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xiàn)實生活

南田紀事

南田紀事

南田妮 著

  • 現(xiàn)實生活

    類型
  • 2022-08-03上架
  • 10786

    已完結(jié)(字)
本書由紅袖添香網(wǎng)進行電子制作與發(fā)行
©版權(quán)所有 侵權(quán)必究

第一章 遙遠的父輩

南田紀事 南田妮 2233 2022-08-03 15:06:17

  我的故鄉(xiāng)是豫北一個半大不小的村莊,它叫南田村。那里一年四季分明,春和景明,五月人忙,秋收而冬藏。一代代的人,一茬茬的莊稼,就在這片土地上休養(yǎng)生息。這里的人,素喜面食,心性便也像面食那樣經(jīng)得起蒸騰,受得了寡淡,日子不精致,倒也平淡溫飽。我在這里度過了我最難忘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

  關(guān)于我人生最開始的記憶,是從一場蒼茫的大雪開始的。那是一片白茫茫的雪原,寂靜得沒有一絲聲音,我坐在父親的自行車橫梁上,只感覺雙腳像冰一樣涼和僵硬。偶爾看到一兩個路人,又很快消失在飄著的雪霧中。我已記不清到底經(jīng)過了幾個村莊,也記不清父親一路上給我講了什么,總之在很久很久之后,我跟著父親來到了小姑姑家,好似走親戚一樣看大人們來來往往還吃了席。那時候應該只有四五歲吧,至于為什么父親只帶我去而沒帶兩個哥哥我就不知道了,或者是媽媽帶著兩個哥哥,而我忘了?又或者是因為兩個哥哥要上學而媽媽需要留在家里給他們做飯吧。

  我的父親,是地主的兒子,寫得一手好字,打得一手好算盤,喜愛看書閱讀,任何一張小紙片上的文字,他都會認真讀閱,但他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只是小學畢業(yè)。到了初中,校長便讓父親回家了。

  退學回家的父親,開始跟著祖父去村子東頭的107國道上賣水。奶奶在家里煮一大鍋白開水,然后父親和祖父兩人把鍋碗裝到咕嚕馬(音譯,一種農(nóng)家常用的平板車)上,推到大馬路上,賣給過往的行人和趕馬車的人,一碗水好像能賣幾厘錢。日復一日,農(nóng)閑時父親就賣水以補貼家用。也就是在這時候,父親結(jié)識了他一生唯一的好伙計,倆人從少年到而今的暮年,一直都是互幫互助,逢年過節(jié)說什么都要走動一番的。

  聽母親講,祖父極愛看戲,三里五村有搭戲臺唱戲的,祖父總要搬著板凳去聽他個三天三夜。一次在鄰村的戲臺下,祖父認識了趕馬車的外祖父,兩個戲迷交談下來就定下了兒女親家。后祖父找到本村一個和外祖父一起趕馬車的孫老頭做媒,兩家正式結(jié)了親戚。兩個老人是很滿意對方的家庭的。祖父雖是地主,但名聲不錯,待人和善,且承諾給高中畢業(yè)的母親謀取一份小學教師的工作。外祖父自認為是給母親找了一門好人家??赡赣H當時剛高中畢業(yè),雖有心繼續(xù)上學,奈何外祖父實在貧窮,只好同意嫁人。

  父親母親初次見面時,母親覺得父親雖文化水平不高,但長得濃眉大眼,身姿挺拔,也算入了眼。至于父親對母親的第一次印象,我們并不清楚。結(jié)婚當天,祖父去世,我不知該如何描述這件事情,大喜之日,大喪之時,只能說世間事,萬般不由人。

  婚后,奶奶做主讓我舅老爺家的表姑頂了母親的名額,做了村小的民辦教師。自此,母親成了一位在當時有著較高學歷卻無處施展的家庭主婦。對此,父親一直是愧對母親的。兩人每每談及此事,父親總是訕訕的,低聲辯解道:那時候大家都不喜歡當老師,都看不起老師的。母親則一臉悲憤:那為什么咱娘會讓自己侄女兒去啊?她不怕被人看不起???!

