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審訊
這時忽然又來一位頭發(fā)花白面容蒼老憔悴的老婦人。
她怔怔地看著地上的慘狀,神色有些呆滯,似乎是嚇傻了,但下一秒,她整個人往后倒了下去,直接昏迷了。
圍觀眾人倏然一陣嘩然,離得更遠了,生怕惹上什么麻煩。
只有她娘那個傻子顛兒顛兒地跑上去,跪坐在地上將其扶靠在自己的懷里,大聲呼喊道:“劉大娘?!劉大娘你怎么了?醒醒!”
“救命!快來人?。 ?p> “行了!別喊了?!?p> 說話的人正是府衙推官大人高少光,他眉頭緊鎖,臉色十分的凝重,冷聲呵斥著。
如此吵鬧難免會擾亂思緒。
陶桃見此急忙上前查看情況,伸手在老人的鼻腔下感觸,而后用力掐住她的人中,時不時輕聲呼喚。
陶母疑惑又卻帶驚訝地看向陶桃的動作,忍不住猜想桃兒從哪里學了來的。
中年男子是劉娘子的丈夫,叫劉榮,和劉娘子一起經(jīng)營一家豆腐坊,劉娘子手藝超群,做出的豆腐軟糯清甜,深受客人的喜愛,每次開市門口總能很快排長隊。
劉榮傷心欲絕,轉眼又見老娘暈倒在地,一時間竟有些不知所措,看了看面目全非的娘子,又看了看昏迷不醒的老娘,躊蹴不前。
官爺?shù)囊宦暫浅?,讓他勉強反應過來,跪在地上磕頭,面如死灰。
“求求你官爺,一定要找到殺我娘子的真兇!我娘子樂施好善,性子爽快開朗,不是能自尋短見之人??!”
高少光冷靜地說道:“是他殺亦或是自殺,需得仵作驗尸之后,再行定奪?!?p> “來人,把擔架拿過來,抬回府衙?!?p> 有認識他的捕快上前剛忙將他拉起,不忍地安慰道:“劉榮,你振作一點,逝者已逝,還是要保重身體,你還有老娘在呢?!?p> 看著他們把尸體抬走,劉榮踉蹌著要跟上去,但又顧及著奄奄一息的老娘。
“娘,你怎么樣?”
悠悠轉醒的老人眼睛半合不合的,有氣無力地念叨著:“阿珍…阿珍呢……”
劉榮眼睛紅腫,黝黑的國字臉上微微慘白,看著母親的狀態(tài),不知該如何開口說娘子已死的致命消息。
劉阿珍娘早死,只有一個爹,早年嫁過來劉大娘憐惜她的沒娘,再加上劉阿珍秉承著嫁雞隨雞,十分的孝敬公婆。
前些年劉阿珍的爹過勞而死,劉榮的爹也因為生病去世,經(jīng)歷過這么多事,劉阿珍和婆母的關系可謂是情同母女。
只是劉阿珍多年未出,劉大娘心中稍有所芥蒂,但也還算是無傷大雅。
豆腐坊原本是劉阿珍的爹在開,是后來她爹死了,劉阿珍接手過來,她在原有的釀豆腐手藝上做了改良,街坊鄰居紛紛贊好。
這些年,劉阿珍把豆腐坊經(jīng)營得很好,生意紅火,日子也跟著紅火起來,
除了沒有孩子這點遺憾外,一家三口和和美美。
“劉榮!為了了解事情經(jīng)過,你跟我們?nèi)ヒ惶烁??!?p> 劉榮也不用糾結了,有捕快前來將他帶去府衙審問事情經(jīng)過。
“這到底是什么情況?”
“劉娘子好好的怎么會死在這湖里?難不成是失足落水的?”
“誰知道啊,說不定是因為一些見不得人的事,豆腐坊在城南街頭,離這望陽湖有三里路呢,再怎么早也不會走到這里?!?p> “你這么一說,倒是有些道理?!?p> 路人指手劃足,議論紛紛地樣子,讓躺在地上的劉大娘瞬間臉色更差了,指著他們嗚嗚咽咽,一雙渾濁的眼睛射出金光。
“你們、你們這群滿嘴噴糞的潑皮!”
“腌臜惡濁的貨色!給、給老娘滾!”
劉大娘脾氣不大好,早些年更是罵街的一把好手,只是年歲見長,越來越收斂了而已。
路人被罵得不屑地冷嘲了一聲,施施然地離開。
一直躺著也不是個事,陶桃道:“劉大娘,我們先起來,然后去府衙看看是什么情況?!?p> 陶母才反應過來,贊同地附和,兩人合力將其扶起來。
人走后,劉大娘又哀哀戚戚地哭了起來。
在陶母的安撫下,三人一步步走向府衙。
府衙尸所。
兩個捕快將尸體放在木板子上,兩刻鐘后,仵作將驗尸結果呈上去給了推官高少光。
審訊室,高少光手拿檢驗結果,開始對死者的丈夫劉榮例行審訊。
劉榮坐在椅子上,頭發(fā)凌亂,眼睛紅腫哭得滿是血絲,面如死灰,就像是靈魂被抽離一般。
巨人觀的尸體很不好驗,再加上泡在水里,能得到的有效信息少之又少,目前只能是從死者身邊的人查起,
“你是什么時候發(fā)現(xiàn)劉阿珍不見的?期間為什么沒有報官?”
他目光炯炯地看向他,觀察著他的反應。
聽完,劉榮開始嗚嗚咽咽的哭了起來:“都是我的錯,要不是我和她吵架,她也不會一氣之下走了?!?p> “說清楚!”
高少光敲了敲面前的桌子。
“我和娘子成親這么多年,一直無所出,我也不甚在意,可我娘子一直耿耿于懷,郁結于心?!?p> “前段時間又和我提到要我納妾的事宜,但是我的心里只有我娘子,我不愿聽從她建議,后面發(fā)生了幾句口角……”
三天前晚上,劉氏豆腐坊。
劉榮在一旁磨著豆子,劉娘子則在旁側盤算今日的賬。
這時的劉大娘不知從哪里弄來的大補藥,黑乎乎的一碗端給劉娘子喝。
劉娘子念及婆母苦心,雖然面帶難色,但是還是喝了下去。
劉大娘端著空碗走后,她抿著嘴里苦澀腥臭的味道,又想到別人對她的指指點點,忽然雙眼涌上熱淚。
一旁的劉榮沒有聽到算盤的聲音,不經(jīng)意見抬頭看去,卻見娘子又在哭泣,不免心疼,走過去抱在懷里安慰。
哪里知道懷里的娘子語出驚人,再一次說到納妾的事情。
天朝律法,平頭百姓夫婦之間,如果男子年過四旬還未有其子嗣,可納妾一名。
雖然需要拿出家里的大半積蓄,但是為了劉家的香火,她愿意出這個錢,也愿意和其他人共侍一夫。
劉榮臉色不太好:“娘子,且不說我才三十七,即便已經(jīng)四十,我也不愿納妾,我的心里只有你一個人,其他人的風言風語莫要放在心上?!?p> “日子是我們自己過的,你為什么總是要在意外界的看法?你這樣把我這個夫君置于何地?”
“我都是為你好,為你們老劉家好,我容易嗎我?!”
聽到他居然在指責她,不懂自己的良苦用心,劉娘子又開始嗚嗚咽咽的哭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