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拜師之后,王芳突破性地進入了未到地定。這在修行中,佛教叫作奢摩他,儒家和道教叫作止。
曾子的《大學(xué)》開篇即說: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在四禪八定中,初禪定以前,還不算定,而是止。當(dāng)一個修士從欲界定進入未到地定后,便算修止大成。
在修止大成之后,便可以修觀,佛教叫作毗婆舍那,在《大學(xué)》中稱慮。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是什么?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諸如我是誰、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等永恒的哲學(xué)命題,皆在此中。
三觀,反映一個人的智慧,乃至品德修養(yǎng)。
因為,有止才有定,有定才能開慧:
止(奢摩他)--——定(三昧);
觀(毗婆舍那)——慧(真如)。
智慧或說宇宙人生的真理、天理、絕對理性等,分為兩種。一種相對,記載于經(jīng)典,經(jīng)得起百年千年的檢驗;另一種是絕對,無法記錄,只能自己去實證,或稱現(xiàn)觀。
絕對真理,就是道,是超越時空的。
超越時空,不是說在天上飛,而是指不管在哪個時間和地點,它都是成立的。而相對真理,比如一個物理學(xué)定理,或許在地球適用,到了月球或火星就不適用,乃至于去了系外、河外不適用,甚至如果有其他宇宙,也變得不適用。
絕對真理,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它在原始社會適用,在大同社會適用,在茅坑里適用,在真空里也適用,在任何時空都適用,所以說超越時空。
那么,這個智慧如何獲得?在佛家,其過程分別是聞慧、思慧和修慧。
聞慧。聞,見聞覺知。見,看見;聞,耳朵聽;覺,鼻子、舌頭和身體的觸覺;知,意識等,也就是通過六感獲得的智慧。是老師教,或自己學(xué)來的智慧。
一般人只能擁有聞慧,也就是用識神進行思維判斷,不能修元神,因為沒有定力;只有修行人,才有思慧和修慧。
思慧。思,思維,簡單說,思慧就是禪修。在小乘佛典中,別看總是那一句,“善男子,當(dāng)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其實,你沒有未到地定以上的定力,根本就做不到。
修慧。已經(jīng)悟道,依道而行的智慧,或稱凈慧。
所以,在獲得奢摩他之后,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去觀察,反復(fù)地觀察自我身心和身外世界,以獲得毗婆舍那。
這個過程,在小乘佛教是分開來的,也就是先修止,出了定以后,再修觀。而像天臺宗等大乘佛教,則是止觀雙運。
止觀雙運,先進入未到地定,還沒有出定時,就修觀。
止,是定的前行;觀,是慧的前行。以小乘來說,先是修五停心觀。比如你喜歡打架、殺心重,就修慈悲觀;或者像王芳修安那般那與數(shù)息,也屬于五停心觀,讓散亂之心停下來;
五停心觀之后,是分別相的四念處和總相四念處,分開單獨的觀察身、受、心、法,以及在一相之中觀四相;
再然后,是加行位的四個階段,暖、頂、忍和世第一。
五停心觀、兩個四念住,再加四加行,這個過程,一共七階,所以也叫作七賢位。再下去,那就要悟道了,就不是賢人而是圣者了。
悟道的那一刻開始,也進入修道位,才算正式修行。之前,都叫準(zhǔn)備階段、資糧位,好比出門之前,你先準(zhǔn)備好干糧和水。
一個修士能走到加行位,就已經(jīng)相當(dāng)了不起了。像寫出《俱舍論》和《瑜伽師地論》這等名著的世親和無著兩兄弟,都只是這個程度。還有提婆達多,連忍位都沒到,又分裂佛教,所以只能下地獄。因為一旦證到忍位以上,就不會去三惡道輪回了。
而在大乘佛教,尤其智者大師判教后,修煉更是仰之彌高的事情。從初發(fā)心到成佛,一共五十二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
