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從原始氏族到帝王

第59章 村寨改造

從原始氏族到帝王 紫菜蝦條 2337 2022-07-30 00:01:00

  村寨西側(cè),這里有一片空地。

  族人們在這里忙碌著。

  他們在地上挖洞,將竹子埋進去,搭建了竹棚的框架之后,他們又用繩子將茅草捆扎起來,綁在屋頂與墻壁上,造了一間茅草屋。

  建造這種茅草屋沒有多少技術(shù)含量,而且取材簡單,成本低廉,卻能遮風(fēng)擋雨。

  他們將四個長方形的茅草屋合并一起,形成一個四合院。

  進門的第一個屋子作為歇息和存放雜物之用,左手邊的屋子作為存放材料之用,最后面的屋子是供人們工作之用,右手的屋子作為存放成品之用。

  王明在這個作坊的門口,掛上草帽、草鞋、蓑衣這三件物品,代表著這個作坊以生產(chǎn)草編品為主。

  “草編作坊!”

  他將這三個相似的工種合并,并對部落人介紹這個作坊的功能,部落人不識字,但看到門口掛著的物品也能知道這個是什么作坊。

  族人在作坊門口排隊,王明拿著竹簡與石刀,登記這些人的名字,其中有三十個老人,十八個半大的孩子,以及一對成年男女。

  他計劃讓二十個人做草鞋,三十個人做蓑衣和草帽。

  按之前的勞動效率算,二十個人平均一個月能生產(chǎn)六十雙草鞋,三十個人一個月能生產(chǎn)三十件蓑衣。

  草編作坊建成后,族人在這個新的工作環(huán)境慢慢適應(yīng)下來,他們表示在里面工作不用日曬雨淋。

  而且原材料與成品分類擺放,不再凌亂,他們熟悉之后的生產(chǎn)效率會更高。

  接下來,王明與族人又搭建了藤編作坊、紡織作坊、工具作坊。

  藤編作坊主要是采集柳條回來編織籮筐、藤籃等藤制品,一共有三十人,老人與孩子居多。

  紡織作坊需要搓制麻線、麻繩、制獸皮、織布、造手套、皮帽等與縫制有關(guān)的工作,所以需要的人數(shù)比較多,以五十名成年女人為主體,加上老人和半大的孩子,這個作坊共有一百人。

  工具作坊主要是維修各種工具和制造兵器、石犁,偶爾也會造一些石器或者骨器,由于大部分的骨石器依靠進口,所以工具作坊的人手只有三十人,也是以半大的孩子、婦女和老人居多。

  整個部落只有六十五個壯年男人,這些男人除了五個做其他的管理外,還有四十個男人去耕種,十個男人捕魚,十個男人巡邏與狩獵。

  王明拿著竹簡分配著各個族人的職位。

  玄鳥族現(xiàn)在有三百七十人口,分配完作坊與耕種漁獵的人口外就剩下三十余個勞動力。

  “除去六十個六歲以下不能干活的孩子,這剩下的三十來人是負(fù)責(zé)養(yǎng)殖場的。”

  “部落的人手實在太少了?!?p>  王明感慨。

  現(xiàn)在部落擁有陶磚作坊、工具作坊、紡織作坊、藤編作坊、草編作坊、以及養(yǎng)殖場與耕地,這些都是需要人手的。

  三百七十口人,除去六歲以下的孩子,實際上只有三百來個勞動力。

  其中包括一半的老弱,體力最好的壯年男人只有六十五人,體力次一些的壯年女人有一百人。

  王明將統(tǒng)計好族人工作的竹簡放回自己的草屋里。

  他走出草屋,看著已經(jīng)空蕩蕩的廣場,頓時感到舒服了不少。

  部落現(xiàn)在的工場作坊除了制陶作坊外,就分布在村寨東面。

  他在村寨里走了一圈,發(fā)現(xiàn)根本問題還沒有解決。

  雖然現(xiàn)在把手工業(yè)搬到村寨外,可村子當(dāng)初缺乏規(guī)劃,尤其是現(xiàn)在還用火塘煮食,平日產(chǎn)生生活污水也是隨便排放,導(dǎo)致生活環(huán)境很惡劣。