  有時我感覺,父親母親這一輩子是不太搭的。父親膽小懦弱,有大男子主義,又懶還吝嗇??伤哪懶∨橙?,反而讓他處事謹慎考慮周到,他的大男子主義又讓他一輩子愛多管閑事,東家有難西家有事都愛來找他拿個主意。他的吝嗇,是分人對事的。他總強調(diào):對人不得不大方,對己不得不小氣。家里來客,父親總是極盡所能地做到最好,絕不肯敷衍了事以次充好。而我家也是附近一片農(nóng)具添置得最齊全的,鐵鍬耙子管子水泵笸籮什么的,都是別人來我家借東西,而我家很少去別家借東西。

  說父親母親不搭是因為兩人從年輕時,就經(jīng)常因為父親的不體恤不憐惜吵架。母親是家里老小,上有兩兄兩姐,全家日子雖清貧但都對母親這個七歲喪母的老末兒疼愛有加。嫁到父親這邊兒后,逢祖母新寡,下有倆小叔子,父親需擔負更多責任在大家庭里,難免會顧及不到,兩人之間爭吵不斷。我無法去評判誰對誰錯,只能用母親的話總結(jié):屬雞和屬狗的絕計不能結(jié)婚,否則生活就是雞犬不寧。

  母親性格敏感多疑,愛多思多想,總把別人的一句話翻來覆去地拆解分析,然后陷入無端無極的煩悶中。父親對母親是不懂體恤的。年輕時候,兩人外出跑車拉沙子,從市郊沙坑里挖沙子裝到拖拉機上再開車到二三十里開外的鎮(zhèn)市場去,行情好的話,一車沙子能賣一兩百塊錢,拋去油錢和沙子本錢,能落一半的利潤,但這種情況并不是常有的。早上四五點要發(fā)車去沙坑,上午八九點就得裝好車趕到市場上搶個好位置,中午到下午基本上車不離人人不離車,以防有人來看沙問價而車主不在。到這時候,兩人基本就又餓又累了。

  據(jù)母親回憶,父親從未在這時候主動給母親買水買飯,總是吃著從家里帶來的干糧。偏偏母親還是個嗜水如命的,一點也耐不得干渴。有時候看旁人舍得給媳婦買湯面,母親都會暗自生氣繼而傷心,可要強的她也絕不肯向父親開口,故而父親也從未領(lǐng)略到母親心底的那些婉轉(zhuǎn)心思百結(jié)愁腸。有一次,是夏天,倆人停車在樹蔭下等買主。父親看旁邊有賣餅的,就問母親饑不饑。母親不答反問道:那你覺得我會不會饑?于是父親就下車買了兩張餅,母親直接氣壞了:這么熱的天,你讓我光干吃餅,我能咽下去嗎?父親不愛喝水,他理解不了不就著水就吃不下餅這件事,所以兩人又是一陣不悅。

  那時候,每天天還沒亮,村里的雞犬剛剛叫過一巡,父母便起床,準備一天的勞作。春季農(nóng)田里基本上是比較清閑的,就是除草點豆。如果時值農(nóng)忙,那他們二人便會趁著早晨空氣涼爽下地勞作,除草打藥,間苗澆地,臨走時會叮囑睡意昏沉的我們兄妹起床自己做早飯,別睡過頭誤了上學。

  中午我們回到家,父母大都是不在家的。母親恨活,干起活來就沒有頭兒,非得干個差不多了才回家。即使是亞熱的夏季,她也不愿意地頭家里來回跑,寧愿忍著饑也要把地里活兒做好個七七八八。所以我們放學回家后,基本上是要自己做飯的,從小二哥做飯是很好吃的,他做的洋蔥炒雞蛋拌面條湯汁濃郁咸香十分可口。而大哥基本上是不愛也不會做飯,他懶,好在不挑食,家里做什么飯都能吃出大餐的架勢。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