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武俠

龍瀛劍訣

第一百九十四章 七彩張掖

龍瀛劍訣 譚漠雪 3760 2021-10-07 11:12:08

  “榕姐姐,為什么我們又往回走呀?”鐵夢箏問出了所有人的疑惑。

  黃伊榕沖鐵夢箏微微一笑,眼中滿是寵溺。她真的很喜歡鐵夢箏,當親妹妹一樣寵著。她知道每個人心中都大感納悶,然而,會在第一時間毫無顧忌地向她發(fā)問的,也只有這位夢箏妹妹。她心想,眾人或直接或間接地幫助自己,那么就有必要,將情況向大家做個交代。

  黃伊榕坐于馬上,向眾位抱了抱拳,提氣說道:“連日來,承蒙各位英雄仗義相助,黃伊榕不勝感激!其實,我手上并沒有什么藏劍圖,江湖上的流言蜚語,定是別有用心之人的陰謀。對于此事,諸位從未提及,卻義無反顧地助我。我雖為女子,卻也懂得信任與感恩,更知‘義’之一字,為何意?!?p>  她頓了頓,復道:“在此,我向眾位據(jù)實相告:我雖無藏劍圖,卻掌握些許能尋到龍瀛劍的線索。然此線索的方位指引,極為模糊,且僅能啟動三回。因此我才決定:先行至山脈中部,再開啟指引。方才得到的指向是‘東南方’?!?p>  黃伊榕之言,至情至性,發(fā)至肺腑。她幾乎將事情的輪廓,進行了大致的敘述。但對于《泣血葬劍》孤本,及開啟指引的方法,她卻只字不提。

  反正不利的傳言早已傳開,即使她閉口不言,人們也會猜想:龍瀛劍和黃伊榕,必有關(guān)聯(lián)!若說這段時日,黃伊榕歷盡艱險地來到祁連山脈,只是為了賞雪景,這種可笑的說法,連她自己都不相信。

  當然,此行與唐王府在大王山上舉辦的“賞劍大會”,存在著對立沖突。黃伊榕作為唐王府的“國定欽使”,也是無可奈何。事已至此,已超出了原先的預料,其罪魁禍首,便是那泄露了黃伊榕行蹤的神秘者!

  “黃小姐是說,龍瀛劍必不在祁連山脈西北方。待行至東南方的中部,再開啟第四次指引,以縮小范圍,是么?”李世民的思路轉(zhuǎn)得很快,黃伊榕的話剛說完,他便立刻發(fā)問。

  “是的殿下?!秉S伊榕點了點頭,心道:“看來,尋龍瀛之事,他非常在意。他能忍住這么多天不過問一個字,全力助我,的確難得?!?p>  黃伊榕肯放下戒備,道出龍瀛劍相關(guān)情報,說明她對眾人具有一定程度的信心。她相信:當那天下至寶現(xiàn)世時,他們不會動歪腦筋,或者說,就算有些人有什么想法,他們也沒有足夠的能力,搶走龍瀛。

  而在場之人愿意隨黃伊榕同行,也可以說是各懷心思。

  郭旭揚、洪一及鐵夢箏與黃伊榕有情,勢必護其周全,此外,郭旭揚對于關(guān)乎天下蒼生的龍瀛劍,也確是極為上心。周伯翁一家,則是為了彌補對郭旭揚的虧欠。那助陣的九大高手,單純就是看洪一的情面。而李世民,如黃伊榕所想,確實是對龍瀛劍最為在意的一人。

  “唐王”李淵雖未對李世民細說個中因由,然李世民自幼聰穎過人,且常年在官場中浸淫,他深知父皇絕不會耗費大量的兵力,去做一件無用之事。他猜測此次行程,最大的得益者,應該是他們唐國。

  既知始末,一行人便扭轉(zhuǎn)馬頭,沿原路返回。他們白天趕路,夜晚休息,一路打打殺殺,且戰(zhàn)且行,終于在第十日,走到了離祁連山脈東南方中部的不遠之地——張掖郡。