  部落人現(xiàn)在居住的屋子都是半圓的草屋,面積在十平米左右,里面只有住人和存放物品的功能,人們煮食都得到集體的火塘吃大鍋飯,而清潔身體、洗衣服、器具、和排泄得到村外面自己解決,一些小孩子憋不住就會在村里解決。

  他點算了村寨內(nèi)的民居,一共有九十間住人的居所,平均一間屋子住三個人,而新來的女人與老人則住在村寨外面的作坊里。

  他想讓每戶人自己做飯吃和解決排泄、清潔等問題,這樣就會產(chǎn)生生活污水,所以首先要做的是規(guī)劃下水道。

  王明找來十個狩獵的男人,給他們分發(fā)了骨鏟與石鋤,以及泥巴用的藤籃。

  他設(shè)計的下水道深三十五厘米、寬二十五厘米,并且鋪上磚塊,以及用磚塊蓋著面。

  他以廣場為中心,挖了五條下水道,下水道經(jīng)過每一個民居的前面,并且預(yù)留排污口可以讓人們將生活污水排入。

  五條下水道匯聚到村寨外面一條灌溉溝渠,這條溝渠連通旁邊的草河。

  修完村寨內(nèi)的下水道,他們又修筑養(yǎng)殖場、各作坊的下水道。

  完事后,他來到了陶作坊這里,并在陶瓦倉庫里找到了之前讓族人燒制的爐灶。

  這種爐灶采用粘土制造,體積并不大,可以搭配陶鍋、陶罐來使用。

  除了爐灶之外,還有中小型水缸、其中水缸分為存水用的中型水缸,以及供人們排泄用的尿缸。

  當(dāng)這些物品都準(zhǔn)備好之后,他在村廣場召開氏族會議,并且將取消火塘煮食、生活器具重新分配的想法告訴族人。

  族人們一開始對這種新制度并沒有興趣,后來聽到王明說的各種優(yōu)點后,也慢慢支持新制度。

  每戶人煮食就不用那么多人擠在一起,有了水缸就不用跑到外面去喝水,而尿缸就可以讓他們不用每次跑村外解決,孩子們也不用隨地大小便,尤其是行動不便的老人更是十分支持,尿缸還能收集排泄物作為肥料。

  新制度的決議很快就通過了。

  現(xiàn)在的部落人已經(jīng)過著相對穩(wěn)定的對偶婚生活,就是一男一女共同撫育孩子,王明將玄鳥族的族人分為85戶,給每戶人分配陶器、水缸、炊具、爐灶、石刀、石斧等生活工具,并且給每戶人分配一個裝滿糧食的陶缸。

  部落現(xiàn)在是男多女少的情況,很多男女不能配對的戶,他就將有親戚關(guān)系的女人孩子或者老人,編入一戶。

  玄鳥族本族人口的家庭制度也算是完全分配完畢。

  而從外面帶回來的二十個女人和三十個游獵族的老人,王明也將她們編成戶,并且在村寨外面修建草屋讓他們居住。

  隨后,王明帶著族人又在村寨外面、以及各作坊那邊修建了好幾個公共廁所。

  廁所采用磚塊建造,主要是挖一條有坡度的溝,在溝里鋪上磚塊,在這個溝的基礎(chǔ)上修筑一個竹棚,分為男女廁。

  人們只要跨在這個廁溝上就能方便,里面配一個水缸和一些擦屁股用的竹片,完事之后用水一沖就可以。

  廁所的另一邊是一個收集排泄物的池子,種田的農(nóng)人可以來這里挖取排泄物做農(nóng)家肥。

  為了管理廁所與村寨的環(huán)境衛(wèi)生,王明特意抽出五個老人作為環(huán)衛(wèi)工,讓他們平日在部落打掃衛(wèi)生和管理公廁。

  村寨改造完畢已經(jīng)是好幾個月后了,而這個時候也到了秋收的重要時節(jié)。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