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遠邁漢唐
大明萬歷八年,五月二十二,寅時,朱翊鈞就起床,今天要祭祀太祖孝陵。
小四還有陳矩他們,先給他換上祭服,到孝陵前,還要再具服臺換上袞冕。
一個時辰后,朱翊鈞在具服臺換上袞冕,眾親王、郡王、文武百官都在外面等候。
祭祀太祖孝陵,由南京禮部尚書、南京太常寺卿主持。
孝陵處于山清水秀的環(huán)境之中,周圍山勢跌宕起伏,山環(huán)水繞,要說太祖朱元璋驅(qū)逐韃虜,恢復(fù)中華,漢人從安史之亂時丟失的燕云之地,再次回到大明手中。
南北漢人馬上就要變成兩個種族,大明的建立,再次把南北漢人融合到一起,這乃萬世之功。
辰時二刻,太陽從東邊冉冉升起,祭祀大典開始。
萬歷皇帝走在最前面,鐘聲、鼓聲、還有奏樂聲,一齊響起。
從文武方門來到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這是永樂皇帝為太祖所立,第一講述太祖生于鳳陽,第二他為民請愿,發(fā)跡定遠,第三定都南京,年號洪武,其四廢除舊制,選賢唯能。
太祖朱元璋真的廢除舊制了嗎?朱翊鈞看未必,有些事太祖做的很不好,就比如賤籍制度。
春秋末期趙襄子廢除奴隸制度,賜給奴隸耕田,這也是他能堅守晉陽的原因。
朱翊鈞看賤籍制度很不好,如福建、廣東沿海的疍民,憑什么不讓人家上岸,就是因為他們大部分是陳友諒的手下?
不過宋朝時期就有大量疍民的記載,他們這群人在江河湖泊,大海里獲得生計。
還有永久賤籍制度,男的女的為樂戶,這些樂戶就是教坊司的人,女的陪酒、陪唱、男的吹拉彈,男人還要戴上綠色頭巾,用于區(qū)別。
后世的綠帽子就來自賤籍制度,妻子陪人,戴綠頭巾的男人還有在旁邊吹拉彈,生的孩子也是賤籍。
當然,從管仲搞妓院開始,一直到后世,幾千年妓院就一直存在,掃黃就是證明。
朝廷不能再有教坊司,合法的妓院不能再存在,朱翊鈞要廢除賤籍制度,疍民男子可以加入海軍,女子和孩子種地,教坊司的男女賜給他們土地,讓他們活成一個人。
在古代女人就是工具,就是資源,皇帝可以擁有三宮六院幾十個嬪妃,親王可以擁有一妃幾個嬪,郡王也可以擁有一妃幾個嬪。
那么底層就有大量的光棍,要是沒有妓院還有堂子,指不定會亂成什么樣,又有多少良家婦女會被害。
人的欲望決定著妓院是否會存在,這不能靠法律解決,強奸犯之所以會存在,就是欲望控制著大腦。
萬歷皇帝朱翊鈞帶頭,要形成明確的法律,皇帝最多可以有一皇后兩個皇妃六個嬪。
親王一妃二嬪。
郡王一妃一嬪。
公爵以下只準有一個妻子,三十歲后無子可以納一個妾,四十歲無子可以再納一個妾。
四十歲以后生不出孩子,就是這個人不行。
《大明律》早有規(guī)定,官民只準有一個妻子,四十歲無子可納妾。
嘉靖年再次重申《大明律》:民年四十以上無子者,方聽娶妾,違者笞四十,這里民包括官員。
可是現(xiàn)在大明的官員,小妾不止一個人,特么的張居正幾十個小妾,比他這個皇帝還多,居然搞兩個波斯小妾,這大明的首輔玩的真花。
朱翊鈞帶著眾位親王、郡王、勛貴、文武百官祭祀太祖。
禮部尚書念著《祭太祖陵文》,這次祭祀太祖孝陵,也是自大明開囯以來,最隆重的一次。
一個皇帝,二十多位親王,六十多位郡王,這屬實罕見。
回去的路上朱翊鈞和眾位藩王說:“我太祖創(chuàng)大明,立萬世基業(yè),自大明開囯至萬歷八年,百姓安居樂業(yè),大明蒸蒸日上?!?p> “百姓萬萬人,遠超漢唐,耕地更是遠超千萬頃,從人口到耕地,再到稅收,以及糧食畝產(chǎn),都遠超漢唐?!?p> “禮部、太常寺、工部。”
“在?!?p> 萬歷皇帝下令:在孝陵內(nèi),就在朕站著的地方,立一座遠邁漢唐碑。”
“自太祖以平定天下,威制萬方,西域大小諸國莫不稽顙稱臣,又北征服沙漠,南極溟海,東西抵日出日沒之處,凡舟車可至者,無所不屆,耕地之廣、人口之多,省、府、州、縣、衛(wèi)無所不在,遠邁漢、唐之盛而有之,百王所莫并也!”
