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搞把大的!
交易還有五天時間。
這些貨物,都能夠備齊。
朱樉也從新安縣趕回了番禺,然后讓向海帶著人送東西去和杜達特交易。
讓朱樉意外的是,道同居然趕回來了。
他還不是一個人,真的帶來了好幾個商人。
其中有徽商,也有來自福州的商人,而最有名的應該是來自吳地的商人,沈森。
這可是沈萬三的孫子!
曾經的首富。
不過,現在沈萬三已經死了。
他的兒子沈旺繼承了部分家業(yè),也是十分有錢,繼續(xù)行商,朱樉的記憶里也有沈萬三的名字,不過卻沒有沈萬三和朱元璋,有過交集的記憶。
沈家現在,也是有聲有色的繼續(xù)做著聲音,根本沒有什么影響。
甚至現在,已經四十多歲沈森,都跑到嶺南來做生意了。
而他來嶺南的原因,多半是因為朱樉。
而朱樉知道沈萬三一家,是因為朱元璋登基以后,沈萬三的兒子沈榮、沈旺兄弟作為沈氏家族的繼承人,率先對朱元璋表示忠心,敬獻黃金白銀,斥資以萬計,幫朱元璋造了一些亭臺樓閣,四座酒樓,鐵橋和水壩,甚至還修建了城墻的階梯。
這或許就是沈萬三為朱元璋修筑城墻的原型之一。
實際上,沈萬三并沒有做這些事情,從而得罪朱元璋被流放致死。
沈氏兄弟的眼力勁,使得朱元璋大為歡喜,沈氏家族也在洪武年間得以發(fā)展,甚至沈榮之子沈森被封為廣積庫提舉。
沈旺的侄子沈玠也被封戶部員外郎。
試想一下,如果沈萬三真是被朱元璋流放死的,那他的家產還能留給兒子嗎?
他的后代,還能當官嗎?
或許是因為沈旺年事已高,心力不足,所以沈森辭官歸家,繼續(xù)經營家族,這一次聽說秦王在嶺南要召集商人,不敢得罪的沈森,便親自來了。
這是道同告訴朱樉的。
至于說這些,那是因為道同知道朱樉,其實并不需要和這么多的商人對接。
朱樉只要選擇其中一位。
而這些商人中,能力最出眾,財力也最雄厚的,就是沈森。
算是道同的重點推薦。
“你既然如此看好此人,本王便先見一見他吧!”朱樉讓道同,找來了沈森。
很快,沈森來到了府衙。
“草民沈森,拜見殿下!”沈森畢竟是當過官的,不過他的官職并沒有堂弟沈玠高,前途也不如沈玠,于是在兄弟倆需要一人回家打理生意的時候,沈森選擇了犧牲自己。
他回家打理生意,利用家族的財力,幫助沈玠在朝堂上更進一步。
想法是好的。
只是,朱樉在知道身家的財力和能力的情況之下,卻還沒有拍板選擇沈家,也是有原因的。
因為沈家兄弟,擅長巴結官員。
其中,和藍玉等人,關系不錯。
也正因為這樣,將來的藍玉案讓整個沈家也被牽連,萬劫不復。
現在朱樉要是用他,將來難免會沾惹一身騷。
可是在接觸之后,朱樉發(fā)現沈森,或者說是沈家,經商確實有一套,也能滿足朱樉的要求,將各地的物資運送到嶺南來,而且沈家在福州一帶還有分鋪,江西以及湖南,都有沈家的鋪子,想要和嶺南貿易的話,也比別人更加方便。
朱樉是沒得選了。
在和沈森聊完之后,朱樉對道同說道:“你晚上再去找一下沈森,打聽一下他的家事,全部打聽清楚之后,再回來稟告?!?p> 道同點頭,就去找沈森了。
第二天,道同回來告訴朱樉:“殿下,查清楚了?,F在沈家有人口不少,其中旁系或者外系人之中,只有沈森一個堂妹夫顧學文?!?p> 就是這個顧學文!
朱樉立馬想起來了。
未來導致沈家被滅門的,便是因為此人。
這下朱樉倒是不擔心了。
反而這個點,如果運作得好,還能成為他掌控沈家的鑰匙。
朱樉便對道同說道:“你可以讓其他商人都走了,至于沈森那邊,則由你和他交接,他昨晚說想要三十萬匹絲綢是嗎?好!答應他,而且下個月就交貨,價錢方面你去和談,本王的底線是每匹三兩銀子?!?p> 明初時期,絲綢還是稀罕貨物。
能用得上的人,非富即貴。
一匹絲綢,售價能達到七兩白銀左右。
朱樉給出的底線價格,實際上是很低。
如果不是考慮到嶺南運出去比較麻煩,他絕對不止開這個價格。
這也是朱樉頗為無奈的地方……
明初的嶺南,完全沒有任何的開發(fā)。
就連道路都沒有。
管道都沒修過來,無疑加大了貨物的運輸難度。
更何況,嶺南邊境一帶,又多是山丘。
這就更難了。
如果朱樉不壓低價格,哪怕他是秦王,也不會有商人愿意大費周章的到嶺南來進貨。
朱樉必須讓利。
有了足夠多的利益,才能打動人心。
這也是為何,人們常說:要想富,先修路。
交通好了,貿易才能好起來。
朱樉要賺錢。
否則,每天供應十幾萬人,哪怕他還有點家底,也撐不住。
這單生意,必須做了。
三十萬匹絲綢,就算是九十萬兩,他也做。
這九十萬兩,可不是凈利潤。
其中還要刨去成本。
從桑戶哪兒收購來的蠶繭,以及市面上購買的生絲,都需要成本。
最后朱樉能賺三十萬兩,就不錯了。
不過,加上杜達特那邊一箱珍珠,也還能堅持下去。
好消息是,當道同回來的時候,告訴朱樉,這三十萬匹絲綢,沈森愿意出價一百萬兩來收購,其中的六十萬兩,以生絲支付,剩余的四十萬兩白銀,則用現銀或者黃金來支付。
好大的膽子!
