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靖康雪

一百九十九 危急關(guān)頭,李綱扛起了重擔

靖康雪 御炎 2754 2015-10-15 07:27:49

    宣和七年的春節(jié)如約而至,靖康皇帝趙桓正式下詔書改元靖康,緊接著第二天,大年初二,金軍全體渡過黃河的消息就傳來了,他們是用小船渡過黃河的。

  與此同時,一支金兵鐵騎火速朝著開封奔襲而來,沿途沒有任何阻礙的消息也傳達到了,消息傳進開封城,初三的晚上夜漏二鼓時,趙佶帶著老婆、皇子、帝姬,出通津門坐船南逃。

  這次的逃跑實在太突然了,不僅僅其他人沒有心理準備和生理準備,連趙佶本人也沒有準備,準備了那么久,就是沒準備好出發(fā),所以倉促之間,他只帶出來了一個親信,是蔡攸,還有幾個太監(jiān),連一個侍衛(wèi)都沒有。

  剛開始時坐船,但是開封附近水流平緩,實在太慢了,又雇了一坐小轎,小轎還是慢,想想金軍是騎馬的,這樣的速度對比,他能逃出去多遠?思來想去,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還是決定繼續(xù)乘船,昏夜之中,他們搭乘了一條搬運磚瓦的小船,這時趙佶和皇后已經(jīng)餓得不行了,可是御膳房沒跟來,啥吃的也沒有。

  一個船工很好心,分給了他們一個炊餅。

  若在往日,習慣了精致美食和錦衣玉食的趙佶根本連看都不會看這個炊餅一眼,覺得看了都是臟了眼睛,尊貴的女人皇后更是連聞都不想聞一下,覺得聞一下這種豬食都會導致呼吸道感染,但是這種情況下,腹中饑餓的他們已經(jīng)顧不得身份的尊貴,再者說了,他們也沒有報出身份。

  下等人的劣等食物在此時卻是如此的美味,大宋朝最尊貴的兩個人今生今世第一次吃到了這樣的食物,一口一口慢慢地咀嚼,感受著食物慢慢的填補了胃部的空缺,那種滋味,真的很美妙,畢竟從生下來的那一刻開始,趙佶就不知道什么叫做餓。

  這是趙佶一生中少有的傳奇浪漫之夜。

  他經(jīng)歷了坐船、改轎、再坐船、吃炊餅之后,在雍丘附近再次上岸,這一次騎一匹名叫鵓鴿青的御騾,向睢陽飛奔,直到雞啼時分才看到了一點點的燈火。

  濱河小市到了。

  在這里,他們很幸運的得到了一位好心老婆婆的招待,此時大宋朝最尊貴的人們已經(jīng)饑寒交迫,所以他們對于這位老婆婆很是感激,也不知是什么樣的心思和想法,徽宗竟然非常的輕松幽默,老婆婆問他是哪里人,他這樣回答——“趙姓,居東京,已致仕,舉長子自代?!?p>  聽他這么說,衛(wèi)士們都笑了,趙佶看了他們一眼,自己也笑了。

  他笑了。

  對,沒錯,他笑了。

  金兵飛馳而來,宋兵一潰千里之際,他笑了。

  金兵卷起風暴而來,繁華而脆弱的大宋即將遭遇浩劫之際,他笑了。

  金兵帶著無窮無盡的貪婪和殺意襲來之際,大宋子民慘遭屠戮之際,他笑了!

  天明時分,他們到達了商丘,這里是宋代四京里的南京,這一夜趙佶足足馳騁數(shù)百里之遙,在這里,饑餓的趙佶胃口大開,身上帶著的錢財終于有了用武之地,他突然很想在早餐時吃魚,為此他親自到市場上去買,和賣魚人互相砍價,他覺得他是歷史上第一個恐怕也是最后一個親自買東西還砍價的皇帝,他覺得很快樂,他覺得很驕傲,他覺得生活重新變得清新。

  這比起他日復一日的在那個皇宮里面做皇帝要好得多了。

  或許出來走走也真是不錯啊……

  他或許已經(jīng)忘記了自己出來是為了什么,為什么而出來,是公費旅游還是偷得浮生半日閑?這都無所謂,開心就好,開心就好。

  他快樂,他開心,他輕松,他像一只初次見到世界之美妙的小動物,睜著天真無邪的眼睛,看著這個世界……

  他已經(jīng)選擇性的遺忘了他身后的開封城,和他的子民們。

  而此時此刻,開封城里面也亂作一團,跟人精一樣的大宋臣子們?nèi)巳硕记宄?,趙桓這位皇帝是怎樣誕生的,他是如何登上皇位的,他的產(chǎn)生又意味著什么,他的職責是什么,義務(wù)是什么,權(quán)力又是多少……更重要的是,金兵距離開封城還有多久……是否有人可以抵抗一下……