  看膩了戈壁荒原的荒涼,張掖的獨特風景,讓眾人眼前為之一亮。

  張掖位于黑河中上游,受河水灌溉,土質(zhì)松軟,土壤肥沃。此處原有大量百姓居住,然自隋朝覆滅之后,盜匪橫行,軍方征兵,加之時逢饑荒,以至于人口銳減。如今該地隸屬于“西涼王府”,由“西涼王”李軌掌管。

  張掖地勢較為平坦,山丘并不甚高。低矮峰群連綿起伏,山上土石為七彩之色,各色駁雜交錯,明艷動人。此時春雨方停,濕漉漉的潤澤感,將那艷麗的色彩,浸染得更為清明靈動,仿佛雨后初晴的仙界霓虹,墜落凡塵,為大地鋪陳上紅橙黃綠青藍紫的多彩多姿。

  “榕姐姐,這里好美??!之前來的時候太趕,我都沒注意看,竟然這么神奇!”鐵夢箏飛身下馬,如同一只活蹦亂跳的小雀兒,“榕姐姐你快看,那兒像不像一塊大大的肥肉?”銀鈴般的笑聲自遠處傳來,只眨眼間的工夫,鐵夢箏好似一只輕盈的紙鳶,飄了出去。

  郭旭揚微笑道:“以往行走江湖時,我也曾見過這般景致,只不過此處似乎更加特別。”

  “楊廣曾在這張掖郡舉辦‘萬國大會’,開疆拓土,萬國來朝,可謂盛極一時。然王朝覆滅,卻如巨浪沒輕舟,勢不可逆?!崩钍烂窀锌溃骸拔依钍蠑?shù)代為官,親見隋朝由盛轉(zhuǎn)衰。父皇時時告誡我們:以民為本,方為大道。”

  “秦王,我曾給令兄一塊金石令牌,我認為,你們是時候去會一會李軌的寵臣安修仁了?!被蛟S是被李世民的話語所感,原本“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的洪一,居然善意地提醒了一句。

  “洪大俠,你的意思是……”李世民雙眼一亮,抱拳躬身道:“世民明白了。多謝洪大俠指點!”

  去年十一月,李世民降服了薛舉之子薛仁杲,收編了“西秦王府”的軍隊,掃除了唐王府西面的一大威脅。當月十五日夜,唐王府因“拜火教”地下分壇順利剿滅之事,宴請了洪一。洪一吃飽喝足之后,隨意扔了一塊令牌給太子李建成,說是“回禮”。這件事情,李世民事后聽李建成提起過。

  只不過,唐王府君臣上下,都沒有太把這個事情,當一回事兒。雖然他們很高看洪一,但他們并不覺得,單憑一塊隨手扔出的、毫不起眼的令牌,就能扳倒一方強盛的番王勢力。

  然這段時間,李世民與洪一朝夕相處,各種細節(jié)都能體現(xiàn)出洪一的“可怕之處”。如今,李世民不敢再認為,那只是一塊普通的令牌。他立刻翻身下馬,命親信取來紙筆,親自修書一封,派得力之人,快馬加鞭,送回長安城。

  郭旭揚與黃伊榕將洪一及李世民的言行,瞧在眼里,兩人對視一眼,并未言語。黃伊榕作為“國定欽使”,自然是樂見其成。而在眾多接觸過的諸侯勢力中,郭旭揚確實對唐王府多些好感,最主要的是:他相信洪一,不會干預對方的所作所為。

  黃伊榕看著越跑越遠的鐵夢箏,搖頭輕笑。自從得知鐵從云去世的消息之后,她對鐵夢箏更加憐惜。她思忖,“既然夢箏妹妹喜歡這兒,那便停一停。旭揚有傷在身,也需要多休息。”她對眾人抱拳說道:“數(shù)日趕路,辛苦諸位了!不如今日在此處稍作歇息,明日再上路可好?”

  一行人本就是“陪君子趕考”,黃伊榕作為當事人都發(fā)話了,其他人自然沒有異議。大家原地休整,賞賞風景、打打野味,倒也暢快。

  黃伊榕決定停下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今日,是月圓之日!

