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晟跟隨普濟和尚游歷天下,這三年中,劉晟到了舞象之年,從一個瘦弱少年變成英武的青年,但眉宇間總存在一抹化不掉的哀愁,在這三年中,他見識過太多的悲劇,看到大饑荒中易子而食的悲劇,他看到蠻人肆虐的殘酷,他更看到漢人心中的麻木,在這個曾充滿輝煌而又璀璨的大地已充滿血色,不復當年韶華。
面對這些慘狀,劉晟不能只是向以前看史書那般輕易一句某地饑荒或者屠城,只有親自經歷過這些才明白生命的寶貴,也明白生命的脆弱。
面對世間慘狀,他想要做些事情,可劉晟只是一個平民百姓,甚至連寒門都算不上,在這個只看重身份血脈的時代,上品無寒門,下品無氏族,想要在東晉小朝廷出頭無疑癡人說夢。
而對這個時代的百姓來說,最好的職業(yè)無疑是參軍,不僅在軍隊可以免受饑餓,而且也有一些補貼。
在和普濟和尚游歷天下時,劉晟也將棍法練的虎虎生威,在這個吃人的年代也勉強有幾分自保之力。
看著普濟和尚充滿褶子的臉頰,想著普濟在這三年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已經將普濟當做真正的師傅了,可想要說出離別之語,面對這一張祥和的面貌,話語在喉嚨中梗塞,無論也說不出話。
普濟和尚似乎也知道劉晟心事重重,也沒說什么,劉晟看這小草屋,屋外秋風蕭瑟,將河面掛起一道道漣漪,太陽余暉將天地染成橙黃色,水波泛著橙黃而蕩漾,劉晟不由想起三年經歷的種種事件,想著大饑荒,方圓百里無一人畜,看著一具具尸體因腐爛散發(fā)出的惡臭,讓劉晟在游歷時噩夢頻頻,也想到蠻兵入侵后的慘烈,男子的慘烈,女子的悲慘,孩子的哭泣。
他在這三年中見識到了許多人和事,他不在是旁觀者,他已經融入這個時代,做不到看著異族入侵,華夏大地浸染鮮血,他想要改變這一切,即使死在道途中,也在所不惜,后世的民族魂曾說過“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
漢人的驕傲已被硝煙所掩埋,但骨子里的血氣從未消散。
劉晟在外蹲在樹下,看著湖面,心中已有了決斷,奮起站出是他的道路,是被戰(zhàn)爭潮流撕毀,還是逆流而上改變慘狀,至少無怨無悔。
太陽余暉落盡,秋風掛起落葉,發(fā)出沙沙響聲,再次走進屋內,劉晟不再面露糾結彷徨之色,而是堅強。
劉晟剛走進小草屋中,普濟和尚看著劉晟,“孩子,你已決定好了你的道路了?”劉晟直視普濟和尚眼睛,面露堅毅“我想試一試這一條道路,可唯一放不下的是師父”
普濟和尚沒有多說什么,一如往日面露祥和,只是對劉晟道“過幾日我將回到故鄉(xiāng)會稽,你跟我了三年云游四方,也算看見世間慘狀,我無法做到普濟救世,即使再怎么做也無濟于事,畢竟樹根已經腐爛了?!逼諠謱㈥蓢谕小拔业牡缆穼⒁叩奖M頭,而你的道路才剛剛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