  在所有答案都指向了一個詞語“絕望”以后,所有“明白”人都毫不猶豫的選擇拋棄趙桓和他的新政府,往南逃竄。

  李綱在這種情況下再次逆著歷史的潮流,走向了皇宮之內(nèi),去見剛剛處置完六賊的新皇帝,他打算勸說這位年輕的新皇帝鼓起勇氣,學習他的先祖真宗皇帝趙恒,御駕親征,現(xiàn)在想想,如今的大宋,和當初的大宋何其相似?當年我們可以力挽狂瀾,現(xiàn)在一樣可以!

  我的陛下,鼓起勇氣,你并不孤單,你并不孤單??!

  新皇帝鼓起勇氣,下達詔書,官家將要仿效真宗陛下故事,御駕親征,迎戰(zhàn)金寇!

  多么振奮人心,在這種生死存亡的關(guān)頭,滿城百姓惶惶不安,朝廷大臣大多數(shù)南逃,整個開封城就像是世界末日一般,而突然間新皇帝如此振作,可以說是點燃了大眾的希望之火,甚至可以說,是點燃了漢人生存的信心,開封城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安穩(wěn)下來。

  然而,錯誤經(jīng)常重演,正確卻非常罕見,李綱不是寇準,欽宗皇帝也不是真宗皇帝,僅僅不到半日,他通過特殊渠道打聽出來,又有新的詔書即將頒布——皇帝不親征了,皇帝要立即出城逃跑,到襄、鄧去避難。

  李綱愣了一下,大腦變成一片空白,他什么都想不到,什么都不想去想,皇帝朝令夕改,反復無常,視詔書如兒戲,視承諾如無物,既然如此,干脆一開始就逃跑好了,為何還要頒布抵抗詔書?李綱覺得自己被騙了,被耍了,熊熊燃燒的怒火驅(qū)動著李綱沖向議事大廳。

  按照宋朝的規(guī)矩,這個時候,除了宰執(zhí)大臣,別的臣子是不可以進入議事大廳打擾皇帝和宰執(zhí)大臣們商議國家大事的,宮門外的衛(wèi)士攔住了李綱,要他遵守規(guī)矩,李綱怒火萬丈,大吼道國都要亡了,還要什么規(guī)矩!

  他進去了,他沖進去,推開議事大廳之門,見著了高高在上的宰執(zhí)大臣們——這些人號稱是傳說中立于世界文明之巔的、禮儀之上邦的國家的最高首腦,高貴不可方物,代表人是白時中、李邦彥,這兩個人是當時宋朝的百官之首,就是他們勸趙桓逃跑的。

  很顯然,李綱的突然出現(xiàn)讓這些擁有高貴氣質(zhì)的人們很難接受,李邦彥和白時中大怒斥責李綱,讓人把李綱拖出去,李綱憤怒的走上前,怒視李邦彥和白時中,然后看向了欽宗皇帝趙桓,那個被自己寄予無限希望,卻又讓自己如此絕望的人。

  “陛下,您父皇把社稷交托給您,你一走了之,這合適嗎?”李綱耐著性子,站在了道義的最高峰,質(zhì)問皇帝,也在質(zhì)問李邦彥和白時中,這句話,任何人都無法反駁,孝義二字,被這句話詮釋的完美。

  欽宗皇帝啞口無言,不知如何說,而此時白時中站了出來,指著李綱怒喝道:“李綱!我問你,你覺得京城守得住嗎?!”

  歷史上和現(xiàn)實中,總會有這種人,他們對外面非常懦弱,對內(nèi)部卻極端血腥強硬,大到各個朝代晚期的當政者,小到某些窩里橫的普通人,他們在某些情況下大怒時的嘴臉非常好玩。

  李綱冷笑一聲,反問道:“天下城池還有比京城更堅固的嗎?京城是太祖皇帝親自營建的,你是想質(zhì)疑太祖皇帝營建之城池不夠堅固?更何況宗廟百姓都在這里,舍此而去,到哪里可以安身立足?就別說此時金軍臨近開封,這時出逃,能跑得過金軍的騎兵快馬嗎?”

  每一句話都直接戳在白時中的心窩子里面,白時中無法反駁,可是他是進士出身,他本身的才華是無法否認的,這些人最強大的能耐就是顛倒黑白,所以,他轉(zhuǎn)而開始對開封城防上的漏洞進行批判,當然,他承認這些不是太祖的錯誤,而是后來的后人因為某些原因而造成的。

  這個后人,大家都知道說的是誰。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