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攝政大明,崇禎求我當皇帝

第九十二章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

  沂州府位于膠東東南部,背靠沂蒙山脈,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自北而南呈現階梯狀,向東一馬平川,直面東海。

  劉文炤率軍抵達沂州府第三天,就已經收到了鄭成功已經抵達安東衛(wèi)的消息,大約兩天以后就能到達沂州府。

  按照劉文炤的計劃,與鄭成功所部在沂州回合之后,將立刻率軍北上,在曲阜、滕州地區(qū)與滿清大軍對戰(zhàn),那里地勢緊靠蒙山,尼山,復雜崎嶇,并不利于滿清的騎兵突襲。

  在那里,火器,將發(fā)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還有一點關鍵在于,吳三桂的大軍就在曲阜。

  但是現在來說,劉文炤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可以相信這位大明末年最為強盛的軍閥勢力,平西伯——吳三桂。

  沂州府知府衙門。

  劉文炤召集了手下三大總兵,以及張煌言,還有沂州知府紀盈,指揮使戚保文,商議后續(xù)的軍事行動。

  “吳三桂的位置現在就在曲阜,而據沂州府的消息,滿清正黃旗譚泰大軍就在寧陽附近,與曲阜相距不到三十余里。”

  巨大的地形輿圖狀的沙盤,擺在議事廳內,劉文炤就坐在上首位置,看著廳內眾人。

  “昨天我收到了吳三桂的信件,約我去曲阜匯合!”劉文炤抿著嘴唇,眸子里帶著一絲懷疑:“對于此事,你們怎么看?”

  “平西伯的大軍是從遼東來的,一路上可以說是千里跋涉,人困馬乏,面對譚泰的大軍,不好正面迎敵,我以為先讓其堅守一二,等鄭大人那邊的火器和大炮到了,再行計議為上策,”參軍知事張煌言坐在劉文炤的下首位置,摸了下顎的胡子分析道:

  “況且......據我所知,曲阜的孔家頗有實力,吳三桂據城而守,三兩天時間,應當沒有什么問題!”

  李封和其余兩位總兵聞言皆是點頭,他們現在還未整合完畢,不愿意冒風險與滿清大戰(zhàn)......至少可以讓吳三桂先拖延一二為上。

  既然要一戰(zhàn)斃敵,就要做到萬無一失,等鄭成功的人馬到了,一切才好說。

  “但是現在也是滿清方面立足未穩(wěn)的時候,如果不趁此機會先發(fā)制人,等到其部署完畢,或者遠在濟南的鰲拜大軍南下,到時候又是一場后果莫測的戰(zhàn)事!機不可失!”沂州知府紀盈皺眉道:“下官以為,與平西伯吳三桂回合,先率軍重創(chuàng)譚泰,再整軍回合,迎擊后續(xù)南下地鰲拜大軍,才是正理!”

  坐在紀盈旁邊的指揮使戚保文聞言也點頭道:“據末將探查,譚泰大軍滿打滿算只有五千余建州八旗騎兵,剩下都是漢八旗包衣組成,大都是烏合流民所成,若我部與平西伯匯合,尚有一戰(zhàn)之力!”

  廳內眾人各自發(fā)言,皆有道理,最終的決定還是落在劉文炤手上,但是作為總督大臣,督撫膠東,劉文炤不能輕易冒險,對于吳三桂,劉文炤始終保持了一絲戒心,雖然素未謀面,但是后世史書中,平西伯反復無常的性格,給劉文炤留下了太深的印象。

  “你們先退下吧,”劉文炤并不打算與眾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揮了揮手,打發(fā)眾人先行退下,而后眸光落在了張煌言身上:

  “玄著,你且留下?!?p>  待眾人離去,廳內只剩下劉文炤和張煌言。

  “大人,是否已有定策?”張煌言了解劉文炤的性格,向來是謀定深思,而不顯于外人,既然將自己單獨留下,肯定是有事情吩咐。

  劉文炤靠在椅子上,定定的望著自己的這位下屬。

  后世史書上,張煌言與于謙、岳飛共稱西湖三杰,稱得上驍勇有謀,忠心為國。

  沉默片刻,劉文炤才笑著緩緩開口道:“玄著,你膽量如何?”

  張煌言仿佛知道劉文炤要說什么話,也是笑道:“若是平日里,鼠蝠蛇狼,吾皆懼之?!?p>  雖是笑著,但是張煌言的眸子里卻是堅定異常:“但為國事,吾張煌言,二十余年,生死早已看淡,若今日午時得大人之令赴國難,午時三刻可赴之!”

  “我會派給你幾個軍中好手,你需帶著他們潛入曲阜,幫我查探一番,曲阜城內,現在到底是什么情況!重點是,曲阜孔家和吳三桂之間,是否已經合作?”劉文炤輕輕轉動著手腕上有一只墨綠手串看著張煌言道。

  劉文炤出征前,讓牛國忠挑選了十余位錦衣衛(wèi)中的刺探偵查的高手,以備不時只需。

  “大人擔心的,是孔家和平西伯投靠滿清?”張煌言愣了愣,孔家衍圣公,算是天下讀書人的代表,劉文炤這是在懷疑孔胤植和吳三桂都投靠了滿清?

  “我們手上只有三千人,容不得反一絲一毫的錯誤,一步錯,則滿盤皆輸!”劉文炤瞇起眼睛,神色嚴肅:“你要做的,就是為我大軍探查前路,明白嗎?”

  “下官明白了,”張煌言點了點頭,而后又想起了什么,斟酌道:“萬一吳三桂倒向了滿洲,大人,下一步,如何走?”

  “朝廷已經知道滿清大舉南侵的事實,想必現在已經調兵遣將,鞏固長江和淮河防線了,我們現在已經是最前方的一到屏障,所以我們不能退,不過......我們也不是必死之局,”劉文炤看起來非常輕松,笑著對張煌言道:“不知玄著聽說過一句話嗎?”

  張煌言看著劉文炤,不知是什么意思。

  “尊嚴只在劍鋒之上,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

  而劉文炤手上,掌握著這個時代,最大的真理。

  張煌言皺著眉頭,對于劉文炤話中的陌生詞匯有些摸不著頭腦,不過結合語境,倒是能猜出一二意思:“大人是說,我們的勝算,就在那十余門弗朗吉大炮上?”

  “還有三千余卡賓槍,”劉文炤晃了晃手中碧玉鐲子,顯得自信異常。

  “屬下雖不明白大人的自信何來,但是下官相信大人的判斷,大明朝年紀最小的總督大人,總有其道理!”

  不多時,張煌言退下了,他要去準備一下前往曲阜了。

  劉文炤則站起身子,走到門庭前,默默望著遠處的陰霾天空,大雨又要下來了: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