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的路上,還是有點冷。
腦海里不時浮現(xiàn)前幾天掛掉的那個小孩,我一直在想,如果當時能夠耐心一點,勸說家屬辦理住院,是不是會有不同的結局?
答案顯然是肯定的!
病情變化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倘若能夠在早期做出積極的處理,大多都不會進展到無法收拾的地步。
然而那段時間的我,剛剛陽了一回,連呼吸都覺得費勁,實在沒有力氣去說太多。
在我之前,已經(jīng)有兩個醫(yī)生和家屬強調(diào)住院的事情,都被她們一臉不以為然地拒絕了。家屬同意住院,還是熬了一個晚上,在我不止一次直接說出救不回來的狠話之后??墒悄菚r候的小孩,已經(jīng)越來越嚴重了……
我想,如果當時的我,能夠調(diào)整好心態(tài),不去在意家屬的偏見,用自己的專業(yè)或者說權威,強行要求家屬給小孩辦理入院,會不會好一點?
或許小孩救回來以后,家屬依然會覺得只是我在嚇唬她們,事情根本就沒有所說的那么可怕??墒侵辽伲粭l生命因此而得以延伸,即使背負些許罵名,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如果重來一次,我應該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死亡不會重生,我唯一能做的,只有在未來的日子里,更加用心地去對待每個前來就診的小孩和家屬。
想起電影《葉問》里的一句臺詞:“我是一個學武之人,遇到不公義的事情,就一定要站出來!”
希望將來的我,能夠心平氣和地說出這句話——我是一個學醫(yī)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