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武俠

劍映神川

第一百一十三章 暗算無常

劍映神川 月下骕骦 2877 2019-01-07 20:21:24

  天機哈哈一笑,說道:“叔叔勿長他人威風(fēng),滅自己銳氣!以我之身手,殺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趙恒,恰如探囊取物般容易,斷無失手之理!”張確聽罷眉頭緊鎖,只撫須不語。

  見張確仍心存疑慮,天機道人又道:“張叔叔,退一步說話,萬一小侄失手被俘,我便徑直自行了斷性命,絕不會連累到叔叔頭上!因此,這樁買賣穩(wěn)賺不賠,叔叔大可打消疑慮!”

  天機道人巧舌如簧,經(jīng)他連番挑唆,張確竟動起心來,老頭子咬牙道:“也罷,我便幫你這一回!不過此事非同小可,皇宮大內(nèi)戒備森嚴,斷不可貿(mào)然行事!”

  天機心下歡喜,只問道:“依叔叔之見,該如何行動呢?”張確手捋須髯,沉思片刻,忽然眼前一亮道:“有了!”天機忙道:“叔叔有何妙計快說!”張確道:“下月二十三,皇上要到泰山封禪,此行路途遙遠,或有可趁之機……”

  至此有人不禁要問了,張確口中所說泰山封禪是怎么回事?此事還須從頭說起。

  “澶淵之盟”后,寇準權(quán)勢愈重,引起朝臣嫉妒。尤其是一向與其不和的王欽若,更是污蔑“澶淵之盟”為城下之盟!經(jīng)其百般挑撥,宋真宗終覺“澶淵之盟”為恥,對寇準心生怨恨。

  公元一零零五年,寇準被貶為刑部尚書,知陜州,王欽若升為資政殿大學(xué)士,官拜宰相,居百官之首。王欽若狀貌短小,為人奸邪險偽,善迎合圣意,與當朝丁謂、林特、陳彭年、劉承珪四人交結(jié),后世謂之“北宋五鬼”。

  彼時,宋真宗內(nèi)心十分矛盾,若完全否認“澶淵之盟”,便是否定自詡多年的太平盛世,因此他希望找到某種途徑,重樹至高無上之權(quán)威。

  此時王欽若獻計,說可率軍收復(fù)燕云十六州,如此自可洗刷前恥,宋真宗畏懼征戰(zhàn),搖頭不允;王欽若又提出可封禪泰山,以此威震四海,夸示夷狄,宋真宗聞之有理,欣然應(yīng)允!

  可祭拜天地需天降祥瑞,王欽若絞盡腦汁想出一計,命玉清真人將一卷黃帛藏于皇宮左承天門檐上。玉清真人亦非善類,廟宇被毀后四處游蕩,故弄玄虛以坑騙錢財。這一江湖術(shù)士正好被王欽若利用,成為推動泰山封禪的重要棋子。

  公元一零零八年正月初三早朝,內(nèi)侍稟告,說宮城左承天門南角發(fā)現(xiàn)黃帛,上隱約有字。

  宋真宗率領(lǐng)群臣至左承天門,焚香望拜,內(nèi)侍取下“天書”,宋真宗跪受。只見“天書”上寫道:“趙受命,興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彼握孀谝娭笙玻瑢ⅰ疤鞎辈赜诮饏T之中,而后大宴群臣,改元“大中祥符”。

  大中祥符元年三月,兗州知州率千余人赴京上表,請求宋真宗封禪泰山,以報天地,宋真宗命朝臣商議此事。眾臣以為大宋建立以來,國泰民安,豐衣足食,天下大治,當須行此大典,將皇上治理天下之功德昭告天地。

  四月,玉清真人又藏“天書”于皇宮內(nèi)之功德閣,宰相王旦率領(lǐng)文武百官伏闕上表,再次請求宋真宗封禪。宋真宗見時機成熟,定于同年十月二十三日于岱頂神廟舉行封禪儀式,以此鎮(zhèn)撫四海,夸示外邦。

  此即泰山封禪之由來!

  單說十月初三這日,自汴梁城皇宮內(nèi)行出一支皇家隊伍,真宗皇帝端坐金根車上,文武百官、僧道耆壽緊隨其后,一行數(shù)百人浩浩蕩蕩向泰山進發(fā)。

  封禪隊伍走了十天,這一日到達濟州境內(nèi)白石嶺,此嶺乃汴梁通往泰山必經(jīng)之路,一條山路寬不及三丈,十分崎嶇狹窄。

  此時雖已入秋,但驕陽似火,暑氣未退。宋真宗坐在龍輦內(nèi)雖有頂棚遮擋,但仍是炎熱無比,眉頭額角全是汗滴!他抬眼朝前望了望,只見左面光禿禿一片崇山峻嶺,烈日炙烤下直冒紅光,百尺高的懸崖峭壁上連棵像樣的樹都沒有,僅有些許藤條無精打采向下耷拉著;再瞧右面,一條幽谷深不見底,瞅著都叫人眼暈!

