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陪你一起憶鄉(xiāng)愁

88,鄉(xiāng)愁的歸宿_落葉歸根

陪你一起憶鄉(xiāng)愁 沙棗樹林 2832 2022-09-04 06:57:16

  88,鄉(xiāng)愁的歸宿_落葉歸根

  一個人在外漂泊的久了,就會有游子歸根的想法。

  年輕的時候心是野的,翅膀是硬的,總想走出去,飛得越遠越高越好,在大城市里生活,就業(yè)機會多,崗位多選擇的余地大,發(fā)展的空間也更大,生活的選擇也有多樣性,適合年輕人做夢,也適合年輕人創(chuàng)業(yè),在城市的空間里飛翔。但是日月是無情的,時間久了,把人的棱角磨平了,翅膀萎縮了,夢想破裂了,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狀態(tài)每況愈下,整天穿行在鋼筋水泥土建造的樓市森林之中,裹挾在飛機高鐵汽車和人們步履匆匆快節(jié)奏的旋律里,感到身疲心累,漸漸的感到力不從心,想找個僻靜的港灣,過上一種平靜帶來的生活。

  還有的人,在洶涌的競爭中,經歷了殘酷的競爭,受到了磨難,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淡泊的地方,去休養(yǎng)生息。

  尤其是上了年齡的人,快退休了,在城市生活的煩躁和膩味越來越明顯了,反而不想城市的優(yōu)越生活了,回憶過去兒時被人照顧和溫暖的美好的時光,想回到親人身邊,與親人在一起,尋找親情的溫暖,排除孤獨和寂寞,這也是一種落葉歸根的心思。

  還有一個更主要的原因是,田園環(huán)境更適合小孩和老年人?!暗粺o極而眾美從之”,這是《莊子》中的名句,簡單說來就是淡然無極,方能感受生活中的諸般美好,如閉適、平靜、寂然、淡泊……

  上了年齡的人,心淡了,沒有野心了;身體狀況差,跑不動了;感官退化了,欲望也就淡了。在大城市里生活,競爭壓力大,聽不到雞鳴,看不到藍藍的天空和那白白的云彩,吸不到新鮮的空氣,被霧霾包圍,待在狹窄的空間里,人情冷漠,人心隔肚皮,猜不透的心思,玩不盡的陰謀,使不完的手段,讓人焦慮而憂郁。許多人想起過去小時候在農村,簡單、淡然、貧窮、簡潔、無憂無慮……想逃出大城市這窒息的環(huán)境身在紅塵,歸田園居。

  當然了,從自然屬性角度講,所有的動物都是從自然界進化而來的,基因里還藏著山水林木田園,骨子里還有想要隱藏起來的愿望,我們可以看到,所有的小孩,不論是黃種人還是白種人,都會玩一種游戲,就是“藏貓貓“,我們每個人大概都經歷過。我有時候就在想,為什么都喜歡玩“藏貓貓“呢?不知道。這是一個很表面的現象,還可以往回追,追到最后,也許人都有一種先天的,或者用哲學的術語來說,形而上的一種想要躲藏起來的愿望。

