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我來做明帝

第三十七章 喜峰口破

我來做明帝 九悟 2201 2021-07-11 18:10:30

  大明九邊重鎮(zhèn)沿著長城一字排開:遼東、薊鎮(zhèn)、宣府、大同、山西、榆林、寧夏、固原、甘肅。

  早期為蒙古部的瓦剌、韃靼所困,故而永樂皇帝北征大漠,有土木堡之變,有三邊總督、威寧伯王越,有戚少保鎮(zhèn)薊鎮(zhèn)。

  而在遼東總兵李成梁、李如松父子亡故之前,遼東鎮(zhèn)穩(wěn)如泰山。但現(xiàn)在大明每年維持龐大的遼餉,弄得國家持續(xù)失血。

  東奴興起!

  在這條九邊防線之中,于薊鎮(zhèn)、宣府鎮(zhèn)而言,有兩個隘口是極其關(guān)鍵的。其一,薊鎮(zhèn)的喜峰口。其二,古北口。

  從地形上來說,喜峰口就是故大寧都司的長城關(guān)口。當(dāng)年太祖高皇帝就是在派大軍從這里出關(guān),經(jīng)由寬城衛(wèi)、會州衛(wèi)、富裕衛(wèi)至大寧城。為寧王封地。

  而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永樂皇帝靖難時,借了寧王兵馬。大寧都司的實力是極其強勁的!

  明史:就藩大寧。大寧在喜峰口外,古會州地,東連遼左,西接宣府,為巨鎮(zhèn)。統(tǒng)塞上九十城,帶甲八萬:革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wèi)騎兵,皆驍勇善戰(zhàn)。

  但可惜在宣德年間撤銷,大明自此執(zhí)行全面收縮的戰(zhàn)略。而仁宣之治恰恰算是明王朝歷史的盛世!

  這更深刻的說明一個問題:儒家體系下的文官集團,天然的有守舊、保守的基因。

  這條“舊路”就是如今黃臺極率軍而來的路線。

  其二,古北口。

  當(dāng)年蒙古俺答汗就是從古北口突入,威脅明王朝的京師,逼迫明王朝答應(yīng)“通貢互市”。嘉靖皇帝丟臉至極。至此對首輔嚴嵩不滿。

  …

  十月二十六日,建奴兵峰抵達喜峰口,大安口,龍井關(guān)等地。

  黃臺極此次出兵六萬,當(dāng)然不可能全部擁堵在喜峰口外,而是分東西兩路。一路由貝勒多爾袞為先鋒攻喜峰口,一路以貝勒莽古爾泰為主帥往西攻大安口。

  血紅的夕陽下,喜峰口關(guān)外的后金兵一面面旗幟飄揚。一個個的盔甲鮮明、刀槍林立的軍陣樹立在關(guān)城外。

  多爾袞騎在馬上,帶著頭盔,手里拿著馬鞭,冷漠的看著這座雄關(guān)。這里昔日是朵顏三衛(wèi)“入貢”的道路,今日是他的目標。

  在多爾袞身后,約五千人的正白旗兵馬全場肅立,在寒冷的冬風(fēng)中沒有發(fā)出任何的聲音。只有馬匹呼出的白氣。那股血戰(zhàn)余生、悍勇、輕驃的氣息撲面而來。

  “攻城!”

  多爾袞手中的馬鞭一揮,身后的大軍突然爆發(fā)出巨大的呼喝聲“嗬嗬”,如同野獸般的怪叫呼嚎聲,白色的浪潮往關(guān)城上涌去!

  就在后金兵臨關(guān)城之下時,城中早就戒備起來。烏黑的烽煙在長城上升起。

  薊鎮(zhèn)早就兵備松弛,即便有崇禎嚴旨,有薊遼總督劉策在這幾個月巡查、裁撤老弱、補充新兵、武器。喜峰口依舊是士氣不足,有著各種問題。

  按照常理,薊鎮(zhèn)的防御是:順天巡撫駐遵化,薊鎮(zhèn)總兵駐三屯營。而薊遼總督是后來才出現(xiàn)的產(chǎn)物,劉策此時駐扎在密云,也就是古北口方向。

  薊鎮(zhèn)的防御還是歸巡撫王元雅、薊鎮(zhèn)總兵朱彥國負責(zé)。其中,以遼東總兵吳襄率所部及游擊將軍吳三桂率京營兵三千死守遵化。

  喜峰口上,薊鎮(zhèn)喜峰口參將時希明站在城墻上,一身布衣,腰佩長劍,手扶著垛口,觀看五十步外甕城上的戰(zhàn)斗。

  但見三個兵在甕城上攀附而來。兩人穿著釘著銅釘?shù)拿藜?,帶著皮盔,手里拿著精鐵長刀。另有一人穿著銀光鐵甲,帶鐵盔,鐵盔上長尾紅纓,背上斜尖插著一桿白旗,手里拿著一桿長槍。

  “嗬嗬…”

  三人嘴里都是大聲嚎叫,從云梯上翻上城墻,一刀一個,瞬間砍死明軍五人,余者四散逃跑,一個小旗頓時就廢掉。三人大聲說著胡語,迎向城墻上的另外一個小旗,氣焰十分囂張。

  后金軍中編制粗略可分為:黑營、紅甲兵(紅擺牙喇兵)、白甲兵(白擺牙喇兵)。一個后金牛錄也只有十個白甲兵。

  為首這兵,身材矮壯,銀光鐵甲,顯然就是一個白甲。乃是軍中精銳。

  三十步外,明軍一名弓箭手一聲不吭的張開手中的強弓,大拇指壓在中指上,弓弦張開,大喝一聲“死!”,弓如滿月,“嗖”的一聲正中那白甲兵咽喉。

  一箭射翻在城頭。

  “鐘哥兒,射的好?!笔卦诋Y城上的明軍有一兩百人,在那弓箭兵附近的明軍紛紛高呼,鼓舞士氣。

  就在這時,城下一根重箭拋射而來,正中明軍這弓兵的肩膀,聽得他慘叫一聲,大片的血跡頓時涌出來。瞬間喪失戰(zhàn)斗力。而這還得益于他身旁的哥哥推