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在皇店開業(yè)的前幾天上了“最后”一次朝,這次之后他就開始打算讓劉瑾閃亮登場了,他也不打算經常上朝了,還要經常流連文官們認為的不“正經”場所。
比如他就打算現(xiàn)在就裝修一下豹房,然后搬過去在那邊常住,而且豹房也在西苑,跟研究院不遠,這方便他對研究院的進度掌控。
其實他還打算再去找點會煉丹的道士,畢竟他們可是大明朝的“化學”先鋒,許多東西都是在道士手上發(fā)明的,比如火藥就是煉丹的時候意外發(fā)現(xiàn)的。
當然不是什么樣的道士都要的,肯定要優(yōu)中選優(yōu),主要是找道士這方面文臣肯定會被刺激到。
劉瑾還在彈劾的題本中找到了王守仁,并且告訴了朱厚照。
他沒有說別的,暗示了劉瑾讓他把王守仁弄走,弄的越遠越好。
這次上朝就發(fā)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戶部尚書韓文提出了關于超發(fā)鹽引的事情。
當然這個事件引起了朝堂文臣極力的支持,周壽和張鶴齡根本無力反抗,在朝堂上只有寥寥數(shù)人幫著說話,還是人微言輕那種。
不過朱厚照當庭按下了,表示要再議。
張鶴齡和周壽輪番找朱厚照求情,但是朱厚照不可能答應,就是說朝臣現(xiàn)在都在反對,他還跟兩位皇親國戚說了,剛剛登基,朝臣都在反對,他根本就沒有辦法同意。
張?zhí)笾肋@件事也找來了朱厚照,但是朱厚照也是原話和她說,氣的張?zhí)笠矝]有給他好臉色。
朱厚照當時也是面色陰沉的走出了太后寢宮,走出宮門的時候他還回頭看了看,心說張?zhí)蟀?,你怎么就看不清呢,為什么要那么偏袒你的弟弟和親族?
張鶴齡和周壽無奈只能接受條件,要么將剩余的鹽引正價銀補齊,要么就沒有了這一批鹽引,他們倆舍不得這么多的鹽引,只得恨恨地去交錢。
通過這一次,他們倆家的財產直接都交出了一半。
戶部收到了不菲的銀兩,皇店也按照計劃從中分走了一部分。
然后朱厚照就開始不上朝了,不過政務還是照常處理,內閣文臣想見皇帝也隨時能見到。
京營在錦衣衛(wèi)之后也清查完畢了,不過朱厚照看到英國公張懋和劉大夏遞上來的題本時有些不敢置信,將近十五萬人的十二團營,現(xiàn)在只能從中選出精銳六萬五百七十四人。
剩下的人不是老弱病殘,就是吃空餉的。
而且這京營雖然還剩下六萬多人,但是這里面還有許多軍官私役隱占,這六萬人的戰(zhàn)斗力也要打一個折扣。
于是朱厚照讓張懋先帶著這些精銳操練,不過之前有人彈劾張懋,說他以舊穹爵,而無戰(zhàn)陣謀畫之效,還求朱厚照換個能人清查京營,反正題本里說的很難聽,基本上就說他啥也不會了。
不過朱厚照留中不發(fā),現(xiàn)在他不知道誰能操練京營,只能先讓張懋繼續(xù)操練,等有了合適的人選再讓張懋卸任吧。
等過一陣子京營的老人們戰(zhàn)斗力提升一部分,再考慮裁撤掉吃空餉和老弱病殘吧,然后從邊軍調一部分人充入京營。
至于裁撤下來的那些人,朱厚照得想個辦法安置,畢竟都是底層軍戶,而且人數(shù)肯定不會少,雖然吃空餉的人多,但估計最后也是得有個幾萬人。
這些人要是被利用了,或者找個山頭當強盜去,才是得不償失。
劉大夏就不給他安排這種事務了,他現(xiàn)在就開始要清除文官的一部分影響。
以文御武還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文官也不是所有人都是王守仁那樣的,戰(zhàn)爭還是交給會打仗的人來。
……
豹房。
其實豹房只是一個稱呼,而且也不是弄一個宮殿專門養(yǎng)豹子,就在皇城的西苑太液池西南岸,臨近西華門的地方,即后世的北海公園西面。
這兩個月朱厚照基本上都在豹房周圍活動,他是看著豹房擴建的,在原有的宮殿上修繕了一部分,也新建了一些房間。
現(xiàn)在的宮殿大大小小有二十多間,當然了動物們都不在宮殿附近,而且他還找了一只豹子,要不然豹房不就是空有其名了嗎?