“陛下好文采?!?p> 聽代王拍馬屁,朱翊鈞意思讓他低調(diào),這是他抄襲的。
“遵旨!”
“漢武帝、唐太宗,你們看到?jīng)]有,大明遠勝漢、唐,如果你們活著,朕真想和你們聊聊?!?p> “朕要開創(chuàng)自己的第三大明,這是開天辟地,自有皇帝以來,第一盛世!”
晉王和代王看著萬歷皇帝。
“陛下在說什么?”代王朱鼐鉉問。
“不知道,或許有話對太祖說吧。”
祭祀完太祖孝陵,眾王還有文武百官返回奉天殿。
萬歷皇帝坐在龍椅上,看著他們說:“想必你們累了,朕也累了,先回去休息下,下午申時,謹身殿舉宴,朕拿出好酒招待你們,還有賞賜?!?p> “謝陛下!”
“謝圣上??!”
朱翊鈞回到乾清宮,趕緊把袞冕脫下來,這東西太重了,他渾身都濕透了,南京農(nóng)歷五月天,后世陽歷七月了,很熱。
特別是袞冕中的冕,足足有三斤多重。
小四還有陳矩給朱翊鈞扇扇子,朱翊鈞拿著西瓜吃。
“給我整一碗綠豆粥,我都快中暑了?!?p> “主子爺,快到午膳了?!?p> “先給我整一碗綠豆粥,早起就沒吃,用參湯吊著呢,肚子空空如也?!?p> 重大祭祀大典,不能皇帝屎尿多,昨晚朱翊鈞就吃的少,早起不能吃東西,當皇帝也不輕松。
“陳矩去把鄭王叫來。”
祭祀完太祖孝陵,召開一次宗室大會,萬歷皇帝就要回京了,他已經(jīng)出來三個月。
鄭王來時,正好趕上朱翊鈞吃午飯。
“我吃的簡單,鄭王跟著一起吃,南京這里吃鴨子,你也嘗一嘗?!?p> “自己家人沒這么多講究,給鄭王搬一把椅子?!?p> “謝陛下!”
鄭王坐下后,朱翊鈞看著小四說:“鄭王年歲有些大了,你去看看咱們的鏡子,有沒有老花鏡,給鄭王找一副?!?p> “是!”
“吃,鄭王不用客氣,就像在自己府里一樣?!?p> “是!”
雖然朱翊鈞這么說,鄭王還是小心謹慎。
“過兩天就開宗室大會,有些會傷害宗室們的利益,今天朕叫鄭王過來,您是朕的長輩,還請你要支持朕。”
“陛下請說。”
“現(xiàn)在宗室、勛貴、官員大量養(yǎng)小妾,《大明律》規(guī)定官民不到四十,不可以納妾,這朝廷的官員,公然違抗《大明律》,明年朕要抓幾個官員,罷免幾個官員,還要懲處幾個官員?!?p> “山西的事你可能也知道了,山西今年大旱,餓死百姓不少,朕讓御史彈劾山西官員,押解山西官員進京,要三法司會審,前任山西巡撫高文薦居然中途死了?!?p> “這事太詭異?!?p> “讓各地官員還有御史查抄前任山西官員的家,三十多人的府邸,怎么也能查抄出三百萬兩銀子?!?p> “可是報上來的數(shù)目,只有幾十萬兩,這銀子去了什么地方?”
“現(xiàn)在是無官不貪,像海瑞這樣的官員,不貪污腐敗,反而成了不合時宜,成為官場被排擠的對象,這是什么世道?!?p> “這些讀書人的書,都讀到狗肚子去了?”
“難道他們不明白皮之不存,毛之焉附的道理?”
“陛下的意思,讓海瑞進京,做都察院的左督御史?”
“有這個意思。”
“那么陛下?lián)某泄賳T阻撓?”
“恐怕會出現(xiàn)阻撓的人。”
“不說這個了,還是宗室的事?!?p> “朕帶一個頭,以后皇帝只準有一皇后二皇妃六嬪,親王一妃二嬪,郡王一妃一嬪?!?p> “公爵、官員、其余宗室只準有一個妻,三十歲以上無子者可納一妾,四十歲以上無子者可再納一妾?!?p> “鄭王認為如何?”
“親王、郡王不會反對,恐怕其余宗室不干,勛貴、官員也不會同意。”
“難道違法《大明律》就這么堂而皇之嗎?”
