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張志剛,他早早就來到武漢,在漢正街混著。
兩年前他媳婦被拐賣時,他在武漢有幾天閑著無事,幾次走到漢正街,他想找一個名叫趙亮的人,找了幾次沒找到。趙亮的爸是張志剛老家鄰村的人,趙亮因打架斗毆被工作單位開除后閑著沒事回了幾次老家,與他爺爺、奶奶一起住,結(jié)識了性情相投的張志剛等人。張志剛隱約聽他說過,他住在漢正街的一個巷子里,他還吹牛說自己在漢正街一帶也是小有名氣。
張志剛想跟他弟媳一樣,也在武漢找點事做,農(nóng)村人多田少,他家的幾分責任田他老婆劉巧紅種得過來。他試著問過馬知元,馬知元說在武漢找工作得有武漢戶口才行,否則只能跟私人做,他結(jié)識的人沒聽說哪個要請人的。算是拒絕他了。他沒有別的門道,只認識趙亮。
漢正街里的小巷子太多、太亂,而叫趙亮的人也有好幾個,他轉(zhuǎn)了多次,見到高矮胖瘦、年長年幼各不相同的多位趙亮,慢慢搞清了方向。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又一次沿途打聽,找到漢正街中一處深巷里的三樓。
這是一種磚木混合結(jié)構(gòu)的房子,二、三樓以木質(zhì)為主。房子的樓梯、梁柱甚至隔墻、樓板全是木制的,走起來咚咚響。這種房子當年武漢老城區(qū)很多,至今在一些沒改造的舊城區(qū)也能找到。住在樓上的人在家里走動、說話甚至夫婦恩愛行房時稍有不慎,樓下的人就聽得一清二楚,因此要輕手輕腳。特別是樓上人家洗澡或用水更得小心翼翼,否則灑到樓板就會漏到樓下去。木房子尤其忌火,如果那一家失火,往往連片成街地燒。早年武漢未禁鞭時,小孩在春節(jié)燃放的一個沖天炮有可能會燒掉一棟房,甚至引燃一條街,老城區(qū)火災的消息常常見諸報端。
“找趙亮?。克辉诩摇?,他媽說:“他在旁邊一個大巷子口守西瓜攤呢?!?p> 張志剛尋了過去。
當時的漢正街還是早期,并未形成后來影響一方,聞名華夏,輻射全國的大氣候。
說到漢正街,就要先說漢口。許多外地人搞不明白高鐵站名中的“漢口站”在哪里?“漢口”是指哪兒?
其實,漢口是一個歷史上的地名,是武漢本地人都知道的地理位置,但現(xiàn)在的WH市內(nèi)并沒有一個叫“漢口”的行政轄區(qū),各版本的地圖,包括百度、高德和騰訊等地圖軟件上也沒有這個大的地域名稱。它是指漢江與長江匯合形成夾角的靠東北方的鈍角老城區(qū),即便擴大一些也應在張公堤或三環(huán)線與兩江交界的范圍以內(nèi),是數(shù)百年繁華至今的古代全國四大名鎮(zhèn)之一。說起來,“武漢”這一城市名稱的歷史僅只數(shù)十年,民國27年國民政府才將長江、漢江兩江分隔成四岸的原漢口鎮(zhèn)和漢陽縣、武昌縣這三地整合為一個城市,之前這三地是各自獨立、劃江而治的。
漢口過去的人口和經(jīng)濟體量比武昌、漢陽大,有時漢口就成了武漢的代名詞,比如長江中游AH、江西一帶的老一輩人有時說的“上漢口、下上?!?,將漢口與上海并列,可知漢口的繁華,這時它指代整個武漢了。
漢正街是漢口的核心地帶,位于長江、漢水交匯處。這一帶過去水陸碼頭極多,自古就是貨物集散地,商賈云集,熱鬧非凡。改革開放后,最開始在漢正街做生意的人往往是住家在這一帶街巷里,他們大多待業(yè)或失業(yè)在家,在當時的人們看來,他們過去是無所事事的甚至是不正經(jīng)的人,其中不乏流氓、地痞甚至勞改犯等。他們這一批人也正是中國改革開放后第一批敢于走南闖北做生意、發(fā)財致富的人,他們舍無可舍,因此敢于做買賣,鉆營拼搏。
漢正街的發(fā)展?jié)饪s了改革開放后中國商貿(mào)發(fā)展的歷史,它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40多年來,經(jīng)歷了四個過程:零雜的小商品市場發(fā)展到小商品批發(fā)市場,再發(fā)展到各專業(yè)市場集群,之后就是騰籠換鳥,大規(guī)模批發(fā)業(yè)務外遷到漢口北郊、小型市場留在原址繼續(xù)經(jīng)營。
現(xiàn)在的漢正街也與時俱進,網(wǎng)購等新業(yè)態(tài)也讓各類商人找到了更多的商機。
當年,張志剛走在街上,看到街邊支擺的各色攤子很多。貨攤多是木板小車,小車上的木板貨架向兩邊張開,張開的木板用一根木棍頂著,這樣就有三倍貨攤的面積來展覽貨物了。木板上擺的貨物,大多是針頭線腦、紐扣、鉚釘之類,間或也有服裝布料、鞋帽配件,還有文具、撲克、鎖具以及各種叫不出名的玩意兒。
