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仙俠

玄黃演義

第四十章 界中驚現(xiàn)九重天

玄黃演義 真我自在 3580 2017-12-29 12:00:00

  雖說是大乘秘法,終究還是秘法,運用之時,兇險二字必不可少。

  之所以叫秘法,是因為本來就不是大道的東西,是偏門中的偏門。

  更有甚者,很可能還只是理論知識,也許都沒有人成功過,或者極低的成功率,或者實在太冷門,幾乎沒什么價值,無人問津,這也是秘法。秘法只給真正有需求的人,從而火中取栗,與天爭命。

  不過大乘秘法卻稍有不同,是真正的好東西,雖然還是偏門中的偏門,但顧名思義,修煉更難,兇險程度更是呈幾何倍增!唯一和一般秘法的不同之處,在于,一旦修煉成功,自有一番大造化。

  高岳正是要運用這門大乘秘法,重練真身,使得這意識體重新歸位。

  但這種事,說起來容易極了,做起來卻極難。如果是一具完好無損的軀殼,七魄無傷,搬運此等秘法,不但見效快,且風險也相對要小幾成。

  而高岳的軀殼已經(jīng)毀壞了,肉身和七魄都被分為幾個部分,雖然因為高岳早已經(jīng)修成金剛不壞之軀,體魄壞死后,還自動保存在這幾個部位中,沒有脫離肉殼。

  倘若高岳已經(jīng)成道,他以此刻的意識體,溝通大道,覓得本源之力,要想重修真身,成功率就會大增。

  自古以來成道的高手,即便被人斬去頭顱,也照樣可以用無頭之軀攻敵,仿佛并無大礙。能有這種神通的人,就是成道的表現(xiàn)。其實這種斷頭的傷勢,對于成道者也幾乎致命,之所以還能用無頭之軀攻敵,那也是沒有辦法才為之。溝通大道,鎖住真身,也就是暫時保住了命;但后遺癥就是,這樣與人斗法過后,留下了無法想象的隱疾,以后再想寸進,難如登天!

  高岳的武道修為,雖說以當今人間界的等級劃分,已經(jīng)是一尊武圣,算是“得道”的真仙存在。但其實,他這樣的武道修為,只是近道的程度,也就是說他只將體魄煉成了真仙的境地,而神魂卻落后許多,這是傳承不圓滿的緣故,高岳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在短時間內彌補缺陷。所以這也導致他溝通大道本源,還極難有功,即便獲得一絲絲,用這點兒的大道本源之力來重練真身,顯然是杯水車薪。

  高岳這一盤膝打坐,就是三日三夜。

  直到這雷界的高天之上,那一輪紅月已然落下,已是這雷界的深夜時分。

  高岳眼皮一動,眼睛一睜,居然面露喜色。暗道:想不到此世界還有這一去處,我命無憂矣!

  原來,高岳入定三日三夜,對雷界中的一草一木,甚至是入微之物,都細細感應了一番。

  總算沒有讓他失望,一切都在他的預料之中。

  這雷界是個完全獨立的世界,地水火風等元素居然俱存,可容納生命體,衍變之數(shù)和人間界并沒有本質上的差別。

  高岳在這個獨立的世界中,無法溝通人間界的大道本源,本來,他還有冒險去人間界重煉真身的想法呢。

  原因嘛,這第一代傳下來的這門秘法,倒也不是非要取大道本源之力不可,但至少也需要一個引子。

  這個引子可不簡單。

  比如“六轉還丹”,因為只有圣賢才能煉制,拋開藥效不說,其間的圣境之力亦可取而用之;當然,這種東西,高岳沒有。據(jù)說姬翟一伙人,曾經(jīng)在熒惑上斬了年幼的虛空獸,食了其血肉,因為是虛空神獸的后裔,幾人食之,姬翟曾言有六轉還丹一般的功效,也并沒有說錯。

  虛空神獸的后裔,其中有著淡薄的神境之力,自然差不到哪里去。不過,這種東西,高岳同樣也沒有。

  那么,就只能去人間界,擺下大陣,收集星力,除此之外,別無它法!

