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頭目,若是按照你所說的,這個五禽戲,若是追根刨底的話,其源頭其實就是莊子的一禽戲。
而其中的禽字,是莊子為了紀念那只陪他鍛煉身體的年輕時太過美麗的雞而添加的。
一禽戲,在此之后,經(jīng)過拓展,又變成了二禽戲,然后,便是三禽、四禽乃至五禽……”
在如此推測下去之后,陳青焰得意洋洋地摸了摸下巴,便繼續(xù)對任大呈說道:
“所以,其實若是嚴格來說的話,和二禽戲除了有雞之外還有熊類似,五禽戲里面也是除了禽類之外,還有添加了其它動物是吧?”
聽到陳青焰的話,任大呈狠狠地點頭道:
“是??!您說的對啊。
這個最初版本的五禽戲,和二禽戲不同,它不是莊子他老人家來改進的了,而是由華佗來進行改進了。
和莊子一樣,華佗在二禽戲的基礎上,又加上了虎、猴、鹿這三種戲,然后,五禽戲才是第一次被叫做了五禽戲……
您猜的大致是對的,不過,您有一點是說錯了的。
據(jù)我所知,在二禽戲和五禽戲之間,是沒有什么三禽戲,四禽戲的。
莊子他老人家,只是在一禽戲的基礎上把其拓展成了二禽戲而已,在此之后,就是幾百年后華佗他老人家拓展的五禽戲了。
中間并沒有什么三禽四禽之類的東西……”
聞言,陳青焰微笑著接話道:
“原來是這樣的啊,從二直接就到五了,中間跳過了三和四,可能,這就叫做不三不四吧。”
任大呈道:
“是啊,想來這的確就是不三不四這個成語的來源。
不過,除了不三不四這個成語之外,還有另外一個成語,也是和莊子發(fā)明二禽戲有關的。
而且,和不三不四不一樣,這個成語,和二禽戲的聯(lián)系要更加的深厚,簡直就可以說是被量身打造來描寫二禽戲的?!?p> 本來陳青焰只是隨口一說,沒有想到任大呈一下子就認同了不三不四這個成語是出自這里的。
這很是令陳青焰感到意外。
不過,任大呈接下來的話又引起了陳青焰的好奇,所以,她便沒有糾纏這個,而是問道:
“什么成語?請細細說說?!?p> 任大呈便開始細說道:
“剛才,我也說過了,這個二禽戲,和兩種動物有關,一種是雞,而另外一種則不是雞,而是熊。
這個成語,就是和雞和熊有關。
莊子,在年幼的時候,向他家的雞學習了伸腿瞪眼的本領,簡單來講,也就是雞伸的本領。
而在年長的時候,他也沒有閑著,而是向熊學習了攀爬的本領,簡單來講,也就是熊經(jīng)的本領。
他將雞伸和熊經(jīng)這兩種本領結合起來說,就形成了熊經(jīng)雞伸這么一個成語。?!?p> 聽到任大呈的話,陳青焰的表情有些半信半疑。
她對任大呈說道:
“熊經(jīng)雞伸,我這是又學到了一個新成語?
說起來,我對成語倒還是蠻有研究的。
可我之前卻是沒有聽過熊經(jīng)雞伸這個詞語。
不過,和之很是類似的成語,比如熊經(jīng)鳥伸這個詞語,我卻是有一定的印象……”
聽到陳青焰的話,任大呈打了個哈哈,道:
“其實,都一樣了。
熊經(jīng)鳥伸,顯然,也是出自莊子他老人家的二禽戲的。
畢竟,雞雖然不會飛,但也是屬于鳥類的啦。
所以,熊經(jīng)雞伸和熊經(jīng)鳥伸,其實是一個意思了。
當然,熊經(jīng)雞伸肯定是相對來說要更加嚴謹一些的啦,畢竟莊子他老人家當初可是跟著他家的雞練習了兩年半伸腿瞪眼呢……”
雖然任大呈現(xiàn)在是漁陽賞金獵人協(xié)會的會員,是漁陽陳家的下屬,嚴格來說,當然也是屬于墨家的人。
可是,他還是對道家的莊子,言語中卻很是尊敬,總是莊子他老人家長,莊子他老人家短的。
聽到任大呈的話,陳青焰點了點頭,似乎就是這么相信了任大呈的話。
想著想著,陳青焰又想起來什么。
于是,她便問道:
“任頭目,你說華佗他在二禽戲的基礎上,又添加了三種動物,才有了五禽戲。
若是我沒記錯的話,那五種動物,就是雞、熊、虎、猴、鹿了。
這其中,也沒有你練習的那個什么鱷魚之戲啊……
你是不是練習的盜版的五禽戲?。俊?p> 看著陳青焰那充滿懷疑的目光,任大呈心里有些委屈。
于是,他便對陳青焰解釋道:
“大小姐,您此言差矣。
我也是說過,華佗他老人家當年,也只是在二禽戲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創(chuàng)造了最初版本的五禽戲。
注意,是最初版本。
在華佗之后,還是有人去進行改進的。
畢竟,俗話說的好,世道必進,后勝于今。
最初版本的五禽戲,再好,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跟不上時代,這就需要后人們來進行對之進行增刪改之類的操作,只有這樣,才能讓五禽戲,在新的時代,煥發(fā)出新的活力。
和最初版本的五禽戲相比,現(xiàn)在的五禽戲,刪改的并不多。
主要,還是增加的。
現(xiàn)在的五禽戲,可不僅僅是以作為禽類的雞為首的,包含五種動物的最初版本了。
現(xiàn)在的五禽戲,可是包含了遠不止五種動物了。
除了雞、熊、虎、猴、鹿這最初的五種之外,其中,還有鱷魚、王八、水母、駱駝、河馬、草履蟲等成千上萬種動物。
其中,只有你想不到的動物,沒有它沒有的動物……”
聞言,陳青焰好奇地道:
“那怎么還叫五禽戲呢?
既然有成千上萬種動物,那叫做萬禽戲豈不是更加貼切一些嗎?”
任大呈回答道:
“是啊,叫做萬禽戲,以現(xiàn)在來看,可能的確是會更加貼切一些的。
可是,我們練習五禽戲的還是沒有改。
這是因為我們想要以此來紀念華佗他老人家。
雖然,五禽戲其最開始的來源是莊子他老人家,但華佗先生改進的最初版本的五禽戲,其意義并不亞于莊子的熊經(jīng)雞伸……
總之,這也就是我為什么說,嚴格來說,五禽戲,和五關系不大,和禽關系也不是很大的緣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