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這本書借到手,已快滿三月。時至今日,也只讀了一小半。想起相借此書時,相約的半月期限,不覺有些汗顏。
讀書慢,對我來說,已是常態(tài)。一是世事繁雜,諸般壓力,難以靜心。二是記憶力理解力都有衰弱,對某些文本理解停留表面,總感覺讀了體會不深,感悟太淺。讀書慢之事,成為了我的一個心頭惑事,必須想法破解,此處暫且不論,后面在談。
此書雖沒讀完,但卻有些感悟,怕以后忘卻,先略記下:
張磊創(chuàng)高瓴資本,核心理念是價值投資。價值投資,這個詞我并非第一次聽說,巴菲特的投資之道也是倡導價值投資,談到投資,國內(nèi)各類論壇、講座、文章也常有人提起,并不新鮮。
今年跨年演講,羅胖的演講題目是:做時間的朋友。這個論調(diào)《價值》里也論述過,也是張磊的觀點之一。
堅持價值投資,做時間的朋友,這兩個觀點結(jié)合起來,很有啟發(fā),可作為至理名言,做成牌匾掛于客廳書房或辦公室。
想起我當年創(chuàng)業(yè)三載,過不了名相這一關(guān),怕人議論看不起,因而自怨自艾,半途而廢。十年之前,因受不了擠兌不甘人下偏見孤行,不顧前程離職而去,致使現(xiàn)今仍是碌碌無為謀生。以上種種,所作所為,都有?!皟r值投資,做時間的朋友”這個理念,可惜我沒有早知這個道理,才有今日之果,可嘆可悲,悔之晚矣。
現(xiàn)如今,每日混跡職場,按天度日,酬勞只夠用度,也無什么社會地位,每每獨處,常感歲月蹉跎,年華易老,諸事無成。
自省每日狀態(tài),浪費時間于手機有五六個小時,看垃圾資訊,刷垃圾視頻,浪費時間,消耗生命而不能自拔,常?;诤薏灰?。耍手機,且日日晚睡,導致白日沒精神,內(nèi)心空虛,身體疲憊。
這半年也曾讀陽明學說,試圖用格物致知提升自己認知,看透事物本質(zhì),抓住事情重點,期望做事情事半功倍,與人交際明得失知進退,做事高效準確……奈何,格物致知我體會太淺,應用還不熟練,難以得心應手……有時執(zhí)著于名利,困于現(xiàn)實限于職場,受限于自身學識見解,難以看清看透,總覺得尚有一層紙沒有捅破,還差一點沒有悟透,無高人指點,頗為煩惱。
價值投資,做時間的朋友,確實是高論。想起自己,每次一本書讀罷,總會有悵然若失之感。有些書讀完,感覺吃了一碗變質(zhì)的面,悔不該讀。有些書讀完,感覺猶如火鍋,太辣太麻,腸胃不適。有的讀完,之覺清湯寡水,索然無味。有些是大雜燴,有些是外國的中餐,中國的西餐,早已變味了……有些書不適合讀,不值得讀,這對我來說不就是沒價值嗎?
有鑒于此,下一本書讀什么,每每都很糾結(jié)。選書,比讀書更難。理論我都懂,比如說建立知識體系,選個主線堅持讀,比如說商業(yè)。再比如說研究王陽明的心學,只看相關(guān)書籍,看深看透。道理都懂,但是實行起來,卻也不容易。有些書不值得讀。
依我之見,今后選書,不論是個人閱讀的主線,還是興趣相關(guān)的副線,還是構(gòu)建職業(yè)能力相關(guān)體系,都要秉持“價值投資”的理念。看書的主體是人,看書也是投資,書對人目前或者以后,有沒有價值,尤為重要。
工作之余也是如此,手機軟件也要精簡,娛樂的盡量少,看多看少沒有任何區(qū)別,與個人能力并沒有增加,這種精神鴉片,反而對身體和精神無益,稀釋了我們的思考能力,判斷能力,甚至連閱讀的專注力都削弱了。
大家想想是不是,很多軟件,文章,世事,交際,用價值作為標尺,就可見其本質(zhì)。我的時間是否花在了長期積累價值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