朱厚照安穩(wěn)的看著禮部送上來的選秀名單,上面有大概將近兩千人,不知道這里面有多少是送禮來的,上面的秀女家庭基本上都是小門小戶的嫡女,家庭官位最高的也不過是五六品的文臣武將。
朱厚照琢磨著其實朱元璋這樣限制外戚沒啥用,選完皇后不還是得給他們的家庭賜爵位嗎?那不也是進入了勛貴圈子內嗎。
就像是周家和張家,之前都不是貴族,張鶴齡的父親張巒,也不過是個國子監(jiān)生員,最后不也是給了侯爵嗎,死了還追封一個公爵。
而且現(xiàn)在據朱厚照的了解,宮中是從民間選擇,但是文臣武將卻開始聯(lián)姻了,就比如李東陽娶了成國公的妹妹。
這可不是一個好現(xiàn)象,文臣武將互相聯(lián)姻,互相能支持,而皇帝從民間選擇卻沒有什么助力,雖然朱元璋是控制了外戚干政的現(xiàn)象,可是臣權現(xiàn)在過大,沒有能與之對抗的勢力,那臣權就直接對上了皇權,搶奪皇權的空間。
朱厚照的想法就是搞出外戚來,然后他們之間就會產生利益沖突,這樣臣權就不會直接針對皇權,皇帝就可以居中調和。
這樣一來,以后朝堂就會有三方勢力,文臣一方,宦官一方,外戚一方。
朱厚照現(xiàn)在就打算打破朱元璋的規(guī)定。
《皇明祖訓》中雖然是說,凡天子及親王、後、妃、宮人等,必須選擇良家子女,以禮聘娶,不拘處所;勿受大臣進送,恐有奸計。
他打算針對“勿受大臣進送”玩一個文字游戲。
我沒有受大臣進送,我是主動要求他們把女兒送進宮來的,這樣不就繞開了皇明祖訓嗎?
而且朝臣敢說自家的女兒不是良家女子嗎?說了的話怕不是以后都嫁不出去了。
朱厚照想到這就想笑,然后直接把名單遞給了劉瑾。
他說道:“讓禮部再次選人,告訴他們再挑選良家女,不要只從民間選。”
“是,皇爺?!?p> 劉瑾出了豹房,一路上琢磨皇爺是什么意思,不要只從民間選擇,那就是讓禮部也從各朝臣家挑選唄?
劉瑾帶著人出宮到了禮部,將名單還給了禮部左侍郎李杰,說道:“陛下不甚滿意,還請禮部重新?lián)襁x秀女進宮,不要只從民間選擇?!?p> 李興仔細地看了看名單,疑惑地說道:“劉公公,這名單有何問題?本官選擇的都是良家女子啊,陛下這是何意?”
“咱家只是傳達圣上口諭,望李侍郎知曉,咱家還有要事,這就回宮了?!?p> 劉瑾不搭理李興,出了禮部。
李興腦海中回想著,不要只從民間選擇,這是何意?難道也要從勛貴和大臣中選擇嗎?
可是《皇明祖訓》中說了勿受大臣進送啊,不行,我得去找大宗伯問問,這可怎么辦。
李興拿著名單急切切的找到了禮部尚書張升,說道:“大宗伯,陛下將秀女名單打了回來?!?p> 張升安撫著說道:“世賢啊,慌慌張張干什么,打回來就打回來唄,遇事要靜心?!?p> “大宗伯,靜不了啊,陛下說……不要只從民間選擇?!?p> “什么?”
張升聽到也有點不理解,陛下這是要打破《皇明祖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