就是大師自己和他的師父南岳慧思禪師,這兩位天臺宗的祖師爺,據(jù)說都只是十信位。
那么,當(dāng)年二十出頭的智者大師,他初出茅廬即名動天下時,是什么定力呢?便是王芳目前這個水平,未到地定。
某一天,王芳心有所覺,進入鳴玉觀靜室后,并不打坐,而是慢慢在靜室走動,隨即進入未到地定。
在一直繞行入定中,王芳也開始修觀。
修觀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比如說無常觀。很多人一聽,嗯,生老病死,確實是無常,完了。這就是很多人不能入道的原因,只是一個好奇或者做學(xué)問需要,大致了解一下就走了。
而真正修觀需要無數(shù)遍地觀察練習(xí),這從七賢位的第二階和第三階都是四念處就知道了。實際上,四個階段的加行位,也是修四念處?;蛘哒f,想要超凡入圣,就是觀察自我和身外世界。
修觀,依照前賢和師父的教導(dǎo),老老實實千遍萬遍地去觀察。
王芳修觀,更為復(fù)雜。她不僅觀身受心法的四念處,又不斷在腦中閃現(xiàn)《度人經(jīng)》的章句。
開始,她是在定中整篇的背誦回憶:
“道言:昔于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受原始度人,無量上品。元始天尊,當(dāng)說是經(jīng)。周回十過,以召十方,始當(dāng)詣座。天真大神,上圣高尊,妙行真人,無鞅數(shù)眾,乘空而來。。。。。?!?p> 這種入靜之中的修觀,正是要求平時便把師父傳下來的要義或主修經(jīng)典要記憶牢固。記憶是基礎(chǔ),但有疑問,必須向師父問清楚,然后在修觀中,轉(zhuǎn)化為自己的東西。有了這個過程,修觀中會產(chǎn)生一種力量,叫作“勝解”。
勝,殊勝,特別不一般的意思;解,理解、領(lǐng)悟。
就好比上學(xué)時物理老師講交流電、直流電什么的,你只是泛泛而聽,但當(dāng)你畢業(yè)后做了一名電工師傅,哦,一下子真正理解了,這就是勝解。
止觀雙運,止雖然還不是真正的定,但到了未到地定這一步,也具有七分八分的相似了,所以它的特點是“心一境性”,即常說的專心、專注。但是,觀,思維是發(fā)散性的,剛好相反。所以,觀產(chǎn)生的勝解,就是關(guān)鍵性的力量,不然根本做不到止觀雙運,很快就會出定。
止觀雙運,就要求以定力的余力來修觀,又通過修觀產(chǎn)生的勝解力轉(zhuǎn)化為定力,如此,周而復(fù)始,功力大進,智慧日深,等到超凡入圣后,止觀雙運就叫作定慧等持了。
王芳在靜室里走了一圈又一圈,始終沉浸在一種勝妙的狀態(tài)中。
“仙道貴生,無量度人。。。。。?!?p> “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兇。。。。。?!?p> “轟!”
某一瞬間,天地忽然像撕開了一層面紗,大地為之震顫。王芳覺得自己變成了滄海一粟,又好像獲得了上帝視角,只見宇宙蒼茫,空無一物,細看,只有一些閃動著五色精芒的東西在若有若無地存在。
“這是延康劫的時期!”王芳沒來由地心中閃過一個念頭。
而后,宇宙繼續(xù)演化,經(jīng)過龍漢時期,混沌初開,但天地還沒有初開,只有五方五行之炁產(chǎn)生;又時光飛逝,進入赤明劫時期,陰陽日月、諸天終于誕生,只見那原始妙炁飛快地繞諸天運轉(zhuǎn),并與五方五行之炁交匯,四時和萬物逐一出現(xiàn)了。
此時,天幕拉開,諸天顯出三十六層,就像鏡子一般浮現(xiàn)在她眼前:欲界、色界和無色界共二十八天,然后是四道民天、三清天和最高的大羅天;地下也是,酆都地府、六道眾生等,也若掌中觀紋。
這一刻,王芳又忽見元始天尊出現(xiàn)了,他正在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向十方天尊演說《靈寶度人經(jīng)》,天音無遠弗屆,一遍、三遍之后,聾子復(fù)聽、瞎子復(fù)明、老者返童、少者皆強;九遍十遍,枯骨更生,都轉(zhuǎn)化為人。。。。。
