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信,靠你了!”陳留王柴宗訓又拍拍他的肩膀,臉上掛上了久違的笑容。
“王爺保重!”
陳阿信不是矯情之人,他對陳留王柴宗訓再次一禮,轉(zhuǎn)身又向幾個護衛(wèi)一禮道:“王爺拜托各位了!”
隨后他不再猶豫,大步奔向自己的戰(zhàn)馬,待胯上戰(zhàn)馬,他才扭頭再看了一眼王爺,然后揮動馬鞭,疾馳而去。
………………
五間十二架,長六丈,寬八丈四的垂拱殿,殿門敞開著,風嗚咽著不時得灌進來。
六經(jīng)盤坐在殿內(nèi),怔怔的望著門外。
天亮了,世界一片慘白,而且刺眼。
他在垂拱殿內(nèi)等到了天明,收徒的想法一直在他心間徘徊。
他對自己所謂的三策敗遼寇的計策并不熱衷,卻不知為何要對收世子為徒的想法如此執(zhí)著,揮之不去。
寒風不斷的侵襲中,六經(jīng)感受到自己心神,他明白既然自己如此渴望收徒,面對的又是當今手握權(quán)柄之人,他不能強求,只能等。
當明白下來后,感受著寒風,聽著連綿不絕的嗚咽聲,他的心也靜了下來。
“像山之出云,連連不絕……收息間藏于蘭臺……”
一個人如果心里沉靜下來,總會有所悟。六經(jīng)如今靜下心來,引動了連山派心法《三元九運》,在這垂拱殿內(nèi)打坐運功起來。
連山派是江湖中一個古老的門派,據(jù)說與盤古開天地后第一代君主天皇氏有關(guān),后來不知為何,一直隱匿與世間,不知在何處。
連山派也很少有人出世,在江湖中漸漸成了一個傳說,如今經(jīng)過千年變遷,知道連山派的人更是寥寥無幾。
不過,江湖中門派如過江之鯽,數(shù)不勝數(shù),門派生滅變換頻繁,假如在江湖中說出連山派,也不會有人愕然,只當是一個沒有聽過的門派。一聲幸會,一句如雷貫耳,轉(zhuǎn)身后一切都消失在江湖之中。
………………
后宮皇帝寢殿,郭祖訓一夜未眠,雖然疲倦,卻沒有心情睡覺,眼看天亮了,郭祖訓吩咐皇后休息后,想起來那個像他年輕時的道士,派二喜去垂拱殿看看,自己卻坐在案牘間,隨手開始批閱奏章。
“陛下,六經(jīng)道長仍在垂拱殿等候?!?p> 不大會兒,被陛下派遣去垂拱殿回來的太監(jiān)二喜如實稟報后,接著又道:“他居然在大殿內(nèi)打坐運功。這六經(jīng)道長還真是執(zhí)著。”
“知道他是什么來頭嗎?”
郭祖訓昨夜一直關(guān)心著孩子,并沒有多問。如今想起隨口問了一句。
二喜似早有準備,平靜回答道:“陛下,奴婢打聽過了,這六經(jīng)是一個不知名的小門派,叫“連山派”?!?p> “哦,小門派里能有如此膽氣之人,也算難能可貴。”
“也就是遇到陛下您,要奴婢說啊!他簡直是膽大妄為,斬了他也不為過?!?p> “嗯~”
皇帝郭祖訓嗯了一聲,手搭在桌子敲了幾下,似有所思。
“走,去見識見識這個膽大包天的道士。”
郭祖訓站起身來,二喜忙從衣架上拿過裘衣,兩個早就待立一旁的宮女趕來接過,為郭祖訓披上。
郭祖訓向胸前拉了拉披在身上的裘衣,又拉了拉袖口,吩咐二喜道:“派人吩咐御膳房備些飯菜,送到垂拱殿。”
“是!”二喜退到門口,朝待立門口,凍的發(fā)抖的一個小太監(jiān)道:“快去通知御膳房,備些飯菜送到垂拱殿?!?p> 小太監(jiān)早就想溜了,如今得到解脫,一溜煙的沒影了。
“步行著去,龍輦跟上就行?!惫嬗柍隽说铋T,看了一眼慘白的世界,吩咐二喜步行,讓龍輦跟在身后,自己當先朝垂拱殿走去。
“無量壽佛!”
盤坐運功的六經(jīng)感覺有腳步靠近,收息站起,看到是當今皇帝郭祖訓,行了一禮,一句“無量壽佛!”
“你為何要收一個孩子為徒?”
郭祖訓緩步走到最上首的座椅,眼神平靜的看著六經(jīng),已經(jīng)沒有了昨夜的失態(tài)。
“陛下……”六經(jīng)躬身一禮,然后挺直身軀,回答道:“草民只是心有所感,覺得與孩子有緣,別的并沒有多想?!?p> “為何偏偏是朕的侄子,而不是那些窮苦人家的孩子?你所謂的緣份難道只對有權(quán)勢的人?”
郭祖訓毫不客氣,出口讓人不好回答。這話回答與不回答都會讓人覺得他六經(jīng)攀附權(quán)勢,六經(jīng)沉默了會兒。
“陛下,緣份為因果,種種因造就了種種果,無緣,則不果。我與世子相遇是緣,必接因果?!?p> “陛下,”六經(jīng)叫了一聲陛下,接著道:“所謂因果,因機緣而得果,時機不到,因緣不生,因不受緣,有緣無份,如此使然。所以我救了世子,這是“機緣”?!?p> ““機緣”者,木應天地因緣感召,得天之氣,積陽之溫,化地之水,聚土之塵,累積木幾,曲直向上,執(zhí)著生“機“,通天會地,修木高尚,至成機會。故:我與世子之間必有因果相報?!?p> “你這道士以佛家因果說于朕,三清做何觀之?”
因果報應最經(jīng)典之說在《地藏王菩薩本愿經(jīng)》,地藏菩薩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若遇竊盜者說貧窮苦楚報。若遇邪淫者說雀鴿鴛鴦報。若遇惡口者說眷屬斗諍報。…………
對于因果說郭祖訓也是有所了解,如今六經(jīng)這道士居然與他說因果緣法,郭祖訓輕笑起來。
“陛下,佛乃覺性,所謂道法如來,佛只是三千大道的一種,修習自身的一條道路,所謂道可道非常道,都是道的本質(zhì)體現(xiàn)而已?!?p> “緣法是道,佛法也是道,而道法自然?!?p> 郭祖訓覺得這樣無意義,不再與他談論佛與道:“你們連山派是何宗門?在什么地方?”
“連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終南山?為何少了第一句?莫非只是拿王維得詩句糊弄朕不成?”
“不敢!只因連山本無宗門,而在山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