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鳳鳴五溪

第八章 大課

鳳鳴五溪 艮仁 3939 2020-12-04 16:07:22

  不過,情況有點出人意料。

  袁欽若似乎不是來找茬的,他笑吟吟地老遠(yuǎn)就拱手道:“我叫袁欽若,聽說今天有一批道友一起上大課,原來就是你們。”

  他身后的人一群人,看到袁欽若這般,也是紛紛行禮,一個個面帶笑容,非常友好的樣子。

  這就讓小猴子們扭捏起來,紛紛嘿然而笑。

  王芳看單澤善在那里氣鼓鼓,一動不動,于是也袖手觀望起來。

  袁欽若走到眾人面前,繼續(xù)道:“我聽說過你們的情況,大家放心,有我袁欽若在,你們一定能找到好道觀?!?p>  這句話,說到王芳他們心坎里去了。他們雖然剛來,但聽單澤善說過不少次,都已經(jīng)知道,他們并不能留在桃源觀,這次是桃源觀的道長們怕他們耽誤學(xué)業(yè),在這里暫住,過些時間,一定會分到小廟去的。

  小廟會是哪里?誰都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絕對比不過叢林。畢竟叢林里除了道士云集,更有官方支持?,F(xiàn)在,袁欽若主動向他們示好,相當(dāng)于把他們提前錄取,豈不是好事一件?

  一個站在袁欽若身后的小道士,大約十五六歲,瘦精瘦精的,看他們都露出笑容,大聲道:“我叫藍欽云,你們發(fā)了,知道嗎?知道袁哥和我們是哪個道觀的嗎?朗州青云觀。青云觀知道嗎?大概你們也沒去過,那可是武平節(jié)度使親自創(chuàng)建的道觀,我們的觀主還是頂級高手,嘿嘿?!?p>  頓時,袁欽若不再多說,就笑嘻嘻站在那。而他身后的幾個道士,包括幾個女道士,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其中一個,叫作藍欽月,是藍欽云的妹妹,更是口水狂飆,在她口中,青云觀簡直成了三湘第一觀。

  眼見向仕杰、蔡世杰,甚至徐小玉和田菊芳等人,都流露出去往青云觀的意向,單澤善終于忍不住小聲嘀咕道:“青云觀也就是私人捐贈的道觀,雖然還不錯,也沒你們吹的那么牛吧?!?p>  袁欽若的臉色頓時不好了。

  藍欽云一見,立刻從桌上跳了下來,對著單澤善吼道:“豬頭,你說什么?你敢再大聲一點嗎?”

  單澤善雖然更加壯實,奈何藍欽云這邊人多,藍欽云更是像個猴子跳來跳去的,他躲閃道:“本來嘛,還不讓人說話了啊?!?p>  “死豬不怕開水燙,嘴硬是吧?趕緊向袁哥道歉!”這下子,幾個女道士也開始唾沫橫飛擠兌起來。

  單澤善這邊,都是十歲左右的毛孩子,看到一幫哥哥姐姐壓了過來,都連忙后退,不敢說話。

  好在總有仗義的,一個道士在遠(yuǎn)處大聲道:“不好欺負(fù)新人吧?!?p>  藍欽云正蹦跳得歡,頓時又找到新目標(biāo),大吼道:“薛存志,你個綠蘿山不得勢的小道士,不想混了是吧?”

  王芳一看,這不是鄭細(xì)妹喜歡的那個帥哥嘛,原來叫作薛存志。但是,不得勢又是什么意思?能被師門送到這里學(xué)戒的,應(yīng)該很受重視才對。

  不想,薛存志卻是個不大會吵架的,一聽藍欽云說他不得勢,似乎被點中了要害,居然臉紅脖子粗起來,指著他“你,你放屁!”就沒了下文。

  藍欽云這群人一看,哈哈大笑。

  這時,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道士從后面慢慢走了過來,一臉好奇道:“這是,要打架了?”

  他相貌普通,個頭也不高大,卻似乎有種奇異的氣質(zhì),也就是這么一問,可藍欽云幾人,包括袁欽若,卻齊齊搖頭:“不,聊天,純粹聊天。”

  少年道士狐疑道:“真的?”

  附近的人同時點頭:“真的?!?p>  少年道士頓時轉(zhuǎn)身就走:“無趣!”