這些商品最初多是從各色小廠里拿到的便宜處理的零碎尾貨,以零售兼批發(fā)的靈活經(jīng)營模式售買。漢正街一帶解放后辦有各種作坊式的小廠和專業(yè)市場的經(jīng)營部,比如紐扣廠、鉚釘廠、食品器械調(diào)料經(jīng)營部、布料行等。這些小廠和經(jīng)營部總會有計劃指令外的產(chǎn)品或商品,包括還有使用價值的滯銷品、殘次品等積累下來,正好需要有人幫他們盤活處理。
張志剛看到的,正是漢正街早期的模樣。
在一處街邊轉(zhuǎn)角處,張志剛遠遠看到了一個瓜棚。瓜棚的兩邊,依舊還是擺些貨攤。
幾十個大西瓜堆在棚子前面街邊的路沿上,瓜堆里立著一個馬糞紙殼的牌子,寫著毛筆字“五分/斤新到天興洲包甜”的字樣。西瓜堆旁有一個棚子,它靠墻扎著,頂部由塑料布、毛氈和帆布等材料橫七豎八搭成,棚子只有頂,其他三面沒有圍合,由幾根竹篙撐著頂部。棚下靠墻邊擺了一張竹床。趙亮坐正坐在竹床上抽著煙發(fā)呆。
趙亮見到張志剛,熱情地遞煙,說起話來。
原來,漢正街打貨的人越來越多,趙亮媽總在家嘮叨他老大不小,還在家吃閑飯,總要掙點錢養(yǎng)活自己,抽煙喝酒不至于跟家里要吧?他就想著乘天熱擺一個瓜攤,試著做生意。
這事不需要太大成本,一把西瓜刀、一桿稱就可以開張了。攤子擺了十來天,生意還不錯,但卻要人不分白天黑夜地守攤兒,趙亮正為這個頭疼。好在他媽退休在家,中午、晚上送飯他吃,早上家里忙完后也來換他去過早,然后他回家好好補個覺,畢竟睡瓜棚不安神,而上午是淡季。下午、晚上有其他家人或熟悉的人來了,幫他看守下,讓他上廁所什么的,但晚上就只能是他守攤了。他有一個哥哥和妹妹看來,都上班了,在他們看來瓜攤掙的錢是進了趙亮的荷包,他雖然大方地請客,免費招待大家吃瓜,但值夜班的差事就得老板親自上,而不是吃瓜群眾做的事了。
“晚上怎么弄呢?不怕西瓜被偷?”張志剛好奇地問。
“收攤時,把西瓜都攏到竹床邊,就用這個把在四個柱子圍起來一系,里面用磚壓一下,就上床睡覺嘍?!?p> 趙亮邊說邊將竹床下的一大包舊床單、布料扯出露出一角,又塞還了原,這就是他說的“這個”。張志剛再細看棚子,發(fā)現(xiàn)頂棚也是竹篙做的方框,框子的邊緣以及四根竹篙的柱子上都間隔系有布條,想必是睡前將這些布條與舊床單罩子上的布條相互系住,就可將瓜和人圍在棚里了。
東扯西拉了一會,張志剛主動提議,“這段時間正好農(nóng)閑,我在家呆著也煩,老婆不待見我,卻也見不得我游手好閑,要不過幾天我來幫你一起守攤,我專門值夜班也行,至于工錢嘛,你看著辦?!?p> 趙亮正巴不得有人幫他,就爽快答應了。
當天下午他返回老家,兩天后,張志剛背著一床薄鋪蓋卷就來上班了。
西瓜生意也沒那么好做,要賺錢,一是掙價差,二要靠玩稱,他們用的稱就是特意定制的八兩稱。
趙亮說,剛開始他用的是九兩稱,后來發(fā)現(xiàn)別的瓜攤都比他黑,都是八兩的,就也換了。瓜是汽車從農(nóng)村直接拉來的,并不都是天興洲的,但武漢人都認為天興洲的西瓜新鮮、甜好,反正品種差不多,我也就這樣寫嘍。每個瓜都有一二十斤重,剛來的瓜可以乘新鮮多賣一兩分錢,賣到尾就要降價,瓜盤長了會倒瓤變味,賣不出錢。降價加大銷量,盡快吐貨回本,再賣新鮮的價高一點,降價的損失找回來了。只是,如果碰上連陰雨天,天氣涼爽,生意就差一大截。
另外還要一些小技巧,比如幫客人挑瓜就有講究。如果不是鄰居街坊,而是買來送人的,就要將差一些、快熟透的挑給客人,生一些的可以放所以不怕。如果有怕瓜質(zhì)量不好,客人要求殺一個三角看看瓜瓤,武漢話叫殺釬子,就要挑選瓜的部分來殺釬子。如果瓜有些熟過了的,就選瓜皮發(fā)白、靠近瓜屁股的位置,這個部位要晚熟一些,如果是新鮮瓜怕不熟,則挑顏色深的、靠藤的部位的好。當然,殺釬子前要敲幾下聽聲音,怎么聽聲音我會教你,我也是做了幾天才摸熟。
張志剛接了話說,我會敲瓜呢,我們農(nóng)村有種瓜的,我這多年弄過多次,都是自己拍幾下聽聲音的,好不容易找機會下手,當然趕好的拿,我從來沒失手過咧。
趙亮笑笑,說你可以呀,會敲最好了。來,試試?
他讓張志剛自己挑選幾個瓜抱起來敲,聽聲音,告訴他成熟度,趙亮自己敲了聽了,果真張志剛對這比較拿手。
趙亮又分享經(jīng)驗說,“對不熟的客人,一般不把幫他挑選的第一個瓜給他,他會覺得你沒有比較,沒用心挑。我們自己知道,就算是第二個、第三個沒有第一個好,你給到客人時,他還是覺得這個更好一些?!?p> 當天晚上開始,趙亮媽送飯就送雙份了。當晚還多做了菜,好讓趙亮買來啤酒,算是為張志剛接風,歡迎他。
當天夜里開始,收攤之后就由張志剛在棚里值守。此后,他全天在崗了。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