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只家貓,我十分的異常。
尤其我的記性很好。
以貓的標準來看,我的記憶十分冗長,可以追溯到十二年前,三歲的時候,至于更早之前就實在沒辦法回憶了。
即便是三歲為止的記憶,現(xiàn)在看來也是非常模糊,或許偶爾在夢境之中,才有機會捕捉回一絲半縷。
但至少有件事我可以肯定。
艾米[Amy],這位人類女孩,以及修雅[Shouya],這臺人工智慧型機器人,她們兩位,從一開始就全都出現(xiàn)在了我的記憶中。
等到我真正開始了解自身的異常,已經(jīng)是快要四歲的時候,因為在那個時間點,我的智力水平早就遠遠超過了一只家貓應(yīng)該擁有的合理范圍。
我當然見過其它的貓咪或是狗子,比如以前隔壁鄰居家就曾經(jīng)養(yǎng)過一只異國短毛貓,也就是所謂的加菲貓。
而之所以是曾經(jīng)……因為大約五年前它死了,尸骨就埋在它自家后院的石榴樹下,我還專門有去刨過……呃。雖然有些大不敬,但是為了能夠?qū)ν惲私獾酶由钊?,我只是做了跟達芬奇同樣的事情而已。
好在研究結(jié)束以后,我就像處理翻車魚一樣,再次將這只加菲貓的遺骨給埋回了原地,只是沒太講究,擺放姿勢稍微凌亂了些……
啊喵喵喵……
還是祝愿加菲老兄來生能投個好胎。
雖然我不信這個,也不知道它信不信這個,總之希望它能夠喜歡吧。
也衷心祝愿那些翻車魚能在威德爾海里玩得開心點。
雖然它們可能會蠢到不知開心為何物……
這份心意總是有備無患的嘛!
話說回來,在那只加菲貓活著的時候,我偶爾見到它跟自己的主人站在一起,對于智力水平高到早已通過「鏡子測試」的我,自然看得出來我的形狀會更接近誰一些。
其實在更早一點的時間段,我與同樣是小不點,個頭卻依然比我大很多的艾米一起在毯子上打滾兒時,我就認識到了這樣的事實:
比起人類,我長得更像一只貓。
比起貓,我聰明得像一個人類。
好在十分幸運的是,那個時候我還只是能夠察覺到異樣,并不會過于在意,更不會把這種異樣當成是一個問題來看待,甚至即便到已經(jīng)能夠聽懂人類更為復(fù)雜的語法時,我都沒有對自己為什么只會喵喵叫這種事情報以任何審視的態(tài)度。
四歲的我十分幼稚,雖然能夠察覺異常,但還做不到深究,換做四歲的人類,恐怕也做不到。
而之所以要將這個時間段稱之為「十分幸運」……這源于身為貓科動物的天性——不要輕舉妄動!
正所謂謹慎。
這是我與生俱來無法抗拒的生存本能之一,是古老祖先刻入DNA里,被我傳承下來的寶貴的救命錦囊!
拜此所賜,當我認識到自身的異常,并且直到現(xiàn)在為止,在任何人類面前,都從來沒有表現(xiàn)出過太過古怪的舉動,或許偶爾一些行為在人類看來是確實會有一點「聰明」,但這種聰明最多停留在「有趣」這種令人莞爾的程度。
這便是「天性使然」。
貓的天性,在保護我。
然而……
雖然我偶爾也會特意討好艾米,但她并不是一個愛笑的女孩,連哭泣也鮮有發(fā)生。
并不是因為沒有毛發(fā)的我太過丑陋……
★★★
這些年里,我試圖解開自己的秘密,為此特意學(xué)習(xí)過一些相關(guān)知識。
最早是關(guān)于「鏡子測試」。
簡單點說,是指復(fù)雜生命在最初誕生「自我認知」時,大腦一瞬間所發(fā)生的某種神秘而奇妙過程。對于某個生物而言,它一旦通過了鏡子測試,便會認識到自身和外界的區(qū)別,萌生出「這就是我」的自我認知。
能通過鏡子測試的動物有很多,人類顯然最為出類拔萃。
事實上就連鏡子測試這個名詞以及其本身,也是由人類所發(fā)明并用于研究物種的手段之一,研究對象自然也包括人類自己。
就結(jié)果而言,人類嬰兒普遍在十八個月后才能通過鏡子測試。
至于貓咪和家犬?
