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南陽黃巾軍的潰敗給天下人一個信號:黃巾軍人多勢不眾,戰(zhàn)力極差。于是,各地義兵紛紛加入剿滅黃巾軍的行列,太平道徹底陷入豪強的汪洋大海之中。
漢軍進攻豫州的同時,呂肈、司馬亮領軍出洛陽。
呂肈領兩萬軍,走孟津過黃河,途徑朝歌、鄴城,到了邯鄲。兩萬漢軍與黃巾軍對陣,一戰(zhàn)擊潰黃巾軍,黃巾軍被逼離開邯鄲,就此解了邯鄲之圍。
接下來,呂肈分兵四處出擊,雖然沒有敗仗,但也沒有戰(zhàn)果。周圍黃巾軍太多,而呂肈兵太少,沒辦法打;于是,呂肈在保證邯鄲安全的情況下,選擇向東進攻。呂肈對太行山毫無興趣,否則第一個遭殃的就是劉渏。一路向東也是勝而無果,只能在鄴縣、邯鄲、甘陵、平原一線建立松散的防線。
司馬亮領兩萬軍與呂肈隔著黃河齊頭并進,在定陶、濮陽、鄄城、臨邑、東平陵一線建立松散防線。這條河南防線和呂肈的河北防線配合,隔絕了黃巾軍大隊人馬穿梭黃河的可能。
施俊帶兵進入南陽時,南陽黃巾軍已經龜縮到宛城,與荊州軍對戰(zhàn)。宛城黃巾軍約十萬人,還有約二十萬道徒、難民。精銳荊州軍一萬,加上施俊兩萬軍,三萬漢軍進攻宛城。
這么少的人顯然不可能圍城。施俊圍三缺一,急攻宛城。這時候的黃巾軍已經不同于起事之初,組織、軍紀、指揮已經有了雛形。
施俊見久攻不下,在城外堆積土山,居高攻擊;戰(zhàn)事極其慘烈,漢軍三次奪取城門都被黃巾軍奪回。
時間到了六月,黃巾軍久戰(zhàn)疲憊,士卒情緒低落。黃巾軍將領眼看這仗沒法再打下去,無奈向漢軍乞降,施俊借故不接受投降。黃巾軍走投無路,只能帶領道徒及難民共三十萬人,向桐柏山方向逃逸。三萬漢軍銜尾追擊,斬殺五萬多黃巾軍,剩余二十多萬黃巾軍、道徒、難民全部遁入桐柏山山區(qū)。
擊潰南陽黃巾軍后,施俊、夏侯冉、司馬亮三軍同時發(fā)力。夏侯冉沿著淮河流域向東進攻,切斷揚州黃巾軍與兗州的聯(lián)系;施俊直接兵臨兗州,緩慢向著盧城方向推進。司馬亮切斷青州黃巾軍和兗州的聯(lián)系,而后和夏侯冉軍一起切斷徐州黃巾軍。形成戰(zhàn)略包圍圈后,三支主力漢軍帶領無數(shù)地方義軍,從四面八方逐漸向濟北國治盧縣擠壓黃巾軍的控制區(qū)域。
經過兩個多月激戰(zhàn),陸成三兄弟的二十萬黃巾軍、三十萬普通道徒被圍在盧城、泰山、濟水這一狹窄區(qū)域。黃巾軍依著古長城、盧城、濟水建立防線,頑強抵抗。
這里是太平道起家之地,周圍民眾全部是虔誠的太平道道徒,不是道徒的早已遷徙。這些人對太平道及其忠誠,到了不怕死的地步。經過大半年的東征西戰(zhàn),陸成三兄弟也培養(yǎng)出一批精銳士卒;黃巾軍主力跟年初剛起事時的乞丐軍團已大不相同,雖然比漢軍精銳還有差距,戰(zhàn)力已經超過義兵,所以戰(zhàn)事異常激烈。
九月,陸成在太平道山門內建起一座全部用松木制作的祭壇,祭壇里堆滿麻油;祭壇前面有一個小廣場。
