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時代的開啟,是以三家分晉為標志,從此之后,華夏大地進入了以統(tǒng)一為目的的大爭之世。大爭之世,以生存為第一目的,為了自己的強大,為了消滅掉敵人,魏國第一個開始變法,主導變法的便是李悝。
隨后,韓國申不害變法,楚國吳起變法,秦國商鞅變法,由法家主導的變法浪潮席卷七國。在這場大變革中,奴隸制瓦解,世卿世祿制崩潰,對于七國之人來說,這是自三皇五帝以來三千年未有之大變。
盧象升的朋友名叫胡振江,字濤起,此次受盧象升的邀請同去中陽縣上任。一般而言,每一個縣令上任都會帶上自己的心腹師爺,以免自己被架空,但盧象升太年輕,沒有什么真正的心腹,便把自己的同窗好友胡振江帶上。
胡振江是江西人,同王守仁乃是一省之人,不過,王守仁雖是江西人,陽明心學也是在江西悟出的,但陽明心學卻是在浙閩一帶發(fā)揚光大的,并分出不同的流派,各流派都有自己對陽明心學的理解。
胡振江在去福建求學時,受到泉州學派的影響,而這一學派又頗為尊崇李贄,吸取了不少李贄的思想。李贄活著的時候被稱為狂士,就在于他的思想在這個時代十分奇特,李贄認為人當為自己活著,要相信自己,漫天的神佛皆不可信。
這對于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來說可能很容易,但李贄是出生在一個回民家庭中,這就很難能可貴了。當然,李贄更為深刻的思想是否定了皇帝的存在,認為皇帝的存在對天下是有害的。
胡振江受泉州學派的影響,跳出了四書五經(jīng),看到先秦時代的法家變法的事跡,大受震動。張居正的變法過去才三十年,在民間仍舊被人談起,特別是現(xiàn)在大明朝內(nèi)憂外患,有識之士都認為需要變法,以扭轉(zhuǎn)愈來愈下滑的時勢,胡振江就是其中一員。
來到中陽縣,胡振江明顯可以感覺到中陽縣的蕭條,便對盧象升道:“建斗,此地首要的便是恢復生產(chǎn),維持穩(wěn)定?!?p> 盧象升贊同道:“是啊,中陽過了太多的兵和匪了?!?p> “建斗,在路上就多次聽你說這呂梁營,特別是那第三營的把總譚良棟,有機會的話給我引薦引薦,我對他說的那個生產(chǎn)力、生產(chǎn)關(guān)系、生產(chǎn)工具很感興趣?!?p> “濤起,想見的話現(xiàn)在就可以去了,我正好要去。”
胡振江好奇道:“建斗,你作為一個縣令,親自去拜訪一個把總,是不是有些不合適啊?”
“哪有什么合適不合適的,我要想在中陽打開局面,就必須得處理好和呂梁營的關(guān)系。不然怕是連稅都收不上來,到時,即使劉巡撫能容我,戶部的諸大人也不會饒了我?!?p> 胡振江點頭表示明白,上一任中陽縣領就是因為連續(xù)兩年收不上夏稅秋糧被免職。明朝廷很少減免稅賦,就是因為官紳不納糧,朝廷每年的收入都緊巴巴的,而諷刺的是,盧象升和胡振江就屬于不納糧的群體。
柳林,譚良棟接到了盧象升找人遞過來的拜帖?,F(xiàn)在的盧象升已經(jīng)是中陽縣縣令了,不論從品級上講還是從文武的角度講,譚良棟都不如盧象升,因此譚良棟很好奇盧象升怎么會來親自拜訪自己。
一日后,盧象升帶著胡振江來到柳林。一進柳林,胡振江就發(fā)現(xiàn)在街上穿著黑衣服正在維持秩序的人,盧象升來過兩次,知道這個,便解釋道:“這是譚良棟設的警察隊,專門維持柳林內(nèi)秩序?!?p> 在經(jīng)過一處小攤販子集中的路口時,胡振江發(fā)現(xiàn)好幾個身上穿著號衣的人正在不斷撿拾垃圾,碰到一些牲畜的糞便便給夾到背后的竹簍里,周圍還有兩個警察部隊的人在看著。
看到胡振江疑惑的眼神朝自己看來,盧象升只得又解釋道:“這是譚良棟設立的罪營,讓那些犯了小罪的人干活,一開始是讓他們?nèi)a肥,現(xiàn)在看樣子干的活多了?!?p> 胡振江聽后道:“建斗,這譚良棟不簡單,看來你跟我說的一點也不夸張,譚良棟有他自己的一套行事方法,甚至很有可能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論體系。”說到這,胡振江有些激動起來,繼續(xù)道:“建斗,快到我去見譚良棟,有些事情我要問個清楚?!?p> 盧象升看著胡振江氣急的模樣,笑道:“濤起,等見了譚良棟讓你問個夠。但有一個前提,必須得先幫我把事辦好!”
“建斗,你的事情不好弄啊,我只能說盡力而為了!”
