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天下第二人

第二十七章 再制一只千里鏡

天下第二人 虎嗅海棠 2045 2022-09-20 08:16:49

  馬閑手搭涼棚放眼看去,七八十步外的大柳樹上確實有一個鳥窩,只能看清幾只小腦袋在鳥窩里探頭探腦,但是有幾只小鳥,卻是無論如何也看不清楚的。

  “六只,都張著黃口小嘴等著吃呢!哈哈”,阿壟把望遠(yuǎn)鏡遞給馬恬。

  馬恬將信將疑地將“千里鏡”接過去,也學(xué)著阿壟的模樣瞇起一只眼睛湊上去。

  驀地,馬恬一步跳開,險些將“千里鏡”摔到地上:“這,這是什么妖法?是六只,就是六只小山雀?!?p>  馬閑卻不相信,一個提縱翻身上了房脊,大鳥般撲向大柳樹,幾個起落來到樹下,猿猴般攀上大柳樹,蹲在了鳥窩前。

  片刻工夫,馬閑又奔了回來,一臉不可置信,他搶過“千里鏡”一躍跳上屋脊,站在最高處,這里照照,那里看看,像個孩子般好奇。

  阿壟估摸著,這應(yīng)該是一只十倍望遠(yuǎn)鏡,雖然在后世比玩具望遠(yuǎn)鏡也強不到哪兒去,但放到明朝,卻足夠驚世駭俗了。

  “我告訴大兄去”,馬恬歡叫一聲,轉(zhuǎn)身飛跑著去了。

  鄭和還沒來,方才跑出去取潤滑膏的匠人倒是先跑回來了,手里還拿著一個小瓷瓶。

  “先生,小人家里就有這潤滑膏,住得不遠(yuǎn),所以就先拿來了”,那匠人氣喘吁吁地道。

  其他幾個匠人也很高興,絡(luò)腮胡子玉匠甚至豎起大拇指道:“好小子,給你記一功?!?p>  阿壟略一琢磨,也就明白了。匠人若是返回工部去領(lǐng)潤滑膏,恐怕還得先辦申領(lǐng)手續(xù),就是第二天才拿到也不稀奇,但鄭和卻答應(yīng)了提前一天完工就會賞銀五兩,這名匠人跑回自家拿來潤滑膏,可不是省下一天時間嗎?

  至于他家里為什么會有潤滑膏,那就不需要解釋了,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嘛,從公家?guī)c私貨回家,再正常不過了。

  這名匠人見大家夸獎,也笑起來道:“說起來,俺們幾個也就是干這點小事,上面也太優(yōu)待了,還派人給我家送去了大米蔬菜啥的,門前還有軍漢站崗呢!”

  幾個匠人興奮起來,都覺得受之有愧。

  阿壟卻不這么想,他知道這八成是塞哈智的指令,“千里鏡”太稀奇,也太重要了,匠人們,甚至匠人的家人們,都必須牢牢掌控在錦衣衛(wèi)手中,容不得半點岔子。

  阿壟搖搖頭,也不去多想。他旋開銅管螺紋,用手指挑了些潤滑膏,均勻地涂抹在螺紋上,這潤滑膏色如琥珀,還散發(fā)著淡淡的清香。

  絡(luò)腮胡子玉匠在一旁說道:“先生,這潤滑膏可是好東西,是用上好的羊油同細(xì)石灰攪拌在一起,再加上松香熬制制成,平時涂抹在車軸上,跑起來半點聲音也沒有?!?p>  阿壟點點頭,將銅管慢慢連接起來,果然再也沒有“吱扭吱扭”的聲音了。

  院門推開,馬恬當(dāng)先引路,還穿著睡袍的鄭和急匆匆趕來了,昨夜他處理政務(wù)到了后半夜,今晨本想多睡一會兒,沒想到阿壟才不過十一二天,就制成了“千里鏡”,欣喜之余,他連衣服也沒來得及換就趕來了。

  “我看看,我看看”,鄭和滿臉激動。

  阿壟笑著指了指房頂,只見馬閑如一只屋脊獸般蹲在房檐邊,正拿著“千里鏡”四處張望。

  “下來”,鄭和喝了一聲,全無往日的從容。

  不知是不是鄭和聲音太大,馬閑突然腳下一滑,“啊”的一聲從房檐上滑落,千里鏡脫手而出。

  鄭和一個側(cè)身,如同一只豹子般彈射出去,一把撈住了“千里鏡”,再看身后,馬閑卻氣定神閑的“嘿嘿”直笑,以他的身手怎么會失足呢,明顯是在戲弄鄭和。

  鄭和冷哼一聲,也不計較。阿壟卻在一旁暗贊,怪不得鄭和能在靖難之役中屢立大功,原來也是一大高手啊。

  在馬閑提醒下,鄭和瞇起一只眼睛湊近“千里鏡”,對準(zhǔn)遠(yuǎn)處慢慢旋轉(zhuǎn)起了銅管。

  片刻,鄭和緩緩放下“千里鏡”,一滴濁淚從眼角滑落,他向天張開雙臂,喃喃地說道:“鬼斧神工,大明重器啊,大明重器啊!”

  馬閑在一旁卻不以為然:“大兄,這也算重器?沒這玩意兒,咱們還不是照樣下西洋?”

  鄭和白了馬閑一眼,懶得和他爭辯。他深知,有了這“千里鏡”,航海觀察水文、暗礁、敵情哪一樣都是將發(fā)生顛覆性改變,更重要的是,面對西北狼一樣的瓦剌、韃靼,這“千里鏡”甚至將改變將士的作戰(zhàn)方式,乃至影響大明的國運。

  鄭和略一思索,向著幾位匠人說道:“幾位辛勞,提前十九天制出了這‘千里鏡’,說好了提前一天賞銀五兩,就按二十天算吧,本官這就兌現(xiàn)”,說罷,回頭吩咐一聲,管家一躬身,親自去取銀子了。

  幾名匠人喜出望外,這可是足足一百兩白花花的銀子,要知道,大明普通人家,一年開銷不過十余兩銀子。

  鄭和又對阿壟說道:“小先生,此事你居功至偉,一月為期這才剛剛十天出頭,本官以為,何妨再打造出一支‘千里鏡’來,這第二支‘千里鏡’上雕刻的紋路,就用龍紋如何?”

  阿壟略一思量,就明白了鄭和的意思。這次向朝廷獻(xiàn)寶,說白了宣德才是最終的裁定人,相較于水波紋“千里鏡”,龍紋“千里鏡”定能更受宣德喜愛。再者說,讓工匠們再制作一遍“千里鏡”,也就能充分證明,“千里鏡”完全可以批量生產(chǎn),更能打消宣德的疑慮。

  “一切聽鄭大人安排”,阿壟躬身道。

  “好”,鄭和點頭笑道,召過幾名匠人吩咐道:“就按這支‘千里鏡’,限時半月,再打造出一支來,只是銅管紋路要改制成龍紋,做得好了,本官另有重賞?!?p>  幾名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覺得這是天大的好事,更何況,時間還非常寬裕,足足有半個月呢。

  “小先生,在我這兒暫住,有什么需要你盡管說”,鄭和問道。

  “說起來,還真有一件事,不知當(dāng)講不當(dāng)講”,阿壟誠懇地說道。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