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770年的杜子美
來到便民市場。
王曉萍買了兩個醬肘子、一瓶白酒。
這是系統(tǒng)要求的任務(wù)物品。
王曉萍首先把任務(wù)物品準(zhǔn)備好。
另外,她想以個人的名義,送給杜子美一些禮物。
從小學(xué)到大學(xué),背誦杜子美無數(shù)首詩詞。
當(dāng)初背詩時,很痛苦。
覺得杜子美不如屈遠(yuǎn)。
你看看人家屈原,給后人留下三天假期。
再看看李杜這些詩人,沒給后人留一天假期,只留下很多晦澀難背的詩文。
這是王曉萍做學(xué)生時的心情。
如今,她經(jīng)歷的事情多了,反而挺佩服杜子美。
在那個兵荒馬亂,吃不飽穿不暖的歲月里,杜子美想的不是個人安危,而是心憂天下百姓。
杜子美擁有純粹的文人胸懷和文人風(fēng)骨,值得敬佩。
王曉萍想表達(dá)她對杜子美的敬意。
表達(dá)敬意的方式,就是送禮物。
這個道理等同于粉絲給愛豆送禮物。
給杜子美送點(diǎn)什么?
送一束花?
送一本書?
送二斤肉?
倒也行。
但是,王曉萍覺得送禮物,最好送人家急需的物品。
她掏出手機(jī),查770年的杜甫在做什么?
查完后,王曉萍表情很凝重。
她買了三袋小米,兩桶純凈水,一箱八寶粥,一箱餅干。
此外,買了一只毛筆,一瓶墨水,一沓宣紙。
把買來的物品放進(jìn)快遞車。
王曉萍坐到駕駛位,一擰車把,電三輪行駛起來。
王曉萍眼前出現(xiàn)系統(tǒng)界面,上面有導(dǎo)航路線。
王曉萍跟著導(dǎo)航走。
出了城,穿過一條山路。
眼前一閃,景色驟然變化。
在電三輪前方10米處,是一個土坡。
土坡上有一座破舊的寺廟。
寺廟房頂塌了一半。
寺廟門口屋檐下,有十幾個衣衫破爛、面如菜色、留著長辮的男女老少,有的坐著,有的躺著。
土坡下面全是土黃色的水。
路旁的小河里,河水溢出路面,滾滾東流。
顯然,這里遭了洪災(zāi)。
快遞車的車輪,被土黃色泥水淹沒一半。
幸運(yùn)的是,電三輪不受影響,可以正常行駛。
導(dǎo)航顯示,王曉萍已到目的地。
王曉萍從電三輪上下來。
破廟門口的十幾個人,齊刷刷看向她,眼神好奇,帶著探究之色,就像在看一個怪物。
王曉萍留著干練的短發(fā),身穿黑紅色快遞服。
這種發(fā)型,這種衣服樣式,他們從來沒見過。
“你是何人?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一個白胡子老頭問。
“你的衣服好奇特,你是胡人嗎?”一個年幼的孩童道。
“我見過胡人,都是大鼻子深眼窩,她的長相不是胡人?!?p> ……
王曉萍禮貌性地點(diǎn)點(diǎn)頭,打斷他們的討論。
“我是路人,一會兒就走,你們不需要知道我是誰。”
她說到正題,“請問,杜子美杜老師是哪位?”
“不認(rèn)識?!?p> “這里沒有杜子美?!?p> 他們這些人,彼此不認(rèn)識。
之所以都在破廟下,是因?yàn)楹樗畞砹?,他們都找高處躲避洪水,巧合之下,聚在這里。
他們沒聽說誰叫杜子美。
杜子美不在這?
不應(yīng)該!
系統(tǒng)導(dǎo)航的地點(diǎn)是這里。
杜子美一定在這。
王曉萍換一種方式尋找杜子美,她高聲道:“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沒人回應(yīng)。
王曉萍再次朗誦,“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還是沒人回應(yīng)。
王曉萍繼續(xù)朗誦,“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p> “咳……咳,你怎么會背我的詩?”
終于,有人回應(yīng)。
在破廟門口西邊的角落,有一個靠著墻的老者。
他全身縮成一團(tuán),腦袋枕著膝蓋,光著腳丫,衣衫破爛,褲子沾滿黃色的泥巴。
他瘦的皮包骨頭,神情萎靡,說話有氣無力,嘴唇干裂。
他沒有一點(diǎn)生命力,如同狂風(fēng)暴雨中搖曳的蠟燭,隨時可能熄滅!
公元770年是杜子美生命的最后一年。
這一年,臧玠在潭州作亂,杜子美為躲避戰(zhàn)亂,逃往衡州,途徑耒陽時,遇到洪災(zāi),餓了整整5天,后被縣令解救。
縣令賞給他一頓酒肉。
挨餓5天的杜子美狂吃海喝,結(jié)果悲劇了,撐死了。
這位偉大的詩人以最寒酸最可憐的方式,走完這一生。
此刻,站在杜子美面前,看著他萎靡的樣子。
王曉萍猜測,如果她不來,杜子美將被縣令解救,然后撐死。
既然王曉萍已來到這里,又有系統(tǒng)的指引,她要改變杜子美撐死的悲慘結(jié)局。
王曉萍走到杜子美面前,“杜老師,有人托我給你送幾樣?xùn)|西,咱們換個地方說話?!?p> 其實(shí),王曉萍最應(yīng)該做的事是,立刻給杜子美一些食物,讓他墊下肚子。
但是,這里不光有杜子美,還有其他人。
其他人也都餓了多日。
他們就像一群饑餓的狼。
如果王曉萍把肘子拿出來,這些人必定蜂擁而上,爭搶食物。
換句話說,如果有人拿著一個白面饅頭,對這些人說,“你們打一架,誰能笑到最后,我把饅頭送給他?!?p> 這些人為了一個饅頭,可能把別人殺掉。
當(dāng)人餓急眼了,就把倫理道德拋到腦后,只剩下了原始的本能,為了吃東西,為了填飽肚子,他們可以做出任何事情,包括殺人。
王曉萍不希望她跨越時空帶來的食物,被這些人搶走。
杜子美搖搖手,語氣虛弱,“我走不動了,你直說吧。”
他餓了整整五天,沒吃一口飯。
又因這些年,他一直顛沛流離,生活困苦,身體早已被拖垮。
忍饑挨餓多日,他已氣息奄奄,生命在鬼門關(guān)徘徊,隨時可能入土。
其實(shí),王曉萍剛才問誰是杜子美時,他想說他就是。
可是,他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
后來,王曉萍連續(xù)朗誦他的幾首詩。
杜子美相當(dāng)震驚。
盡管杜子美在后世的名氣相當(dāng)大,被稱為詩圣。
但是,在當(dāng)下這個時代,他的詩還未流傳開,沒幾個人會背他的詩。
王曉萍一口氣說出他的三首詩,而且是他不同時期創(chuàng)作的三首詩。
杜子美相當(dāng)好奇。
為何這個姑娘會背他的詩?
王曉萍看著奄奄一息的杜子美,心中滿是心疼。
這樣一位憂國憂民、心懷蒼生的詩人,生活卻是這樣的悲慘,連口飯都吃不上,孩子被餓死,他也差點(diǎn)兒餓死。
后來,他沒被餓死,但是,被酒肉撐死了。
可悲!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