真武山上,譚良棟帶著余生接待了盧象升和胡振江。盧象升和譚良棟的關(guān)系已日益相熟,一見面,稍微寒暄幾句后,盧象升毫不客氣的開口了:“良棟,據(jù)我觀察,現(xiàn)在的呂梁營三個營,就屬你的第三營實力最強,占據(jù)柳林一地,我很想知道,你對晉西北五縣今年的夏銀秋糧收繳一事怎么看?”
盧象升的話語很強勢,譚良棟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道:“盧縣令,晉西北鬧成現(xiàn)在這樣,什么原因想必你也清楚。朝廷如此逼迫,難道就不怕鬧出更大的亂子?”譚良棟直接稱呼盧象升為盧縣令,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你……”盧象升一下語塞,沒想到譚良棟比他還強硬。
胡振江在一旁暗嘆,自己的老友當上縣令以后說話的口氣越來越像當官的了,打圓場道:“譚把總,盧縣令的意思是晉西北五縣已經(jīng)有兩年沒納夏銀秋糧了,今年無論多少都可以意思意思一下,就當給朝廷交差了?!?p> 譚良棟看了一眼胡振江,盧象升也暗嘆了一口氣,趁機給譚良棟介紹了胡振江,緩和了一下氣氛。
但無論怎么緩和氣氛,夏銀秋糧是一個實質(zhì)性的問題,得拿出東西來,而盧象升來找譚良棟的目的,就是希望呂梁營能將自己地盤上的夏銀秋糧繳納一部分。當然,盧象升也不是白白讓呂梁營拿出東西來,他得到劉策的授命,若呂梁營拿出東西來,那么呂梁營將可以領到糧餉,招撫也將進一步。
此時的盧象升還是個小年輕,年紀剛過二十,雖然文武雙全,為人聰慧,但有些事情他還看不透,就比如現(xiàn)在的呂梁營,特別是已經(jīng)占據(jù)了柳林的第三營。譚良棟是不會給盧象升納糧的,一旦納了,那其他四縣也會涌過來,為了保住官位,官員們是什么事情也可以做得出來的。
盧象升和譚良棟,一文一武,立場不同,利益不同,自然沒有談攏。譚良棟對劉策的說法嗤之以鼻,晉西北的動亂歸根結(jié)底就是因為糧荒,而現(xiàn)在呂梁營立了起來,劉策就想從呂梁營身上刮出一點東西來,想得真是太簡單了。明朝廷每年收那么少的賦稅,就是因為養(yǎng)了太多身具功名不納糧的讀書人,能收上去的也要被各級官員漂沒,賦稅能多了才怪。
譚良棟沒把這個根本原因跟盧象升說,盧象升,還有跟著他一起來的胡振江,都是官紳不納糧體制下的既得利益者。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盧象升和胡振江不會想從自己身上割肉,同樣譚良棟也是如此,呂梁營現(xiàn)在可以說很大程度上靠著柳林的煤在養(yǎng)著,就這樣還捉襟見肘,再給各縣解決夏銀秋糧的問題,那把譚良棟賣了都解決不了。
雙方從中午一直談到下午,最后仍沒談攏。譚良棟的堅持讓盧象升毫無辦法,最后只能氣道:“良棟,你不給我糧,那我今天就在你吃晚飯了,要多上,最好是一頓能把你吃窮!”
譚良棟自是不在意,笑道:“那你就多吃點,但我提前聲明啊,沒酒沒肉,糧食很金貴的?!?p> 吃完飯后,胡振江留在了真武山,盧象升離開了柳林,回到中陽縣衙。在縣衙里,盧象升考慮了良久,最后咬咬牙,把呂梁營不合作的事情傳給了劉策,畢竟,呂梁營很特殊,是劉策一直關(guān)注的。
而在太原的劉策,再次接到大同鎮(zhèn)和兵部的催兵文書,在雙重壓力之下,劉策不得不決定調(diào)遣還不穩(wěn)定的呂梁營北上,暫時去補充兵力不足的大同鎮(zhèn)。想到到現(xiàn)在都沒給呂梁營發(fā)過糧餉,劉策有些頭疼,沒有糧餉,就控制不了呂梁營,況且自己還讓盧象升的中陽縣帶頭征集賦稅,以現(xiàn)在晉西北五縣的情況,這事情多半是落在呂梁營的身上。
“唉,國是艱難??!”劉策對目前的情況也沒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只能繞過永寧知府,直接給盧象升發(fā)一份文書,廢止之前的做法,找吳敏談判,看如何能夠讓呂梁營出兵。
山西不比山東,地方勢力根深蒂固,晉中地區(qū)的晉商,代北地區(qū)的邊鎮(zhèn),靠近陜北邊鎮(zhèn)的晉西北,還有扎根于大同和太原兩地兩百余年的代王府和晉王府,這些勢力或多或少地都在掣肘著劉策。
大同鎮(zhèn)不斷通過兵部逼迫劉策支援,晉中的晉商又拖住太原九衛(wèi),讓劉策只能選呂梁營,逼迫他不得不對呂梁營讓步。若非如此,以他劉策的能力,一步一步來,讓呂梁營納入山西衛(wèi)所的體系還是可以辦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