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黨務(wù)禮,王新命等人,陸續(xù)從云貴回來,壞消息是接踵而至:甘文焜自殺,貴州全境陷落;孫延齡,馬雄發(fā)動兵變,廣西宣布獨(dú)立;巡撫盧震棄城而逃,湖南省府長沙陷落;最可氣的是,綠營兵紛紛嘩變,非逃即降;甚至于有的滿洲大員,一聽到吳三桂反了,當(dāng)即下的攤倒于地,不能動彈。孝莊太皇太后急得是焦頭爛額,這是她一生中面臨最大的考驗(yàn),而在前幾次說降洪承疇,借刀殺順治,助康熙除掉鰲拜,她都干得非常漂亮。她本來覺得,現(xiàn)在康熙也已經(jīng)長大成人了,大清的江山也已經(jīng)坐穩(wěn)了,該到了頤養(yǎng)天年的時候了。不想現(xiàn)在又趕上吳三桂叛亂這檔子事,看來自己不得不再次出手了。
早朝時,當(dāng)太監(jiān)門把乾清宮的大門打開時,上朝的大臣們驚異地發(fā)現(xiàn),在皇帝寶座后面,還端坐著一個人!通過疏疏影影垂下的簾子定睛一看,原來是孝莊!大臣們先是詫愕,隨后都明白怎么會回事了。正好!今天正需要一個管大事的!
康熙剛一宣布早朝開始,一個接一個的大臣提著朝袍下擺,跪倒在大殿之上,一數(shù),不多不少五十三個!
康熙見到這場面,不禁問道:“眾愛卿,你們這是為何?”
帶頭跪下的索額圖率先說:“陛下,自明珠、米思瀚、莫洛、魏東亭等人鼓吹撤藩以來,我大清半壁江山已喪于吳三桂之手,百姓水深火熱,朝廷國將不國。所以今日,臣等五十余人斗膽奏請圣上誅此六人,以謝天下!”
康熙壓住火氣,說:“索相,前次你和圖軍門已經(jīng)奏過此事,朕已有言,撤藩乃朕之旨意,他人何罪之有?此事無須再奏?!?p> 圖海說:“皇上,此一時彼一時。前次臣等拙見,也料想到吳三桂起兵作亂,不過云貴之間。不曾想,短短三個月過去,偽繳所至,官民率相叛亂,使我大清幾乎與剛?cè)腙P(guān)時一樣,到處皆是敵人!造成如今這種被動局面,明珠等人罪責(zé)難逃!”
“是啊,皇上,不誅此六人,不足以平民憤吶!”其他大臣也跟著七嘴八舌地附和道。
“明珠,要?dú)⒛銈儙讉€人謝罪,”康熙望著這六個嚇得面色慘白的人問道,“你怎么看?”
“皇上,”明珠撲通一聲跪下了,其他五人也紛紛跟著跪下來,“臣等主張撤藩,原也是為國家計(jì),不曾想竟會造成今天這個局面。若是誅殺臣等,可以挽救大清,臣等甘愿一死以報(bào)皇恩!”
“臣等甘愿一死以報(bào)皇恩!”
大堂之上,突然安靜了下來。
“哀家來說兩句吧,”隨著一個蒼老但有力的女聲發(fā)出,眾大臣不約而同都把目光投向了垂簾之后的孝莊,“大伙想想,吳三桂他為什么造反?”
