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一支軍隊戰(zhàn)力的無外乎四點,后勤、武備、訓練、思想。
身為營兵,一應后勤都是由朝廷統(tǒng)一調(diào)撥。
武備一樣也是統(tǒng)一調(diào)撥,現(xiàn)在陳望基本沒有什么辦法解決。
他沒有辦法花錢去購買軍械,無論是火器還是刀劍,還是盔甲火炮。
私買軍械只要一經(jīng)查出,便是直接以謀逆罪論處。
陳望就算想買,也沒有人敢賣。
發(fā)展火器,攀升科技這一條路也已經(jīng)被堵死,私造軍械,一樣是謀逆。
而且現(xiàn)在陳望也沒有一個固定的地盤,手底下甚至連一個工匠都沒有。
這一切都要等到日后形成了實際的割據(jù)之后,擁有足夠的力量和籌碼之時,才能夠去做。
要想建立起一支有別于這個時代的新軍,那么最先也是最迫切需要改變的正是思想。
當兵吃餉,拿錢賣命,這就是這個時代大部分人最為樸素和基本的思想,無論中外。
很多人都認為明末之時就已經(jīng)開始全面落后于歐洲了。
但實際上這種觀念,無疑是站不穩(wěn)跟腳的。
他們拿出各種所謂的資料,武器,來證明歐洲的先進,明末的落后。
但是卻是對于同時期的歐洲軍隊的表現(xiàn)閉口不談。
歐洲的某些火器在多年的戰(zhàn)爭確實在領先一些,但是卻遠遠沒有到形成代差的地步。
明朝也并沒有固步自封,工部的工匠很容易便仿制了那些火器,并開始運用于軍伍之中。
很多人以為的明末,明清雙方拿著刀劍長槍,拿著少量的火繩槍,最多加上一點佛朗機炮和虎蹲炮相互交戰(zhàn)。
實際上的明末,明清雙方大規(guī)模的列裝火器,使用火炮。
松錦大戰(zhàn),明清雙方共列兵二十四萬,其火力烈度遠勝于同時期的歐洲陸軍。
到入關前夕之時,清軍中擁有的紅衣大炮數(shù)量已經(jīng)迫近了百門,至于威力稍小一些的大將軍炮之類的火炮自然也不在少數(shù)。
全世界的火器這個時候都在嘭嘭的炸膛,炸膛并非獨屬于明朝的專利。
使得排隊槍斃戰(zhàn)術(shù)產(chǎn)生的燧發(fā)槍,一直到十七世紀的末期,歐洲才開始大規(guī)模的列裝。
這個時期的歐洲還處于三十年戰(zhàn)爭之中,整個歐洲仍然是處于一片混亂。
在明末這段時間,歐洲軍隊仍然充斥著大量的雇傭兵,甚至以其為主,其兵制仍然處于落后的狀態(tài)之下。
法國在三十年戰(zhàn)爭之中取得了最后的勝利,屬于勝利的一方。
正是因為三十年戰(zhàn)爭,所以法國的陸軍取代西班牙成為歐洲第一陸軍。
但是在戰(zhàn)后統(tǒng)計之時,他們卻發(fā)現(xiàn)他們實際擁有的軍隊,甚至不到紙面上的軍隊的一半,吃空餉的情況極為普遍。
武備、人數(shù)、各項物資分配情況皆是參差不齊,編制混亂不堪,衣著五花八門。
甚至連統(tǒng)一的軍服都沒有,后勤保障體系更是一塌糊涂。
士兵因為領不到軍餉而像蝗蟲一樣,很多時候大肆劫掠,軍紀敗壞使他們毫無忠誠感可言。
他們能夠贏得戰(zhàn)爭,并非是因為他們更強,而是因為對手更爛。
后人所劃分的現(xiàn)代軍隊、近代軍隊、封建軍隊,劃分的辦法各有不同,眾說紛紜。
武器是一個很大的影響因素,尤其是在后世熱武器普及,且威力越來越大的時候。
歷史已經(jīng)證明了,擁有誓死勇氣的軍隊在武器存在代差的情況之下,根本不堪一擊。
但是一旦雙方的軍備處于同一水平之時,能夠決定戰(zhàn)爭勝利的便變成了人。
在這個時期,無論是明清還是歐洲各國,都是屬于舊軍的范疇。
