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官多年,于謙還是第一次這么激動,他無論如何都沒想到,讓滿朝文武都頭疼的問題,竟被一個少年郎給解決了。
激動過后,于謙壓下心中的激動,笑著問道:“這幾個法子真是你自己想到的?”
這些法子都是史料所載,說不定還是于謙本人手筆,薛瑞只不過搶先一步,在朝廷袞袞諸公想到之前提了出來,完全是借花獻佛。
那肯定不是!
面對于謙贊許的眼神,薛瑞很想如實回答。
但要是真這么說,就不好解釋這些方法的來歷,因此只能昧著良心點了點頭。
見他點頭,于謙不由感慨:
“京中官員不少,其中不乏學富五車者,今天在朝堂上,諸公爭論了大半天,都沒想到什么好辦法,不成想?yún)s讓你給解決了,實在令我等汗顏啊。”
這么一說,薛瑞更覺得慚愧,口中道:“大人謬贊了,只是學生一點淺見罷了,能為朝廷分憂就好?!?p> 于謙走到門口,喚來一書吏,讓他把這張運糧方略送到通政司,再轉呈郕王和陳循等大學士過目。
等書吏離開,于謙表情輕松了許多,心情愉悅的對薛瑞道:
“你想到的這幾個法子很好,算是為朝廷立了大功,你放心,本官不會貪了你的功勞,明日早朝時,本官會如實向朝廷陳奏,請郕王嘉獎與你?!?p> “這就是于謙??!”
薛瑞頓生感慨。
尚書乃是正二品高官,跟一個白丁說話,根本用不著這么客氣。
要是換做別的官員,聽到薛瑞這么有用的法子,十有八九會生出占為己有的想法。
有點涵養(yǎng)的,最多會口頭表揚幾句,以示鼓勵。
若遇到?jīng)]品的官員,估計直接就說不可行,然后背地里上奏朝廷,博取功勞。
像于謙這般正直的人,恐怕古往今來也找不出幾個。
這幾個法子,說白了就是他偷來的,目的不過是想讓于謙幫他要回外公家的車馬。
不成想,于謙表示要幫他請功,這對薛瑞這種有底線的人來說,哪好意思貪這個功勞。
當然,薛瑞提前將這個法子貢獻出來,為朝廷多爭取到了幾天時間,確實有些微末功勞,請于謙幫忙要回外公家的車馬,基本就能扯平了。
于謙見薛瑞面色糾結,不由皺眉道:“怎的,不相信本官的承諾?”
薛瑞回過神來,忙搖頭:“大人,學生并非不信,如此做也是分內之事,當不得大人請功,若大人真想嘉獎于我,學生這里有個小麻煩,不知大人可否幫忙解決?”
為官數(shù)十載,于謙還沒見過這種不貪功的人。
聽說他有個小麻煩需要幫忙,于謙不由問道:“那你且說說,究竟是什么麻煩需要解決,竟抵得上這潑天功勞?”
“不瞞大人,學生外公乃是宛平縣一鄉(xiāng)紳……”
將事情經(jīng)過說了一遍,薛瑞苦笑道:“家中運糧車被順天府強行征用,外公也因此臥病在床,學生想著,若是能幫外公取回糧車,他老人家便不會如此難過了?!?p> 于謙越聽越不對勁,等薛瑞說完,不由詫異道:“你給本官說這幾個法子,本意是為了幫你外公要回家中糧車?”
到底是瞞不過去了!
薛瑞暗嘆一聲,對于謙拱手道:“大人明鑒,學生也是被逼無奈,才出此下策,倒不是故意隱瞞?!?p> 聽他承認了,于謙面色也冷淡下來,沉聲問道:“你也知道,如今朝廷缺運糧車馬,順天府強征百姓車馬,也是迫不得已,這十多輛運糧車,朝廷比你外公家更有用,你即知朝廷的難處,怎么就肯定本官會因你私心而幫你?”
“大人容稟,向朝廷建言,乃是學生出于忠心,為外公要回運糧車,是出于孝心,此兩種者,談不上誰公誰私,更何況,自古忠孝難兩全,學生費盡心思,便是為此,還望大人成全。”
薛瑞已想到于謙會這么問,不卑不亢道。
這番對答,倒是讓于謙有些意外,他看了薛瑞半響,才道:“你可想清楚了,有此大功,給你帶來的名望和利益,可遠超你外公家的幾千石糧食?!?p> “學生無怨無悔!”薛瑞面色平靜道。
“也罷,本官就成全你這片孝心?!?p> 于謙沒有再多說,走到書案后提筆寫下一個條子,蓋上自己官印,遞給薛瑞道:“拿去給順天府官吏便可?!?p> 薛瑞將手中候簿放到書案上,拱手道:“多謝大人成全,學生這便告退了。”
“你且去吧?!?p> 目送薛瑞走遠,于謙望著那道消瘦的背影,搖頭道:“這少年郎機敏聰慧,品性上佳,放在欽天監(jiān)真是屈才了,若是走科舉仕途的話,堪為國之棟梁!”
……
于謙怎么想,薛瑞并不知道。
此刻,他正沉浸在幫外公要回車馬的喜悅中。
回欽天監(jiān)后,檔房中一片歡聲笑語。
劉晉雙手叉腰,肆意的大笑著,薛瑞擠進圍觀人群中,好奇道:“什么事這么開心,是歲考推遲了嗎?”
自從喪父后,劉晉難得這么高興,拍著薛瑞肩膀笑道:
“剛才朝廷發(fā)還了本監(jiān)官生的建言書,有部分人的建議被朝廷采納,有部分人的被駁回,還有些人的建言書沒了蹤影,想必是大人們覺得狗屁不通,直接給撕掉了,哈哈。”
薛瑞環(huán)視一圈,見范巖坐在座位上,一副面紅耳赤的模樣,就知道劉晉說的是他。
見薛瑞看向自己,范巖惱火道:“興許是我的建議有可行性,大人們留著做參考了!”
這話范巖自己都有些不信,欽天監(jiān)官生共提交六十五份建言書,其中六十四份都被發(fā)還,連許惇那份被采納的都不例外。
若發(fā)還的都是被駁回的建言,說不定范巖那份還真有可能被留下討論,但被采納的也一同發(fā)還,那這種可能性就非常小了。
范巖的話,自然又被劉晉譏諷了一通。
薛瑞怕鬧的太過火,只好和起了稀泥,勸二人停止了嘴炮。
歲考在即,兩人停止罵戰(zhàn)后,檔房里重新陷入了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