“這…”眾人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
索額圖說道:“是因?yàn)閰侨鹣胧朗卦颇?,永保富貴。現(xiàn)在朝廷撤了他的藩,他感到無路可走,才舉兵造反?!?p> 孝莊不緊不慢地說:“索相,你錯了?!?p> “那是因?yàn)???p> “這個吳三桂是一個腦后長了反骨的人,他自從被逼著做了清臣以來,腦子里時時刻刻不惦記著他復(fù)國的狂妄計(jì)劃。諸位你們可能不知道,吳三桂兩次提兵從與李自成作戰(zhàn)的前線返朝,而朝廷從沒有下過這樣的命令;朝廷本想派他去進(jìn)繳南京福王,他稱病不去,私下對人說對明朝‘終身不忍加一矢也’;在漢中時,他幾次三番拒絕朝廷進(jìn)軍西南的命令,私密接受了偽永歷‘漢中王’的封號;在昆明時,他明里上《三患二難疏》,準(zhǔn)備進(jìn)兵緬甸,私下里卻勾結(jié)洪承疇,問計(jì)謀反之策?!?p> 孝莊說得勾結(jié)洪承疇這件事,是發(fā)生在康熙元年,吳三桂出兵緬甸之前的事情。
那天,吳三桂的老上司洪承疇來到昆明,布署機(jī)宣。談完公事之后,吳三桂留洪承疇吃飯,二人好久不見,自是胡吹海喝一番:“皇上圣明!皇恩浩蕩!此次進(jìn)兵緬甸,吳某一定肝腦涂地,以報(bào)圣恩!”
官腔打完之后,酒也喝得差不多了,吳三桂摒退左右,突然跪倒在洪承疇腳下,哭道:“求老師救我!”
洪承疇被這一幕弄懵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便想攙扶起吳三桂:“三桂啊,你現(xiàn)在身為平西王爺,還有何難事把你愁成這樣?快快起來說話?!?p> 誰知吳三桂依舊跪在那里,不肯起身:“如果老師不肯救我,學(xué)生就跪死在這里!”
“哎呀,好吧,你說吧?!?p> 吳三桂一抹眼淚,說道:“老師,我一直想光復(fù)明朝,可怎么也做不到!而且我越不想干什么,朝廷就越讓我去做什么,這該如何是好呢?”
洪承疇一聽,原來是為這事啊。說深了吧,自己做為朝廷命官,千里迢迢跑來教人謀反;說淺了吧,又覺得對不住吳三桂。思前想后,躊躇了半天,最后決定要以實(shí)相告:“你我二人屈身于滿洲,實(shí)一時隱忍而已。追永明王宜寬不宜急,”頓了一下,湊到吳三桂耳邊,“不可使云南一日無事?!?p> 吳三桂愣了一下,隨即明白了,大喜過望,叩了三首,說:“多謝老師指教!”
眾人跪在下面靜靜聽著,心里卻不以為然:我道這老娘們說些啥呢,還不就是翻老黃歷嗎?翻舊賬誰不會,哪個沒有點(diǎn)兒黑歷史,何況是吳三桂呢?誰都知道吳三桂有反心,但想反和反是兩回事,要不然順治爺也不會和他殺馬盟誓了,目的就是恩威并重,鎮(zhèn)住吳三桂的反心。他這么多年來,一直想反但卻沒反,就是在權(quán)衡,是反的利大還是不反的利大。如果朝廷不撤他的藩,一直對他加官進(jìn)爵,那么他吳三桂如何會反呢?歸根結(jié)底,還是怪撤藩。
孝莊坐在上面,見到底下這幫人面服心不服的勁兒,看來老娘不拋出個重磅炸彈,光弄這些不痛不癢的是不行了。
孝莊說:“眾位愛卿你們知道嗎,這次撤藩其實(shí)是吳三桂自導(dǎo)自演的戲法兒!”
果然,此言一出,朝堂上立刻炸開了鍋,大臣們好像被雷劈了一樣,一個個小辮子全支起來了!
索額圖連忙問道:“太皇太后,這撤藩不是咱們朝廷下得命令嗎,怎么說是吳三桂自導(dǎo)自演的?”
康熙也用驚愕的眼神望著孝莊,不知道她想講什么。
孝莊微微笑道:“哀家既然這樣講,那必不可能是信口胡說。據(jù)細(xì)作來報(bào),吳三桂曾在撤藩前與尚之信秘密會見過兩次,尚可喜率先把撤藩的折子遞上來,就是吳三桂指使尚之信干的!”
索額圖還是想不明白:“尚可喜請撤,不是因?yàn)樗攵汩_尚之信,謀士金光給出的點(diǎn)子嗎?”
孝莊說:“那是做給咱們看的,是他們自己放出來的風(fēng),全是假的!”
“吳三桂這樣做的意圖又是什么呢?”
