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安回到房間,對剛才發(fā)生的事并沒有在意,不過是小姑娘使使性子,倒也不值得當做一回事,他比較在意的是張三那封信上寫的東西。坐在桌前,謝安倒上一杯茶,靜靜思考張三的故事。
張三,是個苦命的人,最早的時候他是通縣附近村子里的一個農民,是家里最小的兒子,在他前面的兄弟姐妹不是戰(zhàn)亂被殺就是生急病而亡,所以張三從小就很懂事,早早地就下地干活操持家務了,十三歲那年,父親夜里上山遇見野狼,發(fā)現的時候就剩點殘肢了,母親哭了三天,生了一場大病,從此臥床不起。從此他就靠著自己幼小的肩膀和家里的幾畝薄田堪堪和母親維系生活。二十歲那年,因為自家的地被朝廷的勛貴看上,低價購了過去,成為了一個佃戶,每年給勛貴地主家交租子,雖說地變成人家的了,但是日子還能繼續(xù)過,誰又能得罪的起這些勛貴功親呢。
沒過兩年,張三娶了個婆娘,又過了一年,他老婆生了個大胖兒子,添人進口,一家子喜氣洋洋,張母的身體也見了好轉。雖然是喜事連連,但是人口多了,糧食就越發(fā)不夠了,張三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想方設法又給地主家開了幾畝地的荒,日子才勉強又好了起來。不過好日子沒幾天,皇帝為了能夠和天人溝通,要興建摘星樓,不光在京城周邊廣征民夫,而且還要提高稅賦。
本來這做佃戶是不需要再向國家繳糧的,但是皇榜一貼,國興大工,稅賦按新規(guī)施行。于是佃戶們就要交兩份糧,一份是地主家的租子、一份是皇家的稅。這樣一來,張三的日子又變得緊張起來了。但還是那句話,能活就行,民不與官斗,張三和所有的佃戶農戶一樣,上有老下有小,得罪不起朝廷,日子還得往下過不是?只能落個敢怒不敢言。
可是張三的命運并不想放過他,就在那天,張三帶著糧食去交稅,往日里這些稅吏們用的都是小斗,就算踢上一腳,這帶的糧食也夠交。但是這次稅吏們用的是大斗,帶來的糧食都裝進去,也才一半多,裝不滿就要回去繼續(xù)取糧。張三是不敢去問稅吏緣由的,常年的馴化讓他覺得只有逆來順受才是作為一個百姓的生存之道。當他把家里的口糧也拿出來之后,今年的稅交夠了,他提著的心也放下來了,可是家里人怎么辦呢?剛有些起色的老母親怎么辦呢?征完了糧食,該征民夫了吧?自己又會在哪天被征走呢?沒有了自己,家人還能活幾天呢?張三一晚上沒有睡,思考著這些問題。
跑吧,這個想法出現在張三的腦海中之后就再也沒有辦法消除。既然朝廷不讓我們活了,那我們就離開這,去別的地方!張三把這個想法和自己的母親還有妻子說了,連逃跑的方向都想好了,就去大同,自己年輕,可以從軍,軍戶比農戶待遇要好,就算沒有田地,一樣可以養(yǎng)活家里人。
雖然生活充滿坎坷,但總會有希望出現。說走就走,張三和家人帶著憧憬和家里僅剩的一點糧食,踏上了前往大同的旅途。彼時也是秋天,越往北走越冷,張三心中漸漸泛起疑慮,懷疑自己這樣做是不是正確的,但是看見家人信任的目光,張三緊了緊單衣,還是下定了決心。京城離大同不算遠,入冬之前,他們總算是趕到了大同府。此時的張三和家人已經算是流民了,沒有能夠住的地方,就住在了城郊的一處小廟里,雖然簡陋,但總算是有了個遮風避雨的住處。
按照計劃,張三準備去投軍,但是戶籍不在大同,加上語言溝通不暢,一時之間,計劃開展的很不順利。所幸,他在這又碰見了另一群流民,同樣是拖家?guī)Э?,同樣是從京城流亡而來,同樣的住在了小廟里。事態(tài)的發(fā)展總是不會如人意,流民集團并沒有辦法在這里扎根,眼看冬季將至,大家就要凍餓而死,一個想法在張三的腦海中一閃而過。“既然都是死,何不賭一把!”當晚,他把其他的流民聚在一起,開了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會,落草大會!
會議決定,由張三任社團老大,因為是他提出的想法,其他人按照年齡先排序。一個山匪團伙的雛形就此形成,為了解決當下最關鍵的溫飽問題,他們決定,先干一票!人不會總走背字,做強盜很順利,第一單,他們就劫到了一個富商,得到了不少的銀子,他們用這些銀子買了衣服糧食和一些工具,然后自己動手,把小破廟修繕改造,建成了一處小寨子。
時間是個催化劑,可以把小牛變成老牛,也可以把小團伙變成大集團。兩年過去了,張三的強盜生意做的越發(fā)紅火,他們只搶有錢的,還接濟沒錢的,山寨是越干人越多,周圍過不下去的流民百姓都有來加入的,地方上剿了幾次,都是官兵一來人就跑,官兵一走就又回來,良好的群眾基礎讓他們在這是如魚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