  日落之前,郭旭揚與黃伊榕早早地吃了晚飯,便離開了。

  黃伊榕在臨走時明確表示:他二人要明天早上才能回來,讓大家無需等他們。她發(fā)覺,自從那日帳內(nèi)與郭旭揚熱情相吻,而對方當眾表明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之后,她的膽子越來越大了。她當然有想過,別人肯定會誤會些什么,但與一大批人同行,夤夜未歸,是瞞不住的。她索性把心一橫,將話說出。

  郭旭揚顧及黃伊榕的清白,原想作一番解釋,卻被對方攔下了,“旭揚,清者自清,無需過多解釋。只要是你……我不在乎?!秉S伊榕的話,說得很大聲。郭旭揚聽到了,別人也聽到了。

  郭旭揚深吸一口氣,黃伊榕的話外之意,已是十分明顯。她作為女子,既已說出了這樣的話,自己身為男子,若此時再執(zhí)意多作解釋,反而對榕兒這女孩子不好。

  郭旭揚心中滿是濃情蜜意,溫柔一笑,點了點頭,“榕兒,我會用一生去守護你。”右手輕輕攬住了伊人的香肩。

  眼看郭黃二人相擁著愈行愈遠,李德謇肺都要氣炸了,“還以為他是什么正人君子,原來不過是個無恥淫賊!”

  他一直在逼迫自己放下。他看得出來,黃伊榕喜歡郭旭揚,喜歡到骨子里。他的心很痛,但那日李世民在帳外對他說的話,他是聽進去了的:襄王有意,神女無心,她對榕妹妹好,應該尊重榕妹妹的選擇。他咬著牙,接受了,也認命了。

  然而,此時此刻,他眼睜睜地看著這一男一女,在這荒郊野外,一晚不歸,除了做那種事情,他不認為還有第二種可能。在他的心目中,榕妹妹是圣潔的。那姓郭的如此淫邪猴急,欺騙榕妹妹的感情、掠奪榕妹妹的身體,他不能忍!

  李德謇正自怒火中燒,背心卻猛然挨了一拳。他被打得整個人撲飛在地,滾了幾圈,嘔出幾兩血水,掙扎著爬起身來,才看到打他的人是——洪一!

  洪一是一個“護內(nèi)”的人。他自己可以開小白羊的玩笑,但若聽到別人這么說,那就是對小白羊的侮辱!不把對方一巴掌拍死,對他來說,已經(jīng)是最大的仁慈。他的確收了力道,連精修“橫法悍萬敵”的朱燦,都被他拍斷肋骨,若他真動殺機,則李德謇必死。

  洪一瞪起一雙烏亮的眼睛,“呸!愚蠢的東西!即便你不信小白羊,也應該相信弟妹的眼光。我從未見過比小白羊更君子的男人!你以為每個人都和你一樣,滿腦子的污穢玩意兒?小白羊若是做出欺負弟妹的事,我洪一第一個把頭擰下來給你!”

  李世民看到這邊打起來了,趕緊掠過來勸阻。

  洪一怒氣未消,他手指李世民,“秦王我和你說,這次是看在你的面子上,否則我非打死他!”

  其實,洪一并不知曉郭黃二人去了哪里?又為何離開?但他就是敢毫不猶豫地用自己的命,去賭小白羊的品行。此前郭洪黃鐵四人同行之時,他便發(fā)現(xiàn)每逢月圓之夜,郭旭揚與黃伊榕便會整夜不歸。他猜測:十五之夜,或許發(fā)生了一些黃伊榕不愿相告的難言之隱。

  洪一剛甩手走人,周伯翁又湊了過來,“我說小李子,你就少自作多情了!就算人家小兩口兒真干了點什么,那也是兩相情愿,管得著么你?”他口中的“小李子”,指的是李德謇。

  他扭頭望向華敏敏,“還有敏敏,你也收收心吧,小伙兒不喜歡你?!?p>  “姨……姨父!你說他就說他,扯我干嘛!”華敏敏望著郭黃二人消失的地方正自出神,聽到周伯翁的話語,整個人跳了起來,“胡說八道,哼!不理你了!”

  **為了寫這一章,我查了不少張掖的資料。公元607年,確有“張掖郡”的說法。另外,隋煬帝在張掖舉辦“萬國大會”的事,發(fā)生在公元609年。

  講真,丹霞地貌的七彩張掖,一個字——美!

  PS:友情提示:洪一扔令牌的章節(jié):第一百二十七章。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