“是因?yàn)樗麉侨鸬炔患傲?!”孝莊一語石破天驚,“老賊自覺自己老了,再這么耗下去,一輩子也實(shí)現(xiàn)不了他造反復(fù)國的心愿了。他苦于沒有借口起兵,怕人們說他忘恩負(fù)義,見皇帝年輕,把‘三藩’二字刻在了宮柱之上,因此陡生一計(jì),利用皇上急于想撤藩的心理,投其所好,指使尚之信逼著他老爹上了那份請撤的折子。緊接著,他再自己上疏,故意弄出一副不情不愿的樣子出來。實(shí)際上,在撤藩詔書抵達(dá)昆明的那天,吳三桂仰天狂笑,‘終于等到這一天了!’。”孝莊一字一句地說,“咱們都被吳三桂這老賊耍了!”
大臣們聽了,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什么?這…竟然是這樣?”
‘哎呀,這吳三桂太奸詐了,真是沒想到啊。’
“原來咱們都被蒙在鼓里了!”
“想不到啊,真是驚天的大陰謀!”
孝莊滿意地看著群君,自己這一番口舌終于沒有白費(fèi)。
孝莊問:“那你們還要誅殺那主張撤藩的人嗎?”
眾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紅耳赤道:“臣等不敢!”
“好!哀家早就說過吳三桂撤亦反,不撤亦反。這句話不是在打誑語,是實(shí)實(shí)在在的?;噬纤贩?,一則是年輕,上了老賊的當(dāng);二則也是哀家的意思,哀家這是將計(jì)就計(jì),把這幫亂臣賊子全部引蛇出洞,一網(wǎng)打盡,從此我大清江山可以永固!”
“太皇太后圣明!”
孝莊說:“既然咱人心都統(tǒng)一了,不再相互鬧家務(wù)了,下面就商量商量現(xiàn)在這個局面怎么個應(yīng)付法,是戰(zhàn)是和,大家拿出個主意來?!?p> 索額圖奏道:“依臣之見,目前吳三桂勢大,各地紛紛從叛,剿不勝剿,應(yīng)劃江為界,避免叛軍北上,進(jìn)行和談?!?p> “一派胡言!”明珠憤怒地說,“索相,你這是要把大清的江山賣給吳三桂嗎?我大清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宗辛苦打下來的,你卻要拱手送人,居心何在?”
“我這并不是要賣給什么人!而是你要分析現(xiàn)在的形勢,光靠耍嘴皮子,說大話,誰都會!現(xiàn)在綠營兵非逃即降,八旗兵又多在北方,遠(yuǎn)水解不了近渴呀。”索額圖回道。
“我大清盛德,人心所向!那叛軍不過一幫跳梁小丑,只要圣詣一到,必可嚇壞其膽,不攻自破!”
“照你這么說,那仗也不用打了。派你明珠帶上圣詣,到叛軍那里宣讀一番,自可讓其親自來降!”
孝莊見兩人吵來吵去,也辯不出個所以然來,就問眾臣:“你們什么意見,別光聽,都說說,言者無罪?!?p> 圖海奏道:“索相之言雖然不太中聽,但卻是實(shí)話。此次吳三桂作亂,蓄謀已久,而朝廷卻疏于防備,處處被動。如果再這么打下去,不用等到明年,怕是北京就保不住了!”
“是啊,不能再這么打下去了。”
大家一聽,都覺得圖海說得在理,紛紛附和。
索額圖說:“臣斗膽建議,遷都盛京,以圖萬全!”
“和談可以,但遷都之事,決不可行!”孝莊嚴(yán)厲地說,“你們都忘了大元朝是怎么亡的了嗎?還不是因?yàn)橹煸暗牟筷?duì)離著北京八千丈遠(yuǎn)呢,元順帝就慌不迭地遷都上京了?以后想回,再也回不來了!”
索額圖嚇得連忙稱是。
孝莊說:“遷都之事,不可行。但和談之事,目下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不過咱們不能求和,那樣大清的臉面還往哪擱?”
圖海問:“那如何講和而不求和呢?”
