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幾十年,雖說總能碰幾次奇觀。但是大部分時間,還是要糾纏在家長里短雞毛蒜皮的小事上。而這些小事,幾乎構(gòu)成了一個人的一生。
就比如這次俊佑的事情,仔細想想,也只能勉強歸入“雞毛蒜皮”這一類。
陶樂曾在日記里寫:“最近的生活很無聊?!?p> 小姨淑香看到后,就把日記里的只言片語,包括這句話揪出來,放在飯桌上講出來。雖說語氣里帶著點批判和戲謔,但還是讓陶樂在飯桌上的存在感強了那么一小片刻。
……
俊佑的到來,淑哲真的很用心。
伊華和儺祥也很用心。
淑香有了兒子陶謙,開始對兒子用心。
凡爾賽知道陶樂不可能當(dāng)他的女兒之后,開始對俊佑用心。
乖乖不說話的陶樂,反而成了最沒存在感的一個。
……
她只要按部就班地上下學(xué)、考出好成績,就夠了。
俊佑到來后,仿佛陶樂所有的存在感都是俊佑給予的。
俊佑給陶樂出氣,俊佑向陶樂學(xué)習(xí),俊佑和陶樂做對比……
相比較之下,她這個姐姐實在是太一般了。
……
如今俊佑在家里呆不下去了,離開了,那陶樂還剩下什么呢?
不過是一切回歸平常,沒什么特別。
……
俊佑這次逃跑,家里所有人都默認俊佑是偷了錢又撒謊,但是凡爾賽一家三口還是把俊佑帶回自己家。
陶力高考壓力大,每周末回來一次;俊佑每天跟著凡爾賽和淑詩上下學(xué),到了周末回城里親生母親家。因此,俊佑和陶力雖然住在一個家,卻能很神奇地做到“常年無法見面”。
可是即使這樣,陶力也似乎不喜歡待在有俊佑的家里。每次周六回家,陶力都會在伊華儺祥這里待到很晚,直到二老催這個大外孫回家,陶力才會收拾書包,委委屈屈地拿著手電筒低頭出門。等到第二天上午,陶力又早早來敲門,打著“還手電筒”的名義,來伊華這里寫作業(yè)。
聽他們一家三口的對話,陶樂只能聽地一知半解,陶力跟爸媽說什么“可以藝考”、“想考傳媒”,淑詩和凡爾賽略帶鄙夷地說什么“花那么多錢,干脆好好考個好學(xué)?!保髞硖樟€跟父母吵了起來。不過礙于在伊華家,三個人沒敢鬧太大,拌了幾句嘴,就停下了。
爭吵中,陶力的情緒多次失控,跑到南屋抱著狗哭,哭夠了又回來繼續(xù)跟爸媽聊。不過,陶力好像并沒有得到什么滿意的結(jié)果。
……
……
興許是生物老師察覺到了學(xué)生們的躁動,在有關(guān)“青春期”那一課上,老師講得十分詳細。課堂還未開始,老師就將課本上的兩幅完全不同的剖面圖畫到黑板上,并喝止了孩子們不正經(jīng)的討論。
那節(jié)課被安排在夏季,生物老師姓韓。
韓老師盤起一頭黃發(fā),穿著天藍色的系帶百褶連衣裙。有風(fēng)吹過,裙擺飛揚。
“其實過去的考試很少考到這一章,以前的老師們也會留出十幾分鐘,讓同學(xué)們自己學(xué)習(xí)這一課的內(nèi)容。但是我覺得,這一節(jié)課非常重要,甚至比考卷上的考題還要重要。因為在這堂課里,你們將會了解你們自己,我也將告訴你們男生和女生的不同。以后就算你們不考大學(xué),也要好好做人;既然要好好做人,就要先了解人。接下來,同學(xué)們翻開課本,我們來上課?!?p> ……
……
……
陶樂初中二年級即將過去一半,淑香休完產(chǎn)假,回學(xué)校繼續(xù)教書,恰巧,教的是陶樂的班級,接的是語文老師的課。
語文課即將下課,老師在講臺上示意同學(xué)們安靜,繼續(xù)說道:“從下周開始,你們今年原定的語文老師將會到來,給你們上課。我這個代班語文老師只能陪你們到這周五了。”
教室里沸騰起來……
“誰啊,男的女的?”
“長得像老師一樣漂亮嗎?”
