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準圣(二合一4K)
絲綢乃軟黃金。
不愁賣出去,而且北平府外那些韃虜巨室,對絲綢之喜愛,再不濟也能運回北平,于茶馬易市出手。
韃虜那些狗大戶,喜歡穿金戴銀,沒事把黃金掛身上。
定然不會折本。
本王掌管北方政務,囊括軍餉,軍餉在手中閑置也是閑置,先找牙行借二十萬兩,帶牙商回北平府,支給二十萬兩,等本王賺了銀兩,再把軍餉填上。
朱高燧心里這般打算。
“那混賬侄兒,咔嚓了本王的屬官,定不能讓他如愿!”
當然,朱高燧也心存賺銀兩的心思,畢竟養(yǎng)王府護衛(wèi)需大筆銀兩,這么好的賺錢點子,不能告訴二哥。
找來牙商。
在京外買了一大批絲綢,放出消息京城絲綢過剩,少許絲商開始落價,現(xiàn)在是生絲降價,絲綢也降價,百姓不關心,反正穿不起。
另一邊。
【粗糙鋼筆:羊腸粗糙制造,字跡大小與北狼毫筆相同】
真爽快。
還是這樣書寫舒服。
偏殿里,朱瞻墉用天工造物,給自己做支鋼筆,正在撰寫?zhàn)B蠶之術。
絲農(nóng)其實不懂科學養(yǎng)蠶。
氣候,雨水都會影響吐絲,糟踐蠶絲。
既然扶持了銀兩,就把養(yǎng)蠶技術也交予他們吧,抱養(yǎng)、養(yǎng)忌、葉料、食忌、病癥,取繭、擇繭等做的好,生絲成色也會提高。
還能編入文獻大成中。
至于在京城推行,就讓應天府司農(nóng)官去辦,聽說顧佐那廝派小吏協(xié)助。
給絲農(nóng)發(fā)養(yǎng)蠶。
“應天府絲農(nóng)很多,百姓既種田又養(yǎng)蠶,這顧佐倒是聰明,老祈把布坊賣掉,也湊不齊這么多銀兩。”朱瞻墉忽然抬頭。
這廝專挑欠稅的絲農(nóng),很快把絲稅補上來,夏稅臨近,江南各府應當呈報賦稅了吧。
張九輕步過來:“殿下,陛下有召?!?p> 不會又讓我續(xù)寫吧。
這老爺子真是執(zhí)著,朱瞻墉來到右順門,看到滑頭副都御史吳中:“吳大人,怎氣喘如牛?”
“陛下召下官,故跑得急?!?p> 吳中手里拿著芴牌,停下來端正衣冠,順便喘口氣:“陛下召您,倒是多起來,只不過此次怕非幸事,下官聽趙王入宮了,三殿下,您可是送走了他的屬官,可得謹慎著些?!?p> 又不是我劈的。
朱瞻墉和吳中進入華蓋大殿。
這兩人倒是來得快,朱棣正在商議戶部之事,無暇理會他們,遞給兩人安靜等著的眼神。
稅簿遞呈到戶部。
戶部清算后又稟報給朱棣,朱棣忙于修建北平皇宮的事務,瞥了眼朱高熾:“老大,戶部之事,也暫且先交給你過目吧?!?p> 終于有份熟悉的差事了。
朱高熾比接文獻大成時安心,畢竟靖難時,他就留守北平府掌管過大軍糧草。
“是父皇。”
趙王抬頭看向朱棣,直接說定然會惹父皇不喜,囫圇一下:“父皇,
“兒臣從北平府回來,這幾日想添置幾身便服,卻發(fā)現(xiàn)生絲降價了,絲賤傷農(nóng),兒臣鐵面無私啊,本以為哪個奸商胡作非為,派人去查了查,父皇猜怎么著?”
趙王繼續(xù)道:“是瞻墉,朝廷律令,四品以上官員不許營商。
“瞻墉乃皇孫,一品爵位,父皇可知采辦了多少生絲,五萬多兩,兒臣聽,太子左近向戶部支了一筆銀兩?!?p> 對不住啊大哥,誰讓父皇不寵愛你呢。
趙王笑了笑:“瞻墉啊,你膽子很大,一點也不類你父王?!?p> “三皇叔為何這般說?”朱瞻墉問道。
趙王冷然道:“本王聽,近日有人大量采買生絲,那人就是你吧,三皇叔不喜歡待價而沽之人,你雖然能瞞得了一時,等你皇祖查出來,便不止懲罰打一頓背花那般簡單了?!?p> 朱瞻墉朝朱棣拱手一揖:“請皇祖徹查,是誰這般污蔑于我!”
嗯?
