了匹緞銀,但為何又要規(guī)定每織一匹都要赴織染局用印,方能發(fā)賣?”
葛成困惑的搖搖頭:“我也不太明白?!?p> 織里橋東的太守府,知府周一梧正聽著幕僚稟報今日三告示上的內(nèi)容。同樣在南宮坊的巡撫都察院衙門,巡撫都御史曹時聘亦在沉思……他是極少數(shù)聽了消息之后,依然冷靜的人。
“這魏進忠究竟想做什么?”
織染局里的魏進忠,此刻在聽了賈艾的匯報之后,突然決定下一件事——“這保生社如此明火執(zhí)仗,劫掠行商,那就只有‘麻煩’曹時聘,去出兵剿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