“聽說是休完產(chǎn)假回來的……”
“你從哪聽說的……”
……
老師制止了下面的竊竊私語:“好了安靜一下,她是你們原定的語文老師,叫淑香。她剛休完產(chǎn)假,回來教書。她是學(xué)校里資歷豐富的好老師,我剛來的時候她也曾經(jīng)教導(dǎo)過我。希望你們能從淑香老師那里學(xué)到更多的東西,她會是你們的良師?!?p> 一個男孩突然站起來,說了一句:“淑香老師是陶樂的親戚!”然后趕緊坐下,把頭埋進雙手。
班里的注意力全都盯向陶樂。
同桌聽到這句話后,突然回頭看著陶樂,擺出一臉可憐相,道:“作為同桌,你一定要在淑香老師提問我的時候,多幫幫我,讓她對我有個好印象!”
陶樂也擺出臨危受命責(zé)任千鈞的表情回道:“好的,作為同桌,我一定在淑香老師面前多聊聊你,讓她對你有一個深刻的印象!”
同桌立馬破功,擺著手道:“那……那……那就不必了,謝謝同桌好意……”
陶樂也笑了:“別客氣,都是同桌,這忙還是要幫的!回頭你請我吃包辣條就行。”
“陶樂,我以前怎么沒發(fā)現(xiàn)你這么腹黑邪惡呢?”
“我哪兒腹黑邪惡了?不是你提的要求嗎?”
……
“好了都安靜一下,”講臺上的老師敲了敲桌子,“離下課還有幾分鐘,把這節(jié)課講的內(nèi)容鞏固復(fù)習(xí)一下,下周才能做好充分的準(zhǔn)備迎接新老師?!?p> “好——~”
“……”
學(xué)校南面就是一排居民房,政府管貼著學(xué)校南墻的這一排叫做“家屬宿舍”。淑哲離婚前一年,發(fā)現(xiàn)丈夫文杰為了讓她生二胎,企圖背著她打殘?zhí)諛泛?,淑哲考慮到殿村的房子還是離文杰家很近,果斷從婚房搬進這里定居。離了婚之后,淑哲回到伊華家,這里的屋子也閑置下來,平常在院子種種草莓南瓜大蔥,屋里存放點隨到隨住的日常必需品。
淑香休完產(chǎn)假,從城里回學(xué)校教書。來回坐車耽誤時間,淑哲干脆把家屬宿舍鑰匙給她,讓淑香帶著丈夫孩子和公公婆婆,住在了這里。
這里的房間格局,和伊華儺祥家還有淑哲在殿村買的屋子格局都有一點不同。
房子坐北朝南,進屋之后的院子是天然的泥土地,中間有一條紅磚小道通往正屋。
小道兩旁一東一西有兩棵桃樹,兩位老人看了覺得風(fēng)水不好,征求淑哲的同意之后,把桃樹移走了。
正屋內(nèi)分東、中、西三部分,西屋最大,火炕像是不怕冷的南方人盤的,修在背陰的北面,南面靠著西墻的部分打造了一大片書架衣櫥化妝臺。
(當(dāng)初聽說淑香丈夫一家要搬來,儺祥陪淑哲來收拾東西,把這一排柜子里的書、化妝品和衣服搬走暫時存在了殿村的房子里。而在這一排柜子里,陶樂找到了兩個膠卷,膠卷里的影像是陶樂不認識的人,可是陶樂總覺得這些人在哪見過,因此她將膠卷一直放在自己的書包里。這是后話。)
中屋和東屋,各自被一面墻和一扇門從中間分成南北兩個小屋:
中屋北面是灶間,南面是客廳;
東屋北面是臥室,南面是倉庫。
原本東屋北面是一架上下鋪鐵架床,淑香來了之后,靠著南墻盤了一個火炕,生了爐子。
他們所用的煤塊和木頭,都是院子南邊一個小草房里,淑哲早年買好屯在那兒的。
這些安排很合大家的心意,尤其是伊華和儺祥,聽說淑香從城里回來,離二老更近了,淑香兩口子有什么問題,淑香可以隨時回伊華家。
聽到這個消息,老兩口放心了不少。每到周末,淑香也會抱著陶謙回伊華家住兩天。
……
最近這段時間,陶謙開始生水痘。