陰歷444年十月一日,戰(zhàn)斗異常慘烈,雙方精銳士卒在幾十里長的戰(zhàn)場拼死搏殺。上午,太陽升高到朝食的時辰,陸成走上祭壇,茫然四顧,然后盤膝坐下閉目打坐。幾十萬太平道道徒,從山頂一直站到山下。
一聲磬響,幾十名拿著各種樂器的道徒列隊走進廣場。領隊的幾個道徒身穿紅色對襟長袍,頭戴紅色高冠;其他人身穿白色對襟長袍,頭戴黑色高冠。整隊道徒寬衣、高冠、博帶,西北風吹來,飄飄若仙。
樂隊坐下來演奏太平道樂,站在前排的道徒都朝著陸成方向跪下行禮,隨著太平道樂的節(jié)奏詠唱《太平經》;后面的道徒太遠聽不到道樂,就跟著前面的道徒跪下行禮、詠唱,只見一排排道徒梯次跪下行禮,形成潮流,從山頂流到山腳。
不一會,《太平經》響徹天空;戰(zhàn)斗前線,交戰(zhàn)的呼喊聲、兵器的碰撞聲,受傷的慘叫聲都被覆蓋。戰(zhàn)場的黃巾軍猶如神助,戰(zhàn)力猛然提高,殺的漢軍節(jié)節(jié)敗退;漢軍將領看到戰(zhàn)事不利,撤兵休戰(zhàn)。
戰(zhàn)場的黃巾軍也不追殺,留下不多士卒站崗防止?jié)h軍偷襲,其他全部轉向祭壇,跪下行禮詠唱。
樂隊的樂器主要有管、笙、笛、簫、壇鼓、云鑼、鐺子、鐃、釵、磬等。等到所有道徒都跪下詠唱,樂隊站起來在廣場行走,邊走邊演奏,那些持擊打樂器的邊走路、邊演奏、邊詠唱,現(xiàn)場氣氛達到高潮。
一股神圣的氣氛從祭壇開始蔓延,一直延伸到戰(zhàn)場的黃巾軍,而后一股悲憤的氣氛疊加在神圣之上,道徒從虔誠到神圣到悲壯,流著眼淚繼續(xù)詠唱。
差不多到中食時辰,陸逢、陸槐兩人走到祭壇前跪拜行禮,站起來莊重地點燃祭壇。熊熊大火燃起,吞沒了祭壇前的貢品,很快就吞沒了陸成,道徒們詠唱的聲音更加高亢。天空被烏云覆蓋,太陽失去了蹤影。
洛陽皇宮中,漢靈帝莫名其妙地走上一座高樓,看向東方,不停詠讀著: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
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殺懼之也?
直到午時,漢靈帝才走下高樓去享用中食。平時很喜愛的菜肴沒吃幾口,挑來挑去也難于下咽;吐出口中的食物,漢靈帝瞪了一眼邊上的宦官,哼了一聲丟下筷子不吃了。第二天,宮里傳出消息,一個廚師被賜死,該知道消息的都在分析,這意味著什么?
果然,漢靈帝下發(fā)旨意,大意是以后所有的官職無論高低,無論平調還是升遷都需捐錢,數(shù)量在原來基礎上提高五成。
此后的戰(zhàn)事愈加激烈??上?,黃巾軍的武器裝備已經用完,沒了箭矢,武器殘缺、盔甲殘缺,陸逢、陸隗陸續(xù)戰(zhàn)死。剩下的黃巾軍將領極度悲憤,但這仗沒法打下去了,打沒了兵器將會全軍覆沒,太平道就要銷聲匿跡,無論如何都要給太平道留下道種。
經過商議,太平道決定全部道徒一起突圍;所有道徒分成兩路,主力向東南突圍,精銳部帶著道徒向西南突圍。
年輕將領孫琰被選為精銳渠帥,率領五千精銳帶著眾道徒向西南突圍,至于突圍后的去向,沒有人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