“陛下,人的欲望是無限的,之所以出現(xiàn)貪官,就是因為欲望,貪財就是為了買房、買地、養(yǎng)小妾,這么做有損他們的利益?!?p> “那么百姓呢?”
“邊軍很多都沒妻子,保衛(wèi)大明的江山,后代都沒留下來,還有很多百姓,男人娶不到老婆?!?p> “女人就這么多,宗室、勛貴、文武官員把大部分女人占有,百姓怎么娶老婆?!?p> “小王支持陛下?!?p> “還有就是宗室耕地,朕的皇莊要廢除掉,從憲宗時期設(shè)皇莊,官田減少,親王、郡王的耕地,要發(fā)給宗室中的中尉?!?p> “中尉種田不種田取決于他們,以后宗人府不再給宗室中的中尉、縣主、郡主等祿米,宗室中的田地賦稅,交給宗人府?!?p> “那么親王、郡王、將軍呢?”鄭王問。
“親王負責(zé)祭祀,以及五年輪換到宗人府任職,郡王負責(zé)大明各地賑災(zāi),以及運輸糧食,例如山東、河南、湖廣、南直隸糧食多,郡王們把糧食運到山西、陜西、遼東、以及甘肅等地?!?p> “各地出現(xiàn)災(zāi)荒,郡王負責(zé)開倉放糧,這也是大明宗室賑災(zāi)衙門?!?p> “指望官員設(shè)置預(yù)備倉,已經(jīng)不能再實現(xiàn),必須要用宗室的力量?!?p> “陛下,你想過宗室貪污嗎?”
朱翊鈞笑道:“宗室貪污腐敗,一律貶為庶民,不再是大明的宗室?!?p> “將軍們呢,陛下怎么安排他們。”
“將軍們負責(zé)具體經(jīng)營,大明有一千四百個縣,一百四十個府,一百九十個州?!?p> “將軍有一千八百多人,每個縣由奉國將軍管理,每個州由輔國將軍管理,每個府由鎮(zhèn)國將軍管理?!?p> “宗人府就類似一個衙門,兩京十三省,四個都統(tǒng)使司類似各省的布政使,各府的宗人府生意,類似知府,各州的宗人府生意類似知州,各縣的宗人府生意類似知縣?!?p> “現(xiàn)在大明各省有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加上宗人府在各省的生意,就是第四方衙門?!?p> “第一為宗人府增加銀錢,減少朝廷支出,方便宗人府管理。”
“第二就是監(jiān)視各地官員,讓他們有所顧慮,告訴他們這些官員,他們附近有咱們老朱家的人,讓他們做事不要太無所顧忌?!?p> “各地宗人府管理者有密折專奏權(quán),先呈遞給宗人府,按照事情嚴重程度,在承奏給朕。”
“最重要就是各地的天氣情況,有的地方干旱,有的地方有洪水,有的地方有地震,有些官員會瞞報,有的地方官員會多報?!?p> “這時宗人府就發(fā)揮作用,官員虛報,朕會把奏折交給都察院,由都察院處理這些官員?!?p> “還有各地官員貪污情況,宗人府也可以報,還是朕把奏折交給都察院,一可以警告都察院,二可以收拾地方官?!?p> “實不相瞞,朕還準備把司法獨立出來,設(shè)置三等機構(gòu),大法院、監(jiān)察部、行部?!?p> “大法院重新修改《大明律》,也是大明最高司法衙門,監(jiān)察部負責(zé)審判,刑部負責(zé)執(zhí)法,也就是抓人、關(guān)人,砍頭、銃斃?!?p> “這樣以后地方官不再負責(zé)判案,朝廷三法司,省里三法廳、府州三法局,縣有三法科?!?p> “有些地方官不懂法,完全按照主觀判斷判案,造成很多冤假錯案,讓百姓蒙受冤屈,讓大明朝廷沒有公信力,這種局面必須要改觀?!?p> “同時消弱地方官權(quán)力,增加朝廷集權(quán),把文官的勢力分割出一部分,形成司法勢力,抗衡文官勢力?!?p> “陛下,你這樣做,對大明江山,對大明百姓很好,可是陛下呢?”
“得罪這么多人,在史書上會有一筆的?!?p> “千秋功過,自有后人評說,太祖晚年立法,《大誥》、《大明律》、《御制紀非錄》搞的有些混亂?!?p> “為了天下百姓,為了大明的宗室,必須要這么做,現(xiàn)在難受一點,總比被人拿刀架在脖子好受?!?p> “文官、武將、勛貴貪財,黑鍋讓宗室背,這說不過去,百姓苦呀!”
“陛下,小王支持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