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太尉嚴令
“我只問你,這封信是誰叫你寫的?”
穆圣嚴從劉漢元手里接過了信,又輕輕的折好放進信封,再放入懷中,這是非常重要的證據(jù),必須要保存好了。
“不能說,我不能說?!?p> 劉漢元捂著嘴巴,瘋狂的搖頭,他還記得那個人對他說過的話,若他敢泄露一個字,就會將他剝皮抽筋,暴尸荒野。
他不想死,他想活著。
“你想清楚了,你若不肯說,我將不再保護你的安全。從這個門出去,你猜你會是個什么死法?”
穆圣嚴一雙眼睛猶如鋒利的匕首一般盯在他的身上,劉漢元只覺得此刻的自己快要被這凌厲的目光凌遲處死了。
“你,你到底是什么人,為什么要查那個案子?”
劉漢元看著穆圣嚴英朗不凡的臉龐忽然想到了武英侯,那時候的武英侯騎在高頭大馬上,銀白色的戰(zhàn)甲襯得他格外英武,再配上一把三尺長的大刀,簡直是戰(zhàn)神在世。
可就是這樣一個守衛(wèi)邊疆的將軍,遭奸人陷害,落的家破人亡。
他在得知那人要對付武英侯的時候,不是沒有退縮過,可到底還是因為錢財迷了心竅。
眼前的這個人像極了武英侯,他是武英侯的后人嗎,他是要為武英侯報仇嗎?
“到底是什么人讓你寫的信?”
穆圣嚴逼近了幾步,冷冷看向劉漢元。
“我,我……”
劉漢元拿不定主意,他想說又不敢說,“我說了,你能保我不死嗎?”
“呵,你是此案最重要的證人,我怎么舍得讓你死?!?p> 穆圣嚴眉角微微上挑,嘴角露出一個淺淺的笑,但他渾身上下散發(fā)著的氣勢,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劉漢元不停的顫抖著,他真的是武英侯的后人,他真的要為舊案昭雪。
“我不知道他是誰,我只知道他是武英侯身邊的人。”
劉漢元望著穆圣嚴銳利的眼睛,不敢撒謊。
“武家軍的人?”
“不可能,武家軍的人不可能背叛老將軍!”
穆圣嚴和李敏啟同時出聲。
方希靈左右看看,她感覺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要發(fā)生,而這件事跟穆圣嚴有關(guān)。
“武家軍的人嗎?他有其他特征嗎?”
穆圣嚴想,當初是因為武英侯泄露行軍圖才會被坐實叛國罪名,若不是他泄露行軍圖,那就是武家軍其他高階軍官。
到底會是什么人呢?
“我不知道,他蒙著臉,拿著銀子來找我。拿到信,他就走了,我根本就沒看到他的臉?!眲h元仔細回想,確實想不起他有何不同。
“對了,他應(yīng)該是武英侯身邊的人,因為他拿來的是武英侯親筆批注的兵書。那本兵書寫的十分詳細,武英侯寫了了他參與的所有戰(zhàn)役的勝敗細節(jié),那本書早就被人翻舊了。我想那書肯定是老侯爺經(jīng)??吹?,能拿到這本兵書的人,肯定是侯爺身邊的人?!?p> 穆圣嚴聽了劉漢元的話,轉(zhuǎn)臉看向李敏啟,像是在詢問他可曾記得這本書。
李敏啟是大公子的親衛(wèi),對于老將軍的事,他知之甚少,只是搖搖頭,表示不知道。
穆圣嚴默默地從劉漢元的房間里退了出來,當初,武英侯府牽扯到叛國大罪,武家人全被處死,就連府里的下人也被發(fā)賣到全國各處。
他該如何處找到這個出賣武家的人呢?
方希靈看出他的心情不好,也不說話,只是默默地跟著他,緊緊握著他的手,讓他知道,無論發(fā)生什么事,她都會在他身邊。
穆連和李敏啟交待好了后續(xù)的事情,也跟了出來。
“你覺得武家軍里什么人最可疑?”
穆圣嚴的目光看向李敏啟,他是那件事的當事人,當初的情況只有他最清楚。
“公子,你可能不知道。武家軍不同于其他軍隊,是因為武家軍的每一個人都是心甘情愿投奔老將軍的。他們有些人受過大人的恩惠,有些人是因為仰慕大人,有些人是因為家人都死在了戰(zhàn)爭中??傊?,他們都是絕對忠心于侯爺?shù)摹!?p> 李敏啟神情激動,他怎么也不愿相信武家軍里會出現(xiàn)叛徒。
“你還記得西疆那一場戰(zhàn)亂嗎?能詳細說一遍嗎?”
穆圣嚴思考良久,若是按著李敏啟的話說,武家軍的人不會輕易出賣武英侯,那或許是因為其他原因,又或者是外面什么人做的?
“那時,魏國的勢力日趨增強,直到明憲五年,魏國皇帝終于等不住了。西疆的邊境暴亂不斷,武英侯帶領(lǐng)武家軍與魏國人斡旋數(shù)年。正是因為武英侯的堅守,阻擋了魏國南下的腳步……”
李敏啟將當時的國情徐徐說來。
武英侯鎮(zhèn)守西疆十年,保了大夏十年安寧。
因為這十年,武英侯的名聲一日大過一日,甚至有人聯(lián)名上書要封武英侯為中州王。
何為中州王,就是做上京城的王。
從古至今,從來沒有任何一個皇帝將一國都城封給異姓王做封地。
皇上卻不生氣,他笑著說,只要武英侯打敗魏國,魏國不再騷擾西疆百姓,便可封他為中州王?;噬鲜种匾曔@一場戰(zhàn)爭,他還派了當時御史大夫嚴令做了此次戰(zhàn)役的參軍。
武英侯接了圣旨,再次披甲上陣。
他處心積慮多少年,早就想跟魏國人決一死戰(zhàn)了。其實,他根本不在乎中州王的位置,他只想為西疆百姓掙的一片安寧。
可是,防署還未做好,魏國就提前發(fā)兵了,武家軍雖奮力一戰(zhàn),卻依然死傷慘重。
武英侯覺察到了不對勁,他的每一步計劃,魏國人都像是提前知道了一樣,他欲要查出這幕后的奸細。
皇上的圣旨卻先一步到了西疆,圣旨說,要他趕快回上京去。
武英侯不想在這緊要關(guān)頭離開西疆,皇上卻接連發(fā)了三道圣旨,逼他早日回京。
武英侯只得叫大兒子留在西疆,孤身回上京見皇上。
可是,他在去上京的半路上被人截殺,一場大火燒死了武英侯和他身邊的一百親衛(wèi)。而他的兒子也在此時接到了一份求救信,在接應(yīng)父親的途中被敵人誘捕。
“參軍嚴令?”
穆圣嚴念了一個名字,這個名字他太熟悉了。
這個人就是當朝太尉,大夏最高的軍事長官。
但,他還有另一個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