朱高燧頓時有種從原告變成被告的感覺。
吳中看了眼朱瞻墉,又看了眼趙王,身為太子黨護駕先鋒,時刻都站在最前線:“陛下,雖看似責怪瞻墉殿下,卻意指太子,懇請陛下徹查?!?p> 朱棣也想知道事態(tài)究竟怎回事,于是問自己耳目:“都察院,此事可聞?”
很快,左副都御史吳中又稟報:
“陛下,京城外,的確有一家布坊,這兩月,的確采買大量生絲,可幾天前,卻又全賣出去了,沒有囤積?!?p> 買著好玩?
眾人疑惑之際。
朱瞻墉嘴上頓了頓,就要這種效果,繼續(xù)道:“皇祖,
“可知應天府絲農(nóng),商人購價作賤,稍有蟲禍,農(nóng)戶就交不上絲稅,為避債,甚至下海當倭寇,孫兒聽說,那家布坊賣掉生絲,將錢銀交給絲農(nóng),以提高一成之價,收采他們手中的生絲,還一定要先給銀子,再提貨,因此,今歲應天府絲農(nóng)多交納了絲稅?!?p> 先給錢再提貨?
哪個蠢驢想出如此賠本主意。
朱棣面色連連變幻,對大量采辦的憤怒,繼而疑惑,然后更疑惑,最后覺得摸不著頭腦。
“此事與你,有何干系?”
您的孫兒就是掌柜。
朱瞻墉想了想,有些為難:“是孫兒,勸那商賈如此之舉?!?p> 這不是大傻子嗎?
眾人皆面面相覷,許多絲農(nóng),甚至錢銀一直被拖欠,哪有先給錢的,若遇上兇歲,干旱之下血本無歸。
那商賈是誰。
與朱瞻墉是何干系,尋常人哪能憑白支使如此一筆銀兩。
朱棣疑惑:“那掌柜何人?”
這回,朱瞻墉道:“是個太監(jiān),叫祈忠,洪武九年自閹進宮,可惜沒選上太監(jiān),被司禮監(jiān)退回坊間,自此做起了買賣營生,那家布坊興辦于洪武二十六年,一直至今,孫兒也是來京城后,才見過他?!?p> 趙王面色激動,吼道:“五萬兩,誰會這般傻……”
吳中拱手收尾:“最后一事,文獻大成的繕書官,俸祿俱發(fā)下去了,東宮賬面上還有一千七百余兩,一分也沒少。”
一定是哪里出了問題。
天下竟有這樣的大傻子,聽別人指手畫腳做買賣,趙王想破腦袋,也琢磨不出來,哪里不對勁。
朱瞻墉轉(zhuǎn)頭,疑惑道:“父王,是誰污蔑我們父子二人?”
“瞻墉啊……這件事就別提了?!敝旄哽菔中娜呛?,挪移了朝廷二十萬兩去買生絲,北平可以換趙王了。
朱棣緊緊蹙著眉峰此刻散去。
宮里若有這太監(jiān),他一定會知曉,這祈忠招入宮里當太監(jiān),想來也是忠厚老實的人,倒是可惜了。
目光逼仄,向大殿中央的朱高燧投去,眸底警告和不喜意味十足。
朱高燧暗叫倒霉,自從來京城就一直沒行過運,此刻卻也沒甚么可以辯解:
“兒臣,也是憂慮百姓。”
江南乃種蠶養(yǎng)桑之地,百姓因為豪強橫斂,游惰于市,此舉是重農(nóng)之策,皇祖應當會將功勞算在父王頭上。
至于趙王,皇祖會逐漸疏遠他吧。
朱瞻墉沒落井下石。
朱棣看向朱高燧的表情很不對勁。
這幾日,心里裝著修建北平皇宮的事,念在不是無的放矢的份上,沒有繼續(xù)深究:
“修建北平皇宮,準備如何?”
自從陳瑛被處決,吳中為人剛正,又不失圓滑,有時候你都分不清楚他是好官還是奸臣,憑借出色的辦事能力,逐漸成為朱棣信重的肱骨之臣。
“誠如圣諭,臣已差人去四川取木材,只不過,而今有一事不能決斷?!?p> “何事?”
“修建皇宮,需大量徭役,這些服役的百姓從何處調(diào)???”
徭役傷農(nóng)事,若抽調(diào)一州青壯去修建皇宮,這地方一年的賦稅,大抵是收不上來了,誰敢輕易做主,到時戶部追賦稅誰來交啊。
而且。
修建宮殿規(guī)模越大,需要力役越多,地基,金磚,燒瓦,調(diào)色,采木,搭建等等,不知需要多少力役。
朱瞻墉知道,朱棣想修多大的皇宮,百姓根本接不下來:“皇祖,
孫兒以為不管抽調(diào)哪一府百姓,皆使地方民匱財乏,不如軍士和民丁聽役,調(diào)動河南,山東,山西等布政使司的民丁,和北平府衛(wèi)所的軍士,共同修筑?!?p> 總不能逮著一個地方百姓薅羊毛。
不患寡而患不均。
朱棣覺著可行:“那便如此,擬旨吧。”
“臣謹聆圣諭!”
