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著月上黃昏,柔和的光芒掛滿枝頭,落下無數(shù)的斑駁倒影,便到了眾人一一離開月室殿的時候了。
柔妃身懷六甲不便侍寢,有些薄醉的皇帝便在我的攙扶下,來了長樂宮。我服侍著皇帝沐浴更衣,上了床之后看著他入睡,面對著他有幾分年老的面容,縱然依舊俊朗豐神,到底平添了幾條皺紋,心中甚為柔妃不安:
今時今日,諸妃所言,固然不假,然則高處不勝寒。只怕無數(shù)人在背后嫉恨得牙癢癢,直欲將柔妃剝皮抽筋。
白孔雀下賜中安宮之際,縱使端居在徽音殿正座之上的皇后亦顯出幾分驚異之色,脫口而出,直言道:“怎么,陛下不打算自己飼養(yǎng)么?”
皇帝聞得此言,只簡單一句解釋,“柔妃身份高貴而好客,中安宮時常有嬪御來往,將白孔雀賜予她,只怕受益者甚多。”
皇后似此時方明白過來,恍然大悟,順勢連連道:“陛下所言甚是有理?!?p> 固然如此說,到底皇后乃御殿之主,白孔雀飼養(yǎng)在徽音殿內(nèi),亦可供諸妃欣賞,為何非要賜予柔妃,令其成為眾矢之的?
柔妃已然身懷六甲。若她此番順利誕下一名皇子,只怕來日定會躋身帝妃之尊。我心下寥落之際,亦隱隱擔(dān)憂今時今日已然有失寵的跡象,一時無一附加的憂愁令我耳畔格外靜謐。
回過神來,身旁傳來皇帝平和均勻的呼吸聲,一聲聲,漫長而悠遠(yuǎn),仿若云間白鶴、梧桐落鳳,相去甚遠(yuǎn),仿若蓬萊仙境一般飄渺。
是夜乃月光鳴凰之夜,堪與中秋之月相提并論,傅貴人慶賀筵席之后,諸妃之中,隱隱流傳出是夜乃吉兆之說。
柔妃亦作了一篇《月賦》以記懷:
陳王初喪應(yīng)劉,端憂多暇。綠苔生閣,芳塵凝榭。悄焉疚懷,不怡中夜。乃清蘭路,肅桂苑;騰吹寒山,弭蓋秋阪。臨浚壑而怨遙,登崇岫而傷遠(yuǎn)。于時斜漢左界,北陸南躔;白露曖空,素月流天,沉吟齊章,殷勤陳篇。抽豪進(jìn)牘,以命仲宣。
仲宣跪而稱曰:臣東鄙幽介,長自丘樊,昧道懵學(xué),孤奉明恩。
妾妃聞沉潛既義,高明既經(jīng),日以陽德,月以陰靈。擅扶光于東沼,嗣若英于西冥。引玄兔于帝臺,集素娥于后庭。朓警闕,魄示沖。順辰通燭,從星澤風(fēng)。增華臺室,揚采軒宮。委照而吳業(yè)昌,淪精而漢道融。
若夫氣霽地表,云斂天末,洞庭始波,木葉微脫。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瀨;升清質(zhì)之悠悠,降澄輝之藹藹。列宿掩縟,長河韜映;柔祗雪凝,圓靈水鏡;連觀霜縞,周除冰凈。君王乃厭晨歡,樂宵宴;收妙舞,馳清縣;去燭房,即月殿;芳酒登,鳴琴薦。
若乃涼夜自凄,風(fēng)篁成韻,親懿莫從,羈孤遞進(jìn)。聆皋禽之夕聞,聽朔管之秋引。于是弦桐練響,音容選和。徘徊房露,惆悵陽阿,聲林虛籟,淪池滅波。情紆軫其何托?訴皓月而長歌。歌曰:
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臨風(fēng)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
歌響未終,余景就畢;滿堂變?nèi)?,回徨如失。又稱歌曰:
月既沒兮露欲晞,歲方晏兮無與歸;佳期可以還,微霜沾人衣!