武備之間相差都并不太大,并沒有存在代差的情況。
能夠影響戰(zhàn)局走向的最大因素,正是軍兵的勇氣和意志。
在冷熱兵器交替的時代,最終能夠一錘定音,還是最后的近戰(zhàn)交鋒。
而近戰(zhàn)交鋒,便是最考驗軍兵勇氣和意志的時候。
腦海之中只想著當兵吃餉,只想著劫掠發(fā)財?shù)呐f軍,他們的戰(zhàn)斗力始終有限。
戚家軍之所以強盛,不僅僅是以為戚繼光的賞罰分明,不僅僅是因為其對于軍事的見解,火器的運用。
更是因為戚繼光深諳這個道理,深知思想對于軍兵的影響究竟有多么的巨大。
戚繼光所做的凱歌,為戚家軍的眾人所傳唱,在其后也逐漸成為其軍的軍歌。
開口兩句便是:“萬眾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與義兮,氣沖斗牛?!?p> 最后則以“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殺盡倭奴兮,覓個封侯?!弊鳛榻Y(jié)尾。
第一句萬眾一心,教導軍兵應當齊心竭力,而后第二句以影響民間最深的忠義為切入點。
最后以報效天子以及拯救萬民,尋覓封侯,光宗耀祖為結(jié)尾。
戚家軍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他就是一支具備著家國情懷,有著堅定的信仰,領先了整整一個時代的新軍。
之所以能夠血戰(zhàn)不退,能夠殺傷百眾而自身不傷一人。
正是因為他們有別于這個時代,領先了其他人整整一個時代。
沒有任何一支軍隊在戰(zhàn)場之上正面擊敗過戚家軍,哪怕一次。
陳望緩緩站起了身來,他的動作也引得了校場之中所有人的矚目。
兩千七百人緊密的站在一起,實際上所占的地方并不大。
陳望緩步走到將臺的前方,那里新修了一處簡易的發(fā)言臺。
發(fā)言臺上有三個用鐵皮捆扎而成的簡易擴音器,確保他所說的每一句話都能傳入眾人的耳中。
“我是你們以后的營將,我是陳望?!?p> 陳望緩緩開口,他的聲音隨著擴音器的擴大緩緩的在眾人的耳畔的響起。
“我出身于遼東,世代軍戶,你們可能不知道遼東在什么地方,但是這沒關系。”
“我在崇禎元年當了兵,當兵吃糧,為的只是一條活路?!?p> “我很清楚,你們也和我一樣,只不過是為了找一條活路罷了……”
陳望的目光在校場之中一眾新兵的臉上游離著。
校場之上,大部分新兵的臉上有了表情上的變化。
他們確實只為了一條活路。
單單只是生存下去,他們便已經(jīng)是竭盡了權(quán)力。
他們本來可以活下去的,雖然過的辛苦。
但是只要想辦法,咬著牙總是能夠活下去的。
但那些流寇過來,燒毀了他們本就簡陋的房屋,搶走了他們的糧食。
拿著刀槍強逼著他們走上了戰(zhàn)場……
羅小明
今天暫時只有一章,實在抱歉。 我感覺已經(jīng)說了無數(shù)次抱歉了,明天要上架,狀態(tài)好了一些。 我承諾的是兩萬字的更新,因為上了三江。 但是恐怕要食言了,但是我會盡力更新的,爭取不差太多。 要是差了字數(shù),之后一定會補。 希望各位一定要訂閱一下,首訂的成績對一本書而言,至關重要 前兩天一共欠了八千字,先記下,新書期有一個盟主,是四千字,一共一萬二千字,先欠下來,之后也一定去補。 關于每章后續(xù)的史書記載,如果大家都不喜歡放正文,我可以放在作家說里面。 如果覺得放正文可以,起點是兩百字一算,我會保證史料記載不收取費用,卡著字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