這真實(shí)出了個大難題。大臣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著:
“我看不如讓藏王調(diào)停吧,這樣兩邊都能接受?!?p> “唉,這倒是個好主意。”
“不行!藏王和吳三桂有勾結(jié),他肯定會偏向的?!?p> “吳應(yīng)熊不還在京城嗎?讓他給吳三桂寫封勸降信,不就得了?”
“你傻啊,吳應(yīng)熊也參與京城的叛亂了,他能勸他爹投降?”
“那就先擬個搞,逼著他寫!”
“吳應(yīng)熊那頭犟驢,又不是不知道,先前皇上那么好說歹勸,他不還是要跟著他爹造反?”
“可以讓建寧公主,做做他的工作嘛,吹吹枕邊風(fēng),男人都吃這個。”
“那是你吃,你怕婆子,以為天下人都跟你一樣呢?”
“哎,你這話我就不愛聽了,你說誰怕婆子呢?”
“說別人對得起你嗎?你捧你家婆娘臭腳丫子,擦屁溝子,那點(diǎn)兒事,你以為大家都不知道啊?”
朝堂上頓時哄堂大笑,眼看著,快成了菜市場,一嗓門比一嗓門高,就差擼起馬蹄袖打起來了。
“都給我住口!”孝莊把御案猛地一拍,氣的罵道,“你看看你們那樣子,還有一點(diǎn)老臣持重的樣子嗎?現(xiàn)在國難當(dāng)頭,正需要各位貢獻(xiàn)你們的智慧,拿出你們的看家本領(lǐng)來。你們呢?可倒好,一個個在那胡扯!”孝莊使勁用手拍了拍右半邊臉,“你們不嫌害臊,我都替你們害臊!”
“臣等罪該萬死,請?zhí)侍笙⑴?!?p> 這下一個個都老實(shí)了,站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不再吭聲。
康熙憋了半天,終于開口了:“皇祖母,依朕之見,我們非但不應(yīng)慣著那吳應(yīng)熊,還應(yīng)該立馬將其斬首示眾,以樹我大清國威!”
孝莊想了想說:“現(xiàn)在還不是時候。不過你倒提醒了哀家,正可以好好利用一下吳應(yīng)熊這張牌。”孝莊示意康熙把頭湊過來,康熙伸耳靜聽,頻頻點(diǎn)頭。
孝莊說:“剛才有的大臣說,想讓藏王出來調(diào)停,也是個辦法。不過呢,現(xiàn)在還沒到那個時候。目前,主要還是要打好吳應(yīng)熊這張牌,但并不是讓給吳三桂寫勸降信。那樣沒用,老賊還沒傻到那個地步,一封信就讓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哀家認(rèn)為,皇上你可以給吳三桂寫封講和的信…”
康熙一聽,怠道:“讓朕給吳逆求和?這萬萬不行啊,皇祖母,朕真的丟不起那個臉!”
“你別激動,聽哀家把話說完整嘍。你給吳三桂寫一封信,但用大臣的名義。在信中,你可以暗示吳三桂,只要他束身改過,不再北犯,咱們可以與他劃江為界,不過呢,這話要暗示,不能明示。你聽懂了嗎?”
“朕明白?!?p> “完事兒呢,這封信你就叫多羅貝勒尚善親自面呈吳三桂?!?p> 索額圖聽得云里霧里,問道:“太皇太后,那吳三桂會聽咱們的,不渡江北犯了嗎?”
孝莊點(diǎn)點(diǎn)頭,肯定地說:“會聽的。老賊只有吳應(yīng)熊這一個兒子,心里最惦記的就是他。對了,還有讓尚善別忘了暗示一下老賊,只要他不打過江,咱們就可以放了吳應(yīng)熊?!?p> 索額圖又問:“吳三桂它會聽一個大臣的話嗎?咱們要不要給他立個字據(jù),使他放心?”
孝莊心說就你破事多,擺手道:“不用!絕對不能立字據(jù)!”
