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風(fēng)流韻事很多,有前朝公主楊妃,有二婚再嫁的韋貴妃,有亡弟李元吉之妻七王妃,有殺弟仇人的女兒陰妃,有才女徐惠,有后來君臨天下的武媚娘……那么,到底誰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真愛呢?無論從婚姻、經(jīng)歷、子女等哪一方面來看,恐怕都非長孫皇后莫屬。
婚姻
帝后婚姻、嬪妃入宮,往往與政治利益、權(quán)勢斗爭、官職地位、私欲膨脹等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雙方目的往往都不純粹。但長孫皇后與李世民的婚姻,卻稱得上良緣,既門當(dāng)戶對,又符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最主要是兩人還有感情基礎(chǔ)。
長孫皇后的父親長孫晟是威震突厥的右驍衛(wèi)將軍,母親北齊皇家宗室之女。李世民的父親李淵是唐國公,母親是北周皇族。長孫皇后與李世民,兩家權(quán)勢地位不相上下。
長孫皇后的伯父早年就很欣賞李淵妻子竇氏的睿智大氣,曾勸說弟弟長孫晟與李家結(jié)親。在長孫晟去世,長孫皇后、長孫無忌兄妹和母親,被同父異母的兄長趕出家門,寄居在舅舅高士廉家。年少的長孫無忌與李世民成為布衣之交,關(guān)系非常要好。高士廉見經(jīng)常跟長孫無忌一起出入的李世民才華出眾,便將外甥女許配給他。當(dāng)時李家還沒有起兵反隋的打算,因此這段婚姻談不上籠絡(luò)勢力、政治聯(lián)姻。
另外,依長孫無忌與長孫皇后的兄妹感情和長孫無忌與李世民的友情來看,在長孫無忌的影響下,李世民與長孫皇后在婚前應(yīng)該已彼此了解、仰慕,甚至見過面。大業(yè)九年(613年),十三歲的長孫氏與十六歲的李世民完婚。這年紀(jì)正是情竇初開的時候,由此看來,這段感情說是青梅竹馬也不為過。
相互慰藉相互扶持
大業(yè)九年(公元613年),李世民的母親竇氏跟隨李淵征遼,在涿郡意外病倒,李世民衣不解帶地照顧母親,可竇氏仍在五月過世。六月兵部侍郎斛思政謀反逃往高句麗,與其交好的高士廉被貶到嶺南交趾。一方是李世民的親生母親,一方是長孫皇后情同慈父的舅舅,新婚燕爾的小夫妻同時遭到生離死別的打擊,在逆境中相互慰藉,他們的感情越加融洽。
在李家起兵反隋之后,李世民南征北戰(zhàn),先后討平了薛舉父子、劉武周、宋金剛、竇建德和王世充等勢力,受封天策上將,威望勢力直逼太子李建成。李世民因過于耿直,多次拒絕李淵寵妃們給娘家人討要財(cái)寶和官職的請求,遭到后宮嬪妃與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聯(lián)合讒害,逐漸被李淵疏遠(yuǎn)。長孫皇后眼見在外浴血征戰(zhàn)的丈夫腹背受敵,便常常在宮中出入,孝順高祖李淵,同后宮妃嬪交往,以緩和矛盾。正是源于長孫皇后在后宮斡旋,配合蕭瑀、李綱等人在外朝的支持,李淵才一直沒忍心對李世民下死手。
同生共死之決心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李世民與李建成的斗爭白熱化,李世民下定決心除去李建成。六月四日凌晨,李世民率領(lǐng)秦王府八百將士在玄武門設(shè)伏。一直站在丈夫身后的長孫皇后,這次出乎意料地陪在李世民身旁,并親自勉勵慰問將士們,以示同生共死之決心。
李世民登基后,生過一場重病。長孫皇后悉心照料,晝夜不離左右,甚至將毒藥系在腰間,準(zhǔn)備“若有不諱,亦不獨(dú)生”。
貞觀八年(634年),某夜柴紹突來告變,唐太宗立刻穿上盔甲要出門。長孫皇后不顧自己病體虛弱,立即緊跟唐太宗身側(cè)。左右侍奉的人竭力勸說,但長孫皇后只顧念著李世民的安慰,執(zhí)意相隨。后來事情雖然解決了,但長孫皇后卻病情加重。皇太子請求大赦為皇后祈福,唐太宗立即應(yīng)允,但遭到長孫皇后的堅(jiān)決反對,無奈唐太宗只好請普光寺法師曇藏入宮為妻子祈福。好在不久之后,長孫皇后病情逐漸好轉(zhuǎn)。
貞觀十年(636年)長孫皇后病情加重,李世民親自到石壁寺禮謁禪師,又下詔修復(fù)天下名勝古寺392座,為妻子祈福。在長孫皇后病逝后,李世民親自撰寫碑文。在長孫皇后入葬昭陵后,李世民為解思憶之苦,在宮中建起了層觀,終日眺望昭陵。
李世民與諸多女子的風(fēng)流韻事,讓后人或津津樂道,或嗤之以鼻,人們對他到底更愛哪個女子也眾說紛紜。其實(shí),不需要多少論證,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相知相守、生死交付的二十三年,其濃情深意,早已說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