陳王曰:“善?!蹦嗣鼒?zhí)事,獻(xiàn)壽羞璧。敬佩玉音,復(fù)之無。
柔妃文辭才華一時廣為傳頌,叫皇帝對其另眼相待。原本不過為著舞樂才情而得寵的柔妃一時之間憑此一篇而叫皇帝格外心疼、寵愛。
似乎自入宮以來,柔妃所遇之事,皆與明月有聯(lián)系:初入宮那歲的中秋宮宴,她一支月舞晉為婉儀;之后便系所居月室殿,以月為名;今時今日又做《月賦》,可見何等淵源。
論及“月”之一字,御殿之中,有一玄月亭,毗鄰中安宮附近的泛羽亭,可見亦與柔妃有些許關(guān)聯(lián)。
玄月亭建成伊始,前朝詩人曾作一首,以作紀(jì)念,詩中滿是蕭索、零落之感:
古寺蕭然傍御溝,夕陽喬木使人愁。
煙霞冷落殘僧夢,歲月崢嶸破塔頂。
黃鳳羽歸飛鳥雀,杜鵑花開牧牛羊。
神松憶德繁華日,豈意如今春似秋。
春日似秋日,詩人此時定孤獨一人,物是人非,觸景思人,想必此時所愛之人已離她遠(yuǎn)去。一片凄涼正系詩人內(nèi)心的寫照。
柔妃喜好歌舞,當(dāng)日得見玄月亭此番美景,自然不會錯過如此良機(jī),故而起了興致,夜夜前往玄月亭,修煉凌波舞。
月舞固然美好,終究太過耗費錦衣華服、珠連環(huán)佩,不如凌波舞這般隨心所欲,合襯各色衣裳,不必過分講究。
為著柔妃的凌波舞,皇帝早早有一詞贊:
原是昭陽宮里人,驚鴻宛轉(zhuǎn)掌中身,只疑飛過洞庭春。
按徹梁州蓮步穩(wěn),好花風(fēng)裊一枝新,畫堂香暖不勝春。
又詩曰:
紅牙摧拍燕飛忙,一片行云到畫堂。
眉黛促成游子恨,臉容初斷故人腸。
榆錢不買千金笑,柳帶何須百寶妝。
舞罷隔簾偷目送,不知誰是楚襄王。
俗話說得好: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另有一話:禍從天降。一旦禍?zhǔn)聦⒔v使即將生產(chǎn),只怕亦會牽連其中,一并遭殃。
麟德十四年,夏日炎炎之時,御殿之內(nèi)忽而刮來一陣狂風(fēng),不知何處系源頭,然則風(fēng)力正盛,傳出了一則驚世駭俗的緋聞:御殿之內(nèi),嬪御、宮人之間流傳出一首十香詞,暗中比喻一位嬪御紅杏出墻,與人私通,且珠胎暗結(jié)多時。此十香詞雖不曾點明到底系何人,亦無人得知私通者系何人,御醫(yī)還是羽林衛(wèi),到底滿足了御殿之內(nèi)無論嬪御還是宮人的私心,個個坐立上觀,充當(dāng)看一出好戲,只看日后如何發(fā)展。
早些時候,正屬寥寥無幾之人知曉、口耳相傳之際,凌合已然探聽了消息,將其寫在宣紙上。
我甫一聽聞,嗤笑一聲,仔細(xì)瞧了,十香詞如下:
青絲七尺長,挽作內(nèi)家裝。不知眠枕上,倍覺綠云香。
紅綃一幅強(qiáng),輕闌白玉光。試開胸探取,尤比顫酥香。
芙蓉失新艷,蓮花落故妝。兩般總堪比,可似粉腮香。
蝤蠐哪足并,長須學(xué)鳳凰。昨夜歡臂上,應(yīng)惹領(lǐng)邊香。
和羹好滋味,送語出宮商。定知郎口內(nèi),含有曖甘香。
非關(guān)兼酒氣,不是口脂芳。卻疑花解語,風(fēng)送過來香。
既摘上林蕊,還親御苑桑。歸來便攜手,纖纖春筍香。
風(fēng)靴拋含縫,羅襪卸輕霜。誰將曖白玉,雕出軟鉤香。
解帶色已戰(zhàn),觸手心愈忙。那識羅裙內(nèi),消魂別有香。
咳唾千花釀,肌膚百合裝。無非瞰沉水,生得滿身香。
十首詩分別對應(yīng)女子發(fā)、乳、頰、頸、舌、口、手、足、玉體及肌膚,叫閱者觀之,面紅耳赤。
一眼看下來,滿目皆是艷色靡靡和色濃旖旎,我亦不能自己,趕忙取濕帕覆面,一壁叫倚華將其燒了。一時察覺不對勁兒,又?jǐn)r下了倚華,吩咐凌合請來折淑妃、權(quán)德妃并斂敏,與她們一同商議此事。然則她們?nèi)说搅宋囱氲?,只覺此事荒唐可笑,置之不理。如此一來,我若聲張旗鼓以待,只怕顯得大驚小怪了,故而此事最后不了了之。孰料正為這一時的疏忽,竟賠上了柔妃的性命。
自麒麟送子一事后,有孕以來,柔妃胎氣甚好。而后為著皇后看重,御殿諸妃固然有所耳聞,到底個個皆瞞著柔妃,以免影響胎氣,有礙生產(chǎn)??上?,御殿之內(nèi)哪一日少得了流言蜚語?不過短短數(shù)月,到了六月二十二,柔妃生辰這日,皇后特意日日親身照看的月室殿內(nèi)經(jīng)由依修媛之口,傳入了這十香詞。
柔妃身懷六甲,將近臨盆,是日正值她的生辰,依照帝后的意思,自然是要好生操辦,故而御殿之內(nèi),無論品階大小,各個嬪御皆盛裝前來赴宴。一時之間,中安宮儀門內(nèi)的庭院里頭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柔妃身為東道主,自然盛裝出席。
淡紫色折枝杏花圖案的明緙絲單絲羅輕紗宮裝穿在身上,臂間挽著一條水藍(lán)色純金線遍繡杏花鏤空刺繡的鮫綃披帛,微風(fēng)之下盡顯出色之姿,凌云之容,縱使腹大如斗,依舊可見飄逸灑脫形態(tài),直教人耳目一新——她素日喜好素雅的衣著,今日這般瑰麗,可見內(nèi)心實在歡喜。
眉間一朵花鈿,描成杏花模樣,加以紫色金粉點綴,愈加顯得她氣質(zhì)出塵,仿佛雪中紫梅,傲然凌霜。耳垂上掛著皇帝欽賜的一對金鑲羊脂白玉杏花琢天云七寶耳墜,襯著水藍(lán)色鮫綃披帛越發(fā)清澈明亮。
梳的依舊是與那年中秋一模一樣的朝月髻,遍插十二支纖細(xì)潔白而溫潤雅致的杏花玉簪,仿佛時刻散發(fā)著芬芳。杏花玉簪上的銀線隱隱流出皎潔之光,在是夜月華的柔和襯托下,光輝影珞猶如嫦娥現(xiàn)身。
月上柳梢頭,酒過三巡之后,依修媛已然粉面含春,有了幾分醉意,隨口道出,“若非了解妹妹的品性,只怕妾妃會以為那十香詞上寫的是柔妃妹妹你呢?!备σ怀隹?,在場所有人皆鴉雀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