說完,吳中抬頭,苦笑著問:“圣上,那民丁軍士的月米和工錢?”
朱棣算口糧非常厲害,隨口就念:“民丁每月米五斗,鈔三錠,軍士每月米五斗,再按其俸領取軍餉?!?p> 要錢當然是當面要,此刻不開口,之后就要求爺爺告奶奶了。
吳中笑容圓潤:“陛下,那這些銀子?”
朱高燧倏然有種不好的預感。
朱棣斟酌片刻,道:“民丁的工錢,由戶部撥付,至于軍士,用北平府的軍餉?!?p> 噗通~
嗯?好像有人倒下了,朱瞻墉轉(zhuǎn)頭,就見朱高燧有些慌了神。
朱棣知道這個兒子的秉性,倏然有種不好的預感,一字一頓:“燧兒,怎么了?”
親切的聲音,聽在朱高燧耳里宛若驚雷一般。
“兒……兒臣用北平府二十萬軍餉,采買絲綢,打算等這些絲綢換成錢銀,再補上軍餉……”朱高燧急忙說出來。
朱棣面色復雜,二十萬兩銀子,這是多少將士的軍餉,面上逐漸失去表情管理。
良久后,他一副冷淡的聲音:“趙王留下,其他人退下?!?p> 朱高燧抬頭望向朱棣,哪知至親至愛的父皇伸手就是大耳光,旁邊小官宦覺著害怕。
終于,不知多少回合之后。
朱棣終于打累了,氣也出了大半,也不能殺了他,依舊還沉著臉,厲聲大罵:“朕寵溺你過頭。
“若今日還放縱你,不知你還要做出何等不知天高地厚的事來,幸虧你還有些腦子,朕限你十日,將這些銀兩歸還國庫,再滾回北平去!”
“父皇…十日…”
“滾吧!”
朱高燧衣袖蒙著臉出了大殿,幸虧他激靈,在大殿上就坦白了,三日弄到二十萬兩,只能找二哥了。
另一頭。
朱瞻墉和吳中走在左順門宮廊。
“趙王……唉,幸虧他坦誠,陛下看在父子情分上,不為難他,若他膽敢隱瞞下去,讓都察院查出來,只怕,是要廢黜了。”
被廢黜?
傳聞朱棣常年騎馬征戰(zhàn),而常年騎馬對部分男子前列線有損傷,且不論真?zhèn)危首娑贾挥腥齻€兒子。
后宮嬪妃雖多,卻已不會再生子嗣。
與朱允炆削藩相比,朱棣對朱家藩王算仁慈的,縱然廢黜,也有可能召還。
廢黜就廢黜吧。
這不正是我想要的結果嗎。
朱瞻墉笑了。
往前走了一段,吳中要去文淵閣,分別之前叮囑朱瞻墉要好好讀書,朱瞻墉自是沒聽進去,往前走了幾步,瞧見豐神俊朗的解縉。
他不是被疏遠了嗎?
此刻入宮定是受皇祖召見,朱瞻墉感覺他有些不同:“本殿聽解公閉門,不見客,想透徹了?”
解縉朝朱瞻墉作揖:“下官愧,于家中偶有所悟,開門授學,這些時日,門生踏破門庭,少暇進宮。”
百家之鳴落到了解縉身上。
朱瞻墉反應再遲鈍,此刻也已經(jīng)回味過來,京城一直沒有動靜,原來在解府。
解縉豁達笑笑:“殿下,近來可有好好讀書?”
“當然有?!?p> “讀什么?”
“呂氏春秋”
“那就來論論費無忌之事吧?!苯饪N頗有替女兒一雪前恥之意。
你肯定以為我答不上來。
朱瞻墉垂頭深思,一副搜刮學問的樣子,開口:“費無忌是楚平王的臣子。
“因忌恨太子健,挑撥父子二人,致使太子健離開楚國,若解公想問這是什么道理,應當是,知并不難,難的是行,君主都知道重用忠臣良將,疏遠奸佞小人的道理,真要擇善而行,何其難矣?”
解縉眸子澄澈,笑了:“下官去陛見了?!?p> 成圣的標準是什么。
門人弟子眾多,啟蒙新的思想學問,還是對世人影響,亦或者由后人來評判。
孔子成圣。
一來是為政以德,儒學被尊為治國的帝王之術,二來對百姓教化極深,影響之廣,至于解縉。
朱瞻墉不知道。
反正應當是落在解縉身上了。
PS:一如既往求追讀和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