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林軍乘戰(zhàn)勝之威,揮師北進,兵鋒直指宛城。在這里他們遭遇到了嚴尤和陳茂所指揮的官軍,嚴重的抵抗。嚴尤是新莽朝廷中頗具才干的將領,到荊州后,招兵買馬,以原地方軍為基干,很快組織起一支較有戰(zhàn)斗力的部隊,在同綠林軍的戰(zhàn)斗中取得了一些勝利。綠林軍在取得對甄阜、梁丘賜軍的勝利后,嚴尤、陳茂率兵趕來,準備在宛城附近與他們進行一場大決戰(zhàn)。
劉縯毫不畏懼,決心全力迎敵。他“陳兵誓眾,焚積聚,破釜甑,鼓行而前”,以必死的決心,必勝的勇氣,伴著隆隆的戰(zhàn)鼓,督率全軍沖鋒。在淯陽城下,與官軍展開激戰(zhàn)。起義軍以一當十,愈戰(zhàn)愈勇,斬首3000官兵。
起義軍乘勝追擊,將宛城團團包圍。劉縯經此戰(zhàn),自稱柱天大將軍,從此威名遠揚。王莽知道劉縯的名字與事跡后,公開懸賞:凡殺死劉縯者,獎勵食邑5萬戶,黃金10萬斤,并賜上公的官位。同時還下令長安的官署及天下鄉(xiāng)亭的門側堂上一律畫上劉縯的圖像,每天令士卒射之,以發(fā)泄他的仇恨。后來,王莽還命人隨便抓個百姓,就說是劉縯,游街示眾后殺掉。說明此時,劉縯已經,是一個讓他寢食難安的人物了。
地皇四年(公元23年)正月,綠林軍在連續(xù)取得對官軍的勝利后,隊伍發(fā)展到了10多萬人。起義軍領袖們多數(shù)認為,為了便于對整個義軍的統(tǒng)一領導,增強對廣大百姓的號召力,在更大規(guī)模上推進對王莽政權的斗爭,應該擁立一位劉氏宗室為皇帝。
當時,起義軍中的漢宗室基本上都是舂陵侯的后代,其中以劉縯與劉玄為代表。起義軍將領們在立兩者中何人為皇帝的問題上產生了嚴重分歧。南陽豪杰與王常等希望擁立劉縯,因為在幾次對官軍的戰(zhàn)斗中劉縯已經展示了超人的謀略和卓越的指揮才能。
但綠林軍的其他將領則更屬意于劉玄。他們對劉縯的威名有點害怕,擔心一旦被立他為皇帝,之后,就不易左右,而劉玄性格怯弱,立他為皇帝較易控制。王匡、王鳳、張卬等人計議已定,然后就將劉縯從前線召回,要他在劉玄在立帝這個問題上表一個態(tài)。
劉縯明白這些人要他同意既定方案,實際上要他放棄自己做皇帝的意圖。他雖心有不甘,但又不便明確表示反對,于是提出暫緩確立皇帝人選的建議。劉縯此一番暫緩立帝的背后盡管不乏私心,但并非沒有道理,反而他的言語得到不少將領附和。
張卬看到他們這樣,議決的事有可能會破產,便十分惱怒,拔劍擊地,聲色俱厲地說:“疑事無功。今日之議,不得有二。”眾人一看,如此情形,也不敢再提出異議了,立劉玄為皇帝之事就這樣定下了。
地皇四年(23年)二月一日,劉玄在淯水之畔稱帝,改元更始,是為更始帝。劉縯升為大司徒,封漢信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