  真宗皇帝不由得一陣心悸,只問雷允恭道:“此路甚是艱險,因何不擇它途?”雷允恭道:“回皇上,此地名為白石嶺,乃赴泰山必經(jīng)之路,繞行它路恐誤了封禪之期!”宋真宗無奈點頭,又問道:“那此路有幾程???”雷允恭道:“回皇上,僅三里而已,不一時便可通過?!彼握孀谏陨园残?,只命隊伍加快行進,卻不知已大難臨頭!

  正當車隊行到一半山路時,忽聽得山上傳來一聲巨響,只見兩塊千斤巨石從山崖上轟然滾落,直奔龍輦金車砸來!宋真宗聞聲探頭仰望,直嚇得魂不附體,兩腿發(fā)麻動彈不得!雷允恭亦嚇得面如土色,疾呼左右道:“護駕!快護駕……”

  兩旁侍衛(wèi)慌忙舉目,卻見那兩塊巨石黑壓壓從天而降,心說:“我的娘啊,這玩意兒砸到身上還有個好兒嗎,非變成肉餅不可!護駕?怎么護啊?這節(jié)骨眼兒誰管誰啊?跑吧!”恨爹媽少生了一條腿,“呼啦”下四散奔逃!

  見身旁僅剩雷允恭一名太監(jiān),宋真宗登時傻了眼,心說:“完了,甭封禪了,直接見玉皇大帝吧!”干脆將兩眼一閉,蜷縮在車內(nèi)等死!

  就在此千鈞一發(fā)之際,忽從封禪隊伍后頭馳來一僧一道,二人奔到近前瞅準時機各探雙掌,各擊在一塊巨石之上,只聽得“轟隆隆”一陣巨響,兩塊千斤巨石隨之滾落崖下!

  書中交代,此一僧一道非是旁人,那和尚正是少林寺主持集賢,而老道則是霍童派弟子陶洪天!

  此二人為何出現(xiàn)在此?原來澶州之圍得解后,集賢因獻書有功如愿做了少林寺主持。此番皇帝泰山封禪,僧道俗各界代表隨行,身為少林寺主持的集賢,自然要親自捧場。而霍童山位居道教三十六洞天之首,此次盛典亦不可缺席,因其掌門火陽真人南飛鶴閉關(guān)修煉,大弟子陶洪天代表本派出席儀式。

  閑言少敘。單說僧道二人擊飛巨石后,雷允恭朝山頂一指,疾呼道:“刺客在山頂上呢!快抓住刺客……”

  陶洪天、集賢對視一眼,各自腳尖點地飛身而起,順巖上藤條攀上百尺高的山頂。二人放眼觀瞧,只見崖頂寬闊平坦,三丈之外果然立定一人,那人身形高大,白面短須,頭戴五岳飛仙冠,身著褐色道袍,手持馬尾浮塵,原來正是天機道人!

  陶洪天見是天機行刺,不由得勃然大怒,厲聲喝道:“天機!你竟敢行刺當今皇上,真是膽大包天!”天機道人瞧見陶洪天也是氣不打一處來,怒斥道:“陶洪天!你又來壞我的好事!你們霍童派一向自詡為江南名門,看來也不過一群趨炎附勢之徒,真乃武林之恥!”

  陶洪天怒目圓睜,直斥道:“天機,你休得胡言亂語!你也曾是天罡先師的徒弟,說出如此欺師滅祖的話不覺得慚愧嗎?我教教主火陽真人武功蓋世,德高望重,霍童派如日中天,聲名遠揚,豈由你來詆毀?你今行刺皇上,已犯下十惡不赦之罪,還不束手就擒更待何時?”

  天機冷笑一聲,說道:“陶洪天,少往自己臉上貼金,你不過是朝廷的一條走狗而已,沒資格與貧道說話!如果你想動手,貧道奉陪到底!”陶洪天火往上撞不欲多言,挺身上前揮掌便打,天機晃雙掌相迎,二道展開搏斗。

  這二人心里都憋著一股勁兒,天機想報當年一掌之仇,陶洪天欲鋤奸鏟惡,因此一上來便各施絕技,互不相讓,一口氣兒打了七十個回合,不分勝負!

  但若論真實武功,天機道人并非陶洪天之對手,四年前雷神廟內(nèi)一戰(zhàn)便是明例。這一回交手也不例外,雙方戰(zhàn)至第一百回合終于分出高下,陶洪天前沖一掌,正擊到天機小腹,天機站立不穩(wěn)跌在地上!

  陶洪天收掌,斥問天機道:“你還有何話說?”天機道人探右手捂住小腹,說道:“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我輸了,無話可說!不過陶洪天,念在你我同門一場,我求你放我一馬!”陶洪天搖了搖頭,嘆說道:“唉!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你現(xiàn)在才肯收手,可惜已經(jīng)晚了!”說罷,手捻須髯,仰天長嘆!

  陶洪天做夢也沒想到,就在他一仰頭之際,天機道人突然右手一揚,冷不防射出一只飛鏢,只見一道寒光直奔陶洪天哽嗓!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