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陽朝新東方
余昭跟余糧使了個眼色,倆人悄悄跟出去,她還記掛著明年開連鎖店的事,恐怕王癩子老婆這回來要說的事和連鎖店有關(guān)。于是她沒有道德的扒在門上偷聽,偷聽她也不是沒有思想負擔,還是需要給自己洗腦,哎呀,我是小孩子,調(diào)皮點沒什么的,要是和開店的事無關(guān),我就不聽了。
聽了一會,講的全是王癩子的壞話,她也就失去了興趣,打算走開??陕牭酵醢]子老婆說:“他說什么都不肯讓我出去做事,我估摸著,他是想著我出去了,家里的事就沒人照料了。”
余糧翻了個白眼,誰都知道王癩子又懶又饞還好賭。
她附在余昭耳邊:“這樣的丈夫,為何不離開他?”
余昭也想,為何呢?設身處地的想想,其實并不難理解。陽朝封建制度對女性的束縛幾乎是天然的,雖說鄉(xiāng)野人家的女人比起大戶人家還是自由許多,但夫為妻綱的觀念還是根深蒂固。在這個時代,人往往不被視為獨立的有思維的人,而是從屬于別人,臣子從屬于君王,子女從屬于父親,妻子從屬于丈夫。這也是王癩子老婆痛苦的根源,從她的為人處世中不難看出她的欲望和野心,可這種旺盛的生命力卻被壓抑了,取而代之的是作為妻子作為母親的責任。
余昭不認為作一個妻子或者母親會壓抑住王癩子老婆的能力,但封建思想帶來的種種規(guī)矩和束縛會。她在此時,突然萌生了推翻封建禮教的想法,她也被自己大膽的想法嚇了一跳,她從重生以來,一直想的是如何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發(fā)展科技,同時不因為樹大招風被人滅了。她當然也認為女孩子應該接受教育,并為之做出了努力,可她之前從沒想過要改變制度,她想做的只是在制度下爭取。
但若制度徹底被推翻呢?若能和前世一樣女子也可自由工作而不是從屬于父母、夫君呢?
這個議題太大了,她也只是隨便想想,即使有這樣的想法,她也不具備那樣的能力。更何況她從來對權(quán)力不感興趣,只想搞錢而已。
余昭把這些亂七八糟的想法丟到一邊。開始考慮招收學徒的事。
考慮到余記食店的菜單,可以分為紅案和白案,一家店配兩名廚師和兩名小工。先一共招十個人試試看,等他們技術(shù)成熟了,大姑姑和娘親就可以不用凡事親力親為了,在家教教學徒,出門巡店管理,也可以輕省些。
于是余昭就發(fā)動余谷,就去村里宣傳,這一宣傳不要緊,村里不管貧不貧戶,沒有不心動的,個個都想來。
村長出面勸:“想去掙錢是好的,可好好的農(nóng)田也不能荒了吧?!?p> 那些貧農(nóng)就應:“幾分薄田,有什么可惜的,守著那點田,一年到頭能餓死人。”
村長還想說什么,可那些人說的也挺有道理,總不能攔著人掙錢吧。
余昭就讓想來的第二日早上都到余家來報名,結(jié)果到了第二日,余家門口熙熙攘攘圍了三四十個人,除了向村長和王炳富這樣家里條件好的,其余的都來看熱鬧了。
余昭對著人群:“先說好,到咱們這廚師班來,可不是來享福的,事情多,又苦又累。若功夫不到家,還未出師的,是不給工錢的?!?p> 這待遇倒和其他的學徒?jīng)]什么差別,因而眾人只是點頭。
知道大家都心動,余昭就跳過畫餅環(huán)節(jié),開始勸退一直不堅定的:“想清楚了,確實想掙這份錢,吃得了苦受得了累的,就留下來,這份差事掙的并不多。若家里還有田地可耕,也能養(yǎng)活自己的,便散了吧?!?p> 有幾個想著余家又要做散財童子的便青著臉回家了。
“若家中有些薄田,來了怕耕不了管不著的,可以賣給我家,我都收了?!?p> 賣田是大事,人群一下就鬧哄起來。
“我若賣了田,你們這食店又倒了可怎么辦?豈不是無處可去?”
“那便做佃農(nóng)?!?p> 不到迫不得已,農(nóng)民們是不肯賣地的,于是又走了幾個人。
余昭這次一改辦學時的大方,又強硬又摳搜,讓一早起來便往余家趕的村民們大失所望。幾人都嘖嘴:“怪不得人家掙錢呢,真小氣?!?。
余谷的臉有些掛不住了,他拉過余昭小聲問:“是不是太嚴苛了些?”
余昭笑著擺擺手,咱們?nèi)f惡的資本家是這樣的,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但是自己的生意一定要把錢花在刀刃上,切不可招來那些又懶又饞的。若都招來了,到時候又趕走,只怕仇恨更大。
余谷見女兒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嘆了口氣。
最后只剩了十七八個人,余昭又從里面選了十個身強體壯的,看上去吃苦耐勞些的,約好年后初八到村口集合。這十個里都是貧農(nóng),有的是兩口子,有的家里甚至只有幾分田。
王癩子老婆在一旁說想來,可還沒說服她丈夫。
余二嫂安慰她:“沒事,你想來時便來,隨時都有你的位子?!?p> 王癩子老婆:“嘻嘻,就知道你靠得住?!?p> 過了幾日,恐怕是和家里商量過了,廚師班的幾家都說要賣田。
“也不全賣完了,只是反正是薄田,也就索性賣了些,若做了廚師掙了錢,再去別處賣好田便是?!?p> 余昭:“難為你們相信我,愿意跟著我們家創(chuàng)業(yè)。我家便按市價高五成買下,也好稍微安安你們的心。”
幾家聽后都歡喜,道是余家體恤,沒有不感激的。
余家這下又收了七八畝薄田,因是年下了,官府也忙,再也懶得去交契書,就立了私契,請村長做了見證。
這些學徒收了賣田的錢,又想著能跟著余家做事,高高興興過了個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