  高岳此刻的處境,顯然不容他貿(mào)然出去,指不定,雷界外面,此刻已經(jīng)十面埋伏了呢。更何況,擺下大陣,收集星力,所需量不小,只怕最少也要收集七七四十九日才行。這樣的動靜不小,就算是平日里,也會吸引很多高手的注意力。

  高岳遭遇此番變故,只有意識體,根本無力堅持那么久?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之時,高岳也不敢輕易冒險。

  經(jīng)過三日三夜的靜坐,高岳總算找到了他想要的東西。

  雷界是個獨立的世界,從某個程度來說,已經(jīng)不屬于陣法之道。當年布置上古神陣的那位帝君,顯然已經(jīng)達到了一個萬道歸宗的境地,所布置的雖是陣法,卻如開辟了一個世界沒有本質上的區(qū)別。當然,畢竟還是依照陣法之道而形成的一方小世界,雖然獨立存在,但依然還須依附在人間界的規(guī)則之下,才能存在。所以這個世界的壽命,相對來說也就短了很多很多。

  高岳哪里會去關心它的壽命?他關心的是,這個上古神陣,既然形成了一方小世界,不可能沒有本源之力。就好像人間界既然能夠每家每戶都用電燈,那么必然有發(fā)電站,是一個道理,不可能憑空衍生而來!

  按理說高岳已經(jīng)是此雷界之主,感應之下,可觀入微之物。

  但是,他還是用了三日三夜的時間,一邊假裝入定,一邊暗中觀察雷界的每個角落,沒有錯過任何地方。

  這不能說高岳杞人憂天,實在是因為,他莫名其妙的被驚寂當成了“小白鼠”,定義為“有緣人”,才成了這個雷界之主。這段因果關系,高岳一時難以化解,只能暗中防備。

  果然,他發(fā)現(xiàn),這個雷界中,還有其他的生靈存在。

  高岳面色一喜,喜的是那個地方,似乎正是他苦苦尋找的東西,是這雷界的本源之地,雖然有生靈把守,他卻不懼!

  同時他心中也連連冷笑,道:“我雖然到了如此境地,也非可欺之人,既然如此,我守護一脈,便讓你們這些妖怪知道下場!”

  只見高岳猛然長身而起,厲喝一聲,道:“大龍何在?”

  此言聲落,但見從高天之上,一道金光乍現(xiàn),伴隨著一聲龍嘯!

  “昂——”

  隨后,“鏘”的一聲,一把金光四射的長形古劍,釘在了高岳的身前,似乎正在等待著高岳取它去戰(zhàn)!

  此劍,正是當初一劍穿破天宮結界,險些讓絕色女子青青橫死當場的那把金劍,它并不是高岳的本命法寶,而是護道兵器!

  高岳曾在西海高原時,給了才子一把小狼刀,用來護道所用,便已說過,要大龍隨他去闖天路!

  也只有這把大龍劍,才能隨他一路征戰(zhàn)!

  大龍一出,必飲敵血!

  即便是帝君的天宮結界,照樣穿破,雖然沒有一劍釘死青青,但相比高岳這個劍主的戰(zhàn)績來,顯然要更奪目!

  由此可見,它的來歷,同樣不凡!

  “你在做什么?”高岳怒道:“我此刻焉能駕馭于你?”

  高岳沒好氣地言道:“我一身遺物,全仰仗你的靈性,才能立功,否則危矣!你速去取來我的戰(zhàn)甲,隨我殺敵!”