  唰,隨著這個小道士一來一走,場面莫名其妙地冷了下來,大家各找各的圈子,在齋堂里小聲聊起天來。

  王芳瞇起眼睛,道:“單澤善,那個小道士是誰?似乎袁欽若很怕他。”

  單澤善搖頭又點頭:“他叫張善。其實啊,這人一點都不善,最喜歡打架。但是,嗯,觀主似乎很喜歡他,讓他留在方丈寮呢?!?p>  王芳一聽,頓時恍然,原來他就是住持行者。

  王芳正琢磨著,這時,齋堂大門口有人影一晃,走進來一個青年道士,手里還提著兩個大包裹。

  咦,這道士好眼熟,王芳身邊有小伙伴已經(jīng)跳起來喊道:“陳道長!是陳道長!”

  果然,可不正是陳濟群么?只是,為什么那位酒窩張道士和帶弓箭的道長沒來?為什么吃飯也沒看到他們?

  陳濟群微微一笑,提起一個小包裹遞給袁欽若道:“書發(fā)下去,然后帶著大家都去天寧書院?!痹瑲J若連忙恭敬接過包裹。

  陳濟群又在人群里找了找,然后對單澤善道:“新來的同學(xué)由你負(fù)責(zé),這些書你來發(fā)?!?p>  單澤善大喜,看起來,自己是分到了新生的一組,太好了,免得再和那幫人慪氣挨揍。

  拿了書,老生和新生在袁欽若與單澤善的帶領(lǐng)下,往天寧書院走去。

  天寧書院就在藏經(jīng)閣旁邊,它原本是唐朝時所建的私學(xué),歷經(jīng)各種動亂,已經(jīng)荒廢。

  書院,一般以唐玄宗所建的麗正書院為中國第一家書院,麗正書院以搜書、校對和藏書為主要任務(wù),到后來改名集賢書院時,藏書達到五萬多卷。

  同時,既然是官學(xué),它也擔(dān)負(fù)一些其他使命,比如充當(dāng)皇帝的智腦,或者為國家推薦人才等。比如八仙中的張果老,其原型道士張果,便是由民間直接進入了集賢書院的。

  但它的性質(zhì),是官學(xué)而不是私學(xué)。

  私學(xué),是民辦學(xué)校,形式多樣,主要有家學(xué)、義學(xué)和寺學(xué)三種,也有社學(xué)、鄉(xiāng)學(xué)和一些有名望的儒士,以收學(xué)生維持生計而辦的小型書院。

  據(jù)統(tǒng)計,有地方志或全唐詩記錄的私學(xué)書院,唐朝一共有49家。而位于桃花源的天寧書院便是其中之一,屬于寺觀辦的私學(xué)。

  當(dāng)然,這些書院與宋朝以后的書院,有著根本的不同。宋以后的書院,比如岳麓書院等四大書院,是面向社會的開放式辦學(xué),而唐五代的書院還屬于個人、家庭和宗族內(nèi)的封閉式辦學(xué)。

  天寧,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大約是天清地寧的意思。而道教叢林里出現(xiàn)書院并不奇怪,從科舉上來說,科舉最大的兩個部分是進士科和明經(jīng)科。此中,明經(jīng)重傳承,而進士重個性。進士科自隋煬帝創(chuàng)意而出,直到明清,更是一枝獨秀。

  那么,對于考生個人來說,想要寫出充滿個性和靈性的詩詞,最好便是像隱士一樣入山靜修,吸納天地之靈氣,在幽雅的環(huán)境中,冶煉情操,所以寺院和道觀,反而是上佳選擇。

  雖然五代亂世,官學(xué)廢弛。好在科舉制度的存在,給了教育一針強心劑。當(dāng)然,即便沒有科舉入仕這條路,中國人也一直是很重視教育的。

  入宋以后,為了鼓勵讀書,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等更是親自出馬,紛紛草擬宣傳口號,諸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還有“書中自有黃金屋”等,就是那時候出臺的。

  而五代十國這會兒,最響亮的口號就是“養(yǎng)男不教,為人養(yǎng)奴;養(yǎng)女不教,不如養(yǎng)豬?!迸⒆幼x書受教育在古代肯定和男孩子有差別,比如要學(xué)針線活等,但是也并非絕對不能出頭。

  像唐初著名詩人宋之問就有五個孫女,個個都讀書。她們的父親是縣令,教育模式是家學(xué)。五個女孩中宋若昭最厲害,唐德宗時就被召入宮廷,稱內(nèi)學(xué)士,穆宗時又拜為尚宮,穆宗、敬宗和文宗這三個時期,都稱其為先生,封其為梁國夫人。