很遺憾,貓咪大約相當于人類兩到三歲幼兒的智力水平,家犬則約等于人類六到八歲幼童,但無論是貓咪還是家犬,目前為止都還無法通過鏡子測試。
為了避免歧義,我將所謂的「自我認知」暫且通俗地簡略為「貓是否知道自己是貓」這種程度的問題。
然而答案依舊十分遺憾——貓不知道。
并不是說貓面對鏡子里的自己視而不見,而是即便看到也不會理解成那是一只貓。也主要是由于,貓并非群居動物,是否具有自我認知對種族繁衍意義不大。
或許,未來會有那么一天……
好在不用苦苦等待了!
因為某種意義上……
我,做到了呢!
客觀來說,我以一只橘貓的身份,通過了鏡子測試,產(chǎn)生了自我認知,并且深度學(xué)習(xí)了人類文明,一舉躍進了所謂智者的行列。
當然也是對貓而言啦。
但不可否認,即便如此也意義非凡!
或許這就將是生物進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高光時刻!是跨越生命桎梏必將青史留名的永恒瞬間!
但是別高興得太早。
歷史的車輪向前滾不滾我不知道,但我肯定是沒有機會再上路開車。
多年以來的觀察經(jīng)驗讓我暫且確信,我的確是一個個例,至少目前為止我都沒有碰上第二只像我這樣聰明的貓,所以我沒辦法代表所有貓。
真正讓我在意的,還是有關(guān)于鏡子測試方面。
其實稍微推敲就不難整理出一些延伸意義,這些意義普遍也是一些較為嚴肅的話題。
如果動物能夠辨認出鏡子中的自己,并且擁有了一定程度的智慧,那么它自然而然就會開始思考幾件事情。
就以我現(xiàn)有的經(jīng)驗,可以籠統(tǒng)總結(jié)出三件事情。
首先。
我成長到六七歲的時候已經(jīng)在思考,自己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事件的關(guān)系。
換句話說,就是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又身處何方這類型的問題。
而根據(jù)我多年來的調(diào)查,人類大約也會在這個年齡段萌生出此類想法,這一點也證明我的智力十分接近同時期的人類。
其次。
我在十歲的時候,開始思考自己將會死亡的必然性。
因為很湊巧的是,那會兒隔壁鄰居家的加菲貓剛剛好老死,如今這老哥墳頭草都已經(jīng)換了好幾岔兒。
尸骨我瞧過幾眼,屬于正常衰老死亡,痕跡上看,大概沒經(jīng)歷過什么痛苦,當然也是挖出來之后驗得……
那時候我也許會感到驚恐或是悲哀,但現(xiàn)在我很清楚,不久之后我也會面臨同樣的結(jié)果。
過一陣子當面向它道歉吧……可能的話。
最后。
我學(xué)會了利用自己的經(jīng)歷,判斷其他個體的心理狀態(tài)——這也許就是自然貓和自然人之間最大的區(qū)別了。
對于一般的貓咪來說,如果哪天主人心情不好,它可能會貼過去蹭一蹭,仿佛在安慰,這種畫面看起來十分令人暖心,但實際上貓咪并不會真正理解到主人的悲傷。
人與人之間尚且無法感同身受,何況是人與貓呢。
況且在貓自己看來,它仍然難以分辨何為人類,何為貓,又何為狗。
這么看起來……我的祖先并不是很聰明的樣子?
話當然不能這么說!
反倒是因為不夠聰明,卻依然能夠?qū)⒒鸱N流傳到現(xiàn)在,僅僅憑這一點,就足以證明基因中本能之力的強大!
究竟是何等強大的本能,何等不屈的意志,才能夠在漆黑叢林中殺出這樣一片天地!
只因貓,將個體的情緒完全以本能的形式融入進了血脈之中。
所以并不是因為貓不夠聰明,而是它們將智慧托付給了身體的每一粒細胞!
貓也因此很少會傷腦筋,大多數(shù)行為都統(tǒng)統(tǒng)交給了心情和天性,放棄了本身的思考,從此無憂無慮,生而就站在無我之境!
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于是,這一身的血肉,還有另外一個名字——
直覺!
全身都充滿了直覺!
這便是祖先留給我最大的一份厚禮。
也許……
在某一顆名為天演的生命之樹上,無處不在,從始至終,如魅影纏繞枝干,永遠身為獵手的……就只有一只貓。
所有的貓,都是同一只。
(注:Aino。芬蘭語,「唯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