元始天尊所在的位置,其實更在大羅天之上。大羅之上,也有三天,只不過都是空虛之境,只有五色云霞。首先是蒼黃色的黃天;上去是青蒼色的蒼天;最上面是一片青色的青天,元始天尊就在這里向天下眾生說法,而且據(jù)說是每逢宇宙重生之時就在那說法。
沒想到,這一次王芳居然親眼目睹,這便是天大的造化了。
想要獲得定慧等持,先要止觀雙運。
從佛家來說,修行的分段是:
資糧位:拜師、聽講、參學(xué)等,就像出門前先準(zhǔn)備一切,雨傘、干糧等;
加行位:密集用功,不可停歇,就像枯燥的旅途看到了驛站,于是急行軍;
悟道位:就像推開了驛館的大門;
修道位:前路雖遠,但終點清晰可見,于是摒除陋習(xí),大步前行;
無學(xué)位:前面都是有學(xué),到這一步,學(xué)無可學(xué),證道了,得小乘第四果、大乘八地以上大菩薩位。
如果用沅江來比喻,那就是:
沅水上游,黔城以上,河谷狹窄、水位落差大,猶如外凡;
沅水中游,黔城到沅陵,水勢緩、河床寬,兼收并蓄,猶如資糧道;
沅陵段,武陵山與雪峰山交匯,沅水就像修士要沖開凡圣兩界最后的壁障,水勢奔騰咆哮,猶如加行道;
桃源段以下,沖過青浪灘,剎那間成圣,于是煩惱即菩提、普度眾生,水流平緩,港汊密布,進入洞庭,猶如修道位。
在道教內(nèi)丹派來說,高嫣早已給王芳介紹過,筑基、煉氣、金丹、元嬰、合道、沖舉,或者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化虛、煉虛合道等。
五代十國,便是道教由外丹術(shù)逐漸衰落,內(nèi)丹術(shù)逐漸興盛的過渡與轉(zhuǎn)折時期。比如譚峭的化書;之前,東漢末年,魏伯陽的參同契,內(nèi)外兼修;更早一點,春秋時期亢倉子把修仙過程歸為:體合于心、心合于氣、氣合于神、神合于虛,和后世的內(nèi)丹術(shù)如出一轍。
王芳等到定境終于退去,笑了笑,推門而出。門外,宋青萍和高嫣都在守著,笑吟吟地看著她,不說話。
事實上,不止是他們,桃源觀,乃至天下所有的高階修士,但凡定力境界比王芳高的,都感受到了一次大地震動!
王芳走出門,立刻對二人行禮,道:“原來元始天尊一直在說度人經(jīng),弟子有幸,今次親眼目睹?!?p> 高嫣目瞪口呆,宋青萍則終于忍不住仰頭而笑,響遏行云!
是的,宋青萍這次終于放心了。以前,無論王芳有什么進展,她都不過問。這一次,她也不準(zhǔn)備問。這是有原因的,雖然她不在此列。
原因就是,一旦修士把自己的定力境界說出去,直接后果就是他再也無法重新進入該定境。
這是由于修士之所以向外公布自己的定力,無外乎是自鳴得意,于是,他的心境就有了破綻,這個叫作暗邪入侵。比如你原來進入欲界定時,是那個心境,現(xiàn)在心境已破,當(dāng)然沒法再次進入。
這都是有例子證明的,像智者大師之所以初出茅廬就名動天下,便是當(dāng)時他說法的時候,有個老者態(tài)度很傲慢。后來智者大師指出,你當(dāng)日就是獲得欲界定的時候,告訴了別人,所以再也無法進入欲界定了,這位六十多歲的前輩才恍然大悟。
王芳以前在瞿童洞修定時,有粗心住、細心住等,而如果把整個欲界定的所有定境進一步掰細,一共有九階,叫作九心住。
九心住,隨時可能退轉(zhuǎn),必須心志堅定,持之以恒。而如果稍有成就,就對外炫耀,也就難以寸進了。
宋青萍二人本不是外人,因為王芳是她們的晚輩,境界也比他們低,告訴他們,那就是請教,不存在炫耀。因為修習(xí)定力的障礙和陷阱很多,情障、見障,甚至十二種障,只有過來人才清楚其中的兇險,這就是明師的重要性。想做修行的獨行俠,那必須是祖師級的天才。
但是她們一直以來,都從不主動過問,就是謹(jǐn)慎,生怕好奇一問,斷了王芳的前途。
這一次不同,王芳進入了未到地定已經(jīng)超過一年,止觀雙運早已嫻熟無比,距離初禪定都只有一步之遙,又是親近之人,所以直接把今次勝境透露而出,并無妨礙。
而宋青萍之所以如此開心,因為王芳能親見元始天尊說度人經(jīng),也就是對度人經(jīng)產(chǎn)生了無上的勝解,說明她已經(jīng)完全得了靈寶派的傳承,自己再無道法傳承之憂!
到這一刻,當(dāng)日她和丁君寶互相以道器當(dāng)顧眄相扶的那一幕,已經(jīng)翻過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