  眼見一群道童分成兩大塊,都坐得規(guī)規(guī)矩矩,陳濟群正式上課:“你們有些人要參加受戒,時間的確很緊。下元日,十月十五,距離現(xiàn)在只有一個多月。

  不過,所謂初心入道,受三歸戒;箓生,五戒、八戒;在俗男女,受無上十戒;新出家者,受初真戒。你們到時候,也就是背誦經(jīng)、誥和咒,然后按要求寫一首七律的偈頌,并不難,相信你們都能順利過關(guān)。

  但,你們下次再來桃源觀,或許就是三年五年之后了。所以,觀里讓我來傳授你們一些陰陽術(shù)數(shù),讓你們回去后有一個良好的修習(xí)道術(shù)的基礎(chǔ)。

  佛教,要求弟子學(xué)習(xí)五明,工巧明、聲明、因明、醫(yī)方明和內(nèi)明;

  道教,需要學(xué)習(xí)五術(shù),山、醫(yī)、命、相、卜。

  山,包括外丹、內(nèi)丹、武學(xué)和道學(xué)理論。仙,為何有個山字?入山修煉、求道以成仙也,因此,它是五術(shù)最重要的部分;

  醫(yī),方藥、推拿、針灸和祝由等;

  命,命理和命數(shù);

  相,天地人三才之相;

  卜,大到軍國大事,小至日常生活的預(yù)測判斷。

  你們一定要認(rèn)真學(xué),須知,道術(shù)大多秘傳。比如卜,三式占卜,也就是奇門遁甲、太乙神數(shù)和六壬神課,你們以為誰都能學(xué)的嗎?

  按照大唐律令,只有六壬可以在民間使用,而我們出家人,不管是和尚還是道士,一律不得為人占卜。

  其他幾術(shù),也是一樣,比如醫(yī),你們以后記得,道士不可以隨便使用醫(yī)術(shù),那也是唐律禁止。而如今的時代,大部分規(guī)矩,依然按照唐律運轉(zhuǎn)。

  言歸正傳,今天把大家聚集到一起,是要講解術(shù)的源頭。明白了源,流自然就清楚了。

  我華夏文明,以易經(jīng)為群經(jīng)之首,包括了連山、歸藏和周易。那么請問,易經(jīng)又是從何而來?

  很簡單,你們背誦的經(jīng)典里,有一篇和佛家心經(jīng)一樣精煉的經(jīng)文,叫什么?

  對,陰符經(jīng)。陰符經(jīng)第一句是什么?‘觀天之道,執(zhí)天之行,盡矣!’

  沒錯,這就是答案。易經(jīng),就是前人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的結(jié)果。所謂卦,掛也,太陽、月亮,掛在天上。卦象,像什么,也就是形象、類象,比如像太陽的還有什么?君王、家里的父親;自己呢,對,腦袋。

  所謂類象,就是這么簡單。

  易經(jīng),有象、數(shù)和理。今天這一個時辰,不說象和理,單說數(shù)。因為這是真正的基礎(chǔ),這個如果不懂,你就沒法成為一名真正的道士?;蛘哒f,五術(shù),就是建立在這個基礎(chǔ)上,并非某個聰明人一拍腦袋自己琢磨出來的。

  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前面兩句,當(dāng)然是神話,圣人則之,卻是不假。河圖和洛書,其實就是咱們?nèi)A夏文明的源頭,易經(jīng)也是由此而來。

  為什么?因為只有從咱們這里觀察,才能濃縮為河圖洛書。當(dāng)年那些云集在長安的大食人、天竺人,還有獅子國和赤酋,等等,從他們家觀察,未必就是如此了。

  那么河圖洛書又在說些什么?很多,比如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這在說什么?

  這就是在用數(shù)字演說天地宇宙的生成,同時,也在說五行的起源。

  萬物皆有生老病死,生數(shù):一、二、三、四、五。

  此時,就像嬰兒出生、小樹萌芽,還不能起作用。那么,誰在中間起作用?就是五,就是土,萬物的生長都不能離開土,水也好,火也好,不能漂在空中。

  因此,當(dāng)我們給生數(shù)都加上五,就成為了成數(shù):六、七、八、九、十。

  以后,我們還要講納音。納音數(shù),也就是老數(shù)。生了要長大,長大以后就是衰老,就好像人老了、樹老了。

  那我們今天上課具體要學(xué)的是什么呢?就是九宮數(shù),也就是洛書的奧秘。

  九宮,你們想必都知道,其數(shù)字規(guī)律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以五居中。。。。。?!?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