  “嗡”的一聲,釘在天宮之上的大龍劍,似乎很不好意思的晃動了幾下,隨即破空飛去。

  隔不多時,高岳身前已經(jīng)多了一堆東西。

  這是高岳的殘肢斷體,還有他的戰(zhàn)甲,此刻也破損了不少,很多地方都布滿裂縫。

  不過,正因為高岳之前穿著這件戰(zhàn)甲,他雖然落了個分尸的下場,但身軀倒也還基本完好,五臟六腑得以保全不說,他的脊梁骨也沒有受到創(chuàng)傷。這是多虧了這件戰(zhàn)甲,化去了部分“末日的審判”的攻擊,剩余的一部分,高岳的金剛不壞之軀才能硬扛得住。

  不過,頭顱已經(jīng)面目全非,血肉模糊;而四肢和盆骨部位,卻幾乎被擊爛了,完全是碎肉渣子,慘不忍睹!

  高岳只是靜靜地看著這一幕,隨后就將自己的尸骨收入戰(zhàn)甲的長袖中。

  這件戰(zhàn)甲,薄如蟬翼,卻顯然同樣來歷不凡。高岳一招“袖里乾坤”,借助這件戰(zhàn)甲的兩只長袖,硬是輕而易舉地收走了青青降臨的六九天劫,可見一斑。

  這時候,高岳近乎無形無質的意識體,居然把這件戰(zhàn)甲穿在了身上,而后他淡淡說道:“走,去會會那人!”

  如果有外人在場,恐怕立刻要驚掉一地下巴。因為人們只能瞧見一件衣服在空中飄走,而且是一件會說人話的衣服?

  高岳這是準備和人拼底蘊呢!

  在人間界,能和守護者一脈拼底蘊的教派,的確不多,就憑高岳這兩只袖子里裝著的東西,即便是意識體的高岳,也不懼任何人。

  即便他知道,哪怕自己武裝到了牙齒,所能發(fā)揮的實力雖然強大,但終究是失了真身,無法持久作戰(zhàn)!因此,他更不可能去外面收集星力了。

  到了這種地步,高岳惟有經(jīng)歷這最后一場大戰(zhàn),才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搏出一條活路……

  且說這座天宮,看似已經(jīng)是雷界里最高象征的存在,好像很有可能是那位帝君的宮廷?

  但,顯然并不是這樣。

  因為,在這座宮廷之上,居然有九重天,雖然沒有傳說中的仙界之上的三十三重天,但九這個數(shù)字,代表的東西本就是個不定數(shù),或者可定義為無限大。

  九重天上,云深霧繞,只有一座拱橋。

  此時,這座拱橋之上,突然多了一人一獸。

  人是一個中年,頭發(fā)隨便挽著個發(fā)髻,沒有束冠,面白如玉,留著山羊胡,臉上泛出三分笑意,顯得很是平易近人;又白衫打底,穿文士服,這文士服樣式古老,只是用一根很平常的布繩當腰帶,赤著雙足。

  這個中年文士就這樣平平靜靜地站在拱橋之上,仿佛是在欣賞風景,又如在等待故人。

  而在他身側,則有一頭梅花母鹿。這頭梅花母鹿和塵世中的梅花母鹿并無異處。

  也許還有一點異處,那就是它嘴巴一動,居然口吐人言,道:“主人,何不讓我下去接引此子?免得主人在此久候。”

  中年文士笑道:“呵呵呵,你不必多言,此人已經(jīng)上了九重天,我當親自接引,才不枉我這數(shù)千年來的苦守,此番當結下善緣!”

  中年文士言畢,正要動身前往,突然,高岳的聲音已經(jīng)響起,道:“足下乃千古武圣,卻被禁足在此數(shù)千年之久,委實讓人喟嘆!”

  又道:“我之道途,又何須別人接引?正如足下生殺予奪之時,眾生尸骨壘為城郭,也不能動搖堂堂殺伐本心!不敢勞煩大駕,我自當前來一敘!”

  此人究竟是誰呢?有古詩為證:

  蓼花蘸水火不滅,水鳥驚魚銀梭投。

  滿目荷花千萬傾,紅碧相雜敷清流。

  孫武已斬吳宮女,琉璃池上佳人頭。

  本章完,欲知后續(xù)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