朱樉可是知道,朱元璋自洪武八年開始,便發(fā)行了大明寶鈔這種紙幣的。
而且,為了保障大明寶鈔的地位,還下令民間所有的現銀以及黃金、銅錢等貨幣,全部到官府去勾兌成寶鈔。
但是因為朱元璋不懂經濟,胡亂賞賜,甚至一次性賞賜了皇親國戚以及大臣們九千萬貫大明寶鈔,把錢當成了廢紙來印,這自然就一下子把大明寶鈔的地位給打崩了。
本來朱元璋規(guī)定,一貫大明寶鈔,能購買一石大米,可是僅僅兩年過去后,寶鈔就跌倒了三十貫一石大米,貶值了整整三十倍!
以至于,民間都不怎么愿意用大明寶鈔來交易了。
這也是為何,沈森提出愿意用現銀來和朱樉做生意。
這個時候,朱元璋還沒有發(fā)狠,也沒有強行收繳民間的金銀銅錢,所以還好。
要不然,就沈森這樣的行為,朱樉就能直接給他抄家。
可是就算是那樣,朱樉也不會真的去做。
因為朱樉明白,大明寶鈔的憂傷,原因在于他老爹朱元璋。
其實不關這些百姓什么事。
要想讓大明寶鈔不繼續(xù)貶值,還得有系統(tǒng)性的管控和調節(jié)。
這一套涉及金融領域的知識,老朱他們可能這一輩子都玩不明白。
朱樉只能慶幸,在嶺南府,大明寶鈔的禍害沒有蔓延過來。
不過這也給他提了個醒。
紙幣,朱樉肯定也要發(fā)行的。
畢竟攜帶和交易都方便。
可現在大明有了寶鈔,朱樉必須得防著點了。
最好是,他自己獨立弄一種貨幣出來。
只是這樣一來……
會不會是死罪?
還得有朱元璋的首肯才行!
那就有點不太好辦了。
但總要試一試。
要不然,給京城寫封信?
想到這里,朱樉不由得想起了徐妙云。
那位純情、美麗,氣質典雅的女子。
自從離京之后,他和她之間就斷了往來。
也不知道現在京城是什么情況。
朱樉一咬牙,在讓道同回信,答應沈森之后,便馬上到書房里寫信。
很快,信寫好了。
在信里,朱樉并沒有表達什么。
就是系統(tǒng)的商城里有一部《紅樓夢》,然后直接花費一百積分給買了,寫了一回,然后標明這是自己因為思念徐妙云,在嶺南寫的一個話本,并且目前為止,還只有她一人看過。
當然了,朱樉自然也要給馬皇后寫一封信。
如果不是老娘,他能不能活到現在,還真是一個疑問。
信里,朱樉自然表達一番自己到了嶺南以后很乖巧,努力洗心革面,為了迎娶徐妙云做出了許多的努力,又不忘記表達一個對母親的思念之情……
反正就是,朱樉確定以馬皇后對兒子的喜愛,看了以后絕對會偷偷流淚的那種。
最后,朱樉給住院也寫了。
不過,寫給朱元璋的,就是奏疏。
朱樉表示,嶺南這個地方很特殊,和中原又有崇山峻嶺隔絕,很不方便,希望朱元璋能夠給自己發(fā)行寶鈔的權力,只要朱元璋答應,那么朱樉他就有信心,將嶺南的賦稅提升許多。
為此,朱樉特意查了一下往年嶺南交上去的賦稅。
然后,結果讓他嚇了一跳。
好家伙!
整個嶺南,去年居然只交上去幾萬石的稻米。
折合現銀的話,估計也就幾千兩的樣子。
看來朱元璋不止是讓嶺南自生自滅了,他也壓根沒指望這個窮山惡水的地方,還能收上來多少稅……
朱樉人麻了!
同時,他也下定決心,等到八月第一次收稅的時候,搞把大的,嚇朱元璋和滿朝文武一跳!
特別是徐達。
一定讓他受驚。
要不然,想娶老婆還真有點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