索額圖聽到這句話,隱隱感覺孝莊可能要用個計(jì)策,耍吳三桂。不過這個話也不好問吶,只是在那撓頭,
孝莊一看,下面人全是一臉抓疑的表情,都不太敢相信,這樣就能把吳三桂個老江湖給唬住。
于是,孝莊說:“眾愛卿還是不太相信這就能拿住吳三桂是吧?不過哀家告訴你們一個道理,你們就信了。大家說說,這吳三桂是君子還是小人?”
“當(dāng)然是小人了!”眾人異口同聲道。
“錯了,他是個君子,”孝莊不看眾人驚愕的表情,繼續(xù)說,“你們說他是小人,是站在咱大清的立場上,他犯上作亂,當(dāng)然是小人;哀家說他是君子,是站在性格的角度上,我同他打了半輩子的交道,太了解此人的為人啦。他說一不二,恩仇皆報(bào),信守承諾,你們聽說過他請朱國治和甘文焜看戲,這件事了嗎?”
原來在云南時,一天,吳三桂請甘文焜和朱國治來列翠軒看戲,這出戲演的是《鴻門宴》。
甘文焜問:“王爺,您也喜歡看戲嗎?”
吳三桂說:“哈哈,吳某以前每天都忙于公務(wù),沒什么空閑時間,以致于世人都不知道本王還有這個愛好。以后好啦,皇上也體恒老夫,下詔撤藩了,終于有時間可以好好地看戲啦?!?p> 聯(lián)想到這出戲的內(nèi)容,甘文焜問:“王爺,您認(rèn)為您,是劉邦還是項(xiàng)羽呢?”
吳三桂說:“劉邦是小人的英雄,項(xiàng)羽是君子的英雄。我想我更愿意做項(xiàng)羽,不過我會把劉邦殺了?!?p> 二人聽了,心里發(fā)瘆。此后,吳三桂天天讓這二人看戲,而且只看《鴻門宴》。
講完這個故事之后,孝莊接著說:“有句話說得好——君子可欺,小人不可欺。如此,吳三桂既是君子,在山海關(guān)時,先皇欺過他一次,那這次,老一”孝莊一激動,差點(diǎn)把“娘”字說出口,“身不妨再欺他一次,讓他知道咱大清的厲害!”
“太皇太后圣明!”
退朝之后,康熙按照孝莊耳語囑咐他的事情,先把信寫好了,交給尚善,又把需要注意的事項(xiàng),交待了一遍:“尚善,你只需把吳三桂說得心動了即可,剩下的交給折爾肯他們。后天一早,你就動身吧。朕就不去送你了?!?p> “嗟!請皇上放心!”
康熙又突然想起來什么。叫住尚善,說:“你在路上不用太著急,正常趕路即可。”
尚善不知是何用意,只管道:“奴才一定照辦?!?p> “去吧,去吧?!笨滴跻粨]手,示意他退下了。
然后,康熙又把魏東亭,熊賜履召來,讓他們起草討逆詔書,連發(fā)三道文告。
討吳詔書:逆賊吳三桂,窮蹙來歸,我世祖章皇帝念其輸款投誠,受之軍旅,賜封王爵,盟勒山河,其聽屬將弁崇階世職,思責(zé)有加,開間滇南,傾心所任。迨及朕躬,特隆異數(shù),晉爵親王,重寄于城,實(shí)枉心膂,殊恩優(yōu)禮,振古所無。詎意吳三桂,性類窮奇,中懷狙詐,寵極生驕,陰圖不軌,于去年七月,自請搬遷。朕以吳三桂出于誠心,且念其年老衰邁,師徒遠(yuǎn)戍已久,遂允所請,令其休息,乃敕所司安插周至,務(wù)使得所。又特遣大臣前往,宣諭朕懷。朕之待吳三桂,可謂禮隆情至,蔑以加矣。