  “落葉歸根”更能貼近和順應自然的生活。

  大道至簡,《道德經》的許多章句就像“腦筋急轉彎”,你越是想得高深莫測,就越是玄妙無比。越是離開生活,越是玄而又玄,越是離開自然,越是不可理解。如果返璞歸真,到大自然去,到農村去,到簡單的生活中去,像一個孩子那樣,混沌未開,直觀地看,如佛教的明心見性,才能直觀理解那些再簡單不過的道理?!兜赖陆洝纺颂鲜プ媪⒂跓o極大道,隱顯同觀,微著共探,千比萬喻,類比推理,由淺入深,辯證地闡述自然大道之理。太上開宗明義,講述大道與萬物,有與無、虛與實的微妙變化,揭示自然大道“無為無不為”之妙,闡述大宇宙的基本法則。是無聲、無息、無色、無形、虛無的“道”體。如果有人問:“什么東西最甜蜜?”你若回答“糖,那么,你就大錯特錯了。還有一種答案是:“熱戀的感覺最甜蜜?!碧鹪谀睦锬??甜在心里??床灰?、摸不著、嘗不到,但對正在熱戀的兩人來說的確很甜蜜!老子給予我們的就是這樣的答案。僅僅像一杯清水、一縷清風,但是它寧靜、超然、灑脫、樸實、簡約、柔美、善良、無私……他告訴人們:道在天,亦在人;在人身,更在人心。人秉天地之氣而生,天地賦予人以性命而存,故天理在人心。人性本善,惟進入后天以后,被七情六欲所迷,失道喪德,墜入苦海。人的一生,跌宕起伏,宛如那重巒疊嶂的山峰,又若波濤洶涌的海洋,有高峰,有低谷,有風平浪靜,也有激流險灘。在處于人生輝煌的時候,需要善意的提醒,才能更加看清未來人生的道路。在我們遭遇艱難困苦時,需要鼓勵,需要指引,才能走出人生的低谷。每一個人都經歷過痛苦、失敗、幸福、歡笑,但是沒有人愿意和痛苦與失敗成為朋友,而幸福歡樂是所有人追逐的目標。但是許多人的生活其實都處于“中庸”的狀態(tài),生活不痛不癢,卻也感覺不到幸福。我們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先進,但卻越來越不幸福,越來越充滿疑惑。我們每天都在認真的工作,卻不知道為什么而工作,每天都在附和著別人一起笑,當自己一個人時,卻笑不起來。一天24 小時,總背負著重重的壓力,卻不知道這 24 小時到底做了些什么。手機縮短了距離,電腦讓溝通變得輕而易舉,然而也讓我們更加寂寞。當我們離開手機、離開電腦時,我們無從安排自己的生活?,F代的快節(jié)奏生活更讓我們無暇去顧及自己的理想,去照顧自己的心靈。終于有一天,我們發(fā)現自己變成了一部機器,心靈也變成了枯井。我們在追求事業(yè)、成功、金錢、權力的時候,也在丟棄著被人們視為美德的東西:誠信、良心、友愛,善良……它們逐漸被利益、名聲、自我、暴躁、怨恨所代替,我們最終遺失了自己。人活一世,倘若追逐名利榮譽一輩子,到頭來仍不明白名利只是一種人生體驗而非人生追求;不明白自己為何而活,什么才是幸福,這才是可悲的。

  圣祖悲憫眾生迷茫,教導世人明道重德,遵從自然大道規(guī)律。指明了修德返道,歸根復命,返本還源,回歸道鄉(xiāng)的光明之路。老子以這種形式,告訴我們世界的本源,告訴我們人生的價值,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告訴我們做人做事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guī)范。明白了這種表達方式,我們就不會覺得老子的話多么費解,也不會覺得老子的學說離我們多么遙遠,老子所說的“道”,雖然玄妙,但并非無法琢磨。正如莊子所言,“道”在螻蟻中、在雜草中、在磚瓦中、在屎尿中,它存在于天地之間,在高山大河中,在行云流水間,在飛禽走獸中,在滾滾紅塵間。因為“道”無處不在,萬事萬物源自于“道”,又在“道”的主宰下運行周轉,所以,萬物同源,眾生一體?!氨娎飳にО俣取?,驀然回首,“道”就在你的眼前,你的手邊,你的身體里,你的內心深處。它仿佛離你那么遙遠,其實又與你那么親近。它好像那么難以實踐,一旦擁有又是那么簡便易行。它看似高不可攀,當你與它攜手同行時,你竟與它同樣偉大、高尚。你甚至會覺得,老子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在你急匆匆上班的路上,在你工作的專注中,在你家中的鍋碗瓢盆里,在你晚飯后輕松的散步中……

  呼吸是菩提,心跳的每一次振動都是禪定,從忘我到無常,其實只是一念之間。這個社會我們總是把外在的東西看得太重,財富,恩情,親情,最終有一天都會離我們而去。到那時,我們的心還沒有靜下來,只為了這個世界的喧囂而活著。

  聽著外面的雨聲,時而大時而密,那其實是一種語言,禪意聽雨又何嘗不是一件樂事。每一種現象,每一種生物,都有它存在的原因。就像煩惱和痛苦一樣,我們越是抗拒,反而會更加的痛苦。還不如我們接納它,讓它們成為身體的一部分。

  心若靜身在紅塵處處是廟宇,一吐一吸之間便是你的生活。我們總是習慣擁有,卻不習慣失去,我們總是被外界打擾,卻很少梳理自己的內心。人生需要妥協(xié),從太想要的東西中跳出來。《菜根譚》中說“夜深人靜,獨坐觀心,始知妄窮而真獨露,每于此中得大機趣,既覺真觀而妄難逃,又于此中得大慚愧”。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