水痘這種東西,每個孩子童年必定會經(jīng)歷的。只要在這段時間里大人留神管住孩子,別讓小孩渾身癢的時候亂撓留疤,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陶謙確實沒在生水痘的事情上出問題,但是問題想出的時候,誰都預(yù)料不到,問題會以什么方式造訪……
這天,儺祥正抱著陶謙,在院子里閑逛。陶謙這一陣身上不癢,趴在儺祥懷里安心睡了一會。
“汪汪汪汪汪……”
“哇啊啊啊~……”
小狗對來人做出慣常的反應(yīng),大叫著跑向門口,卻意外嚇到了陶謙。
儺祥感受到懷里的小孩猛地震顫了一下,隨后開始沒命地大哭,心道“不好”,一邊哄陶謙,一邊把孩子抱回屋里。
到了伊華的炕上,陶樂在一邊寫作業(yè),儺祥輕拍陶謙的背,對著伊華說了一句:“剛剛陶謙好像被狗嚇著了?!?p> 伊華坐在炕上,回道:“沒事,先看看他怎么樣,要是一直這么哭的話,我告訴你怎么做?!?p> 人不能受到過度驚嚇,小孩子尤其不能。
經(jīng)歷了十分突然的狀況,人受不了打擊,會一下子變“傻”。
伊華和儺祥年輕時遇到過這種情況。那是發(fā)生在大女兒淑詩身上。
淑詩當(dāng)天在外面玩,遇到了一個乞丐。膽小的淑詩看到乞丐迎面而來沖過來乞討,嚇得一下蹲坐在地上?;丶抑螅缭娙耸虏恢?,只知道睡覺,睡起來沒日沒夜沒完沒了。
后來伊華得知,淑詩被當(dāng)天的情形“嚇傻了”,需要伊華帶著淑詩當(dāng)天穿的一件衣服,到當(dāng)天的事發(fā)地,一邊不停地念叨“淑詩啊,咱回家了”,一邊拿著衣服走回家。
到家之后,伊華需要把衣服放在灶臺口上,讓衣服在灶臺口上待一會之后,再把衣服放到熟睡的淑詩旁邊,再醒來,淑詩就恢復(fù)正常了。
……
剛剛恰好是淑香外出回來了。一回家,就看到大哭不止的陶謙,有點納悶。聽到儺祥的解釋之后,也開始按照伊華儺祥的指示進行一番操作。
此刻的陶謙哭過了,正迷迷糊糊地想繼續(xù)睡覺。儺祥拿著陶謙的外套,走到院子里剛剛待過的地方,小聲念叨著“陶謙啊,咱回家啦”,一邊抱著衣服往回走。
到了灶臺口,儺祥將衣服放在灶臺上,此刻的陶謙迷迷糊糊又睡著了。
醒來的時候,天已經(jīng)黑了。陶樂正在陶謙旁邊寫作業(yè),陶謙的手邊,是剛剛在灶臺口的那件外套。
陶樂看見弟弟醒了,小聲喚了一聲:“陶謙??!”
陶謙回過頭,做好口型,想發(fā)出“姐”的音,可惜小孩子沒長牙,“姐姐”這個發(fā)音需要有牙齒才能發(fā)出來,最后,陶謙只好認命一般,咧著嘴:“哎——”
“還行,認人,沒事,沒傻。”
……
……
村莊西南方向,離村六十多里不到七十里的山上,近幾年興起了一座城市,聽說是靠旅游業(yè)發(fā)家。因為城市剛剛建立,還沒起好名字,村里人暫時將其稱為“六十里城”,后來聽說山上蓋起了寺廟,修起了大佛,香火比南面山頂上的小廟還要香火旺盛,城市的名字也就因地而生,叫做“大廟山”。
“大廟山”發(fā)展得很快,修了平坦的大路,建起各種制造廠,相應(yīng)的,也從周邊的村子招募了好多村民當(dāng)工人。
幾年過去,工人們傳出消息:大廟山要擴建了。
再后來,消息傳得越來越具體,說是先從耕地開始征收,征收改建工廠,給村民工作機會之后,再征收村民的居住地。最后,連這一片村民的墳?zāi)苟家w移,大廟山負責(zé)修建公墓,將村民們的墳?zāi)菇y(tǒng)一遷移到公墓……
伊華這幾年不止一次地說“要變天要變天”,如今看來,伊華大概是說準(zhǔn)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