近覽川湖總督蔡毓榮等疏稱,吳三桂徑行反叛,背累朝豢養(yǎng)之恩,逞一旦鴟張之勢,橫行兇逆,涂炭生靈,理法難容,神人共憤。今削其爵,特遣寧南靖寇大將軍統(tǒng)領(lǐng)勁旅,前往撲滅,兵威所至,刻期蕩平。但念地方官民人等,身在賊境,或心存忠義,不能自拔;或被賊驅(qū)迫,懷疑畏罪,大兵一到,玉石莫分,朕心甚為不忍。爰頒敕旨,通行曉諭,爾等各宜安分自保,無聽誘脅,即或誤從賊黨,但能悔罪歸誠,悉赦已往,不復(fù)究治。至爾等父子兄弟親族人等,見在直隸各省,出仕居住者,已有諭旨,俱令各安職業(yè),并不株連。爾等毋懷疑慮,其有能擒斬吳三桂頭,獻(xiàn)軍前者,即以其爵爵之;有能誅縛其下渠魁,及兵馬城池,歸命自效者,論功從優(yōu)敘錄。朕不食言,爾等皆朕之赤子,忠孝天性,人孰無之!從逆從順,吉兇判然,各宜審度,勿貽后悔。地方官即廣為宣布遵行。
討孫詔書:逆賊孫延齡,原系定南王孔有德麾下末弁之子,本無才能功績,只緣定南王孔有德航海歸誠,發(fā)師盡節(jié),世祖章皇帝憫其忠貞茂著,官兵人等不妨分離,收合散亡,俾為一旋,仍以所屬官員統(tǒng)之,養(yǎng)贍加恩,概從優(yōu)厚,迨朕御極,怠孫延齡既配王女,理應(yīng)量加寵榮,故授為將軍,使之管理定南王所遺官兵,鎮(zhèn)守粵西。在孫延齡口干冒崇階,自應(yīng)恪恭掌職,殫忠報(bào)效。乃歷任以來,屢有過犯,及累經(jīng)王永年等訐奏贓罪,部議從重處分。朕猶以定南王之功,曲加貸宥,仍令管兵如故。近復(fù)賜以撫蠻將軍印,委任有加,恩寵罔替,不意孫延齡包藏禍心,背恩忘義,結(jié)連逆賊吳三桂,輒行反叛,煽亂地方,國法難容,宜加顯戮!
今削其將軍職銜,大兵指日進(jìn)剿,立正典刑。但念其所管官兵,系定南王舊人,受恩累朝,忠義素著,必不甘心從逆,棄前勛,其所管人員及地方官兵,有能擒斬孫延齡投獻(xiàn)軍前者,優(yōu)加爵賞,或以兵馬城池納款者,論功敘祿;或力有不逮,能自拔來歸者,亦免罪收用。至于伊等父兄子弟,見在京城、直隸各省者,概不株連,毋得心懷疑畏,自罹法綱,負(fù)朕好生之意。爾部即速行遍諭。
討耿詔書:逆賊耿精忠,庸懦無能,癡愚寡識,只緣伊祖耿仲明航海來歸,太宗文皇帝念其投誠之功,特封王爵,寵眷優(yōu)隆。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復(fù)加委任,令其統(tǒng)兵鎮(zhèn)粵,中道殞身。其子耿繼茂,叨恩承襲,兩鎮(zhèn)巖疆,恪其職守。朕惓懷勛裔,恩禮有加,及其病亡,尤深軫恤,特遣部臣,頒賜諭敕,俾耿精忠襲封王爵。自伊祖以及伊身,受恩三世四十余年。在耿精忠賴祖父之余勛,冒朝廷之崇秩,自宜感恩圖報(bào),殫竭忠忱。不意其包藏禍心,潛謀不軌,乘吳逆之變,輒行反叛,煽亂地方,罪惡昭彰,國法難宥,今削其王爵,遣發(fā)大兵進(jìn)剿,指日蕩平。但念其所屬官兵,及地方官員軍民人等,或被逆賊迫脅,雖懷忠義,莫能自明,恐大兵一到,玉石難分。有能擒斬耿精忠,投獻(xiàn)軍前者,優(yōu)加爵賞;或以兵馬城池納款者,論功敘錄;或力有不逮,自拔來歸者,亦免罪收用;其原系所屬之人,見為直隸各省文武官員者,概從寬宥,雖有父子兄弟見在福建者亦不株連,勿得心懷疑畏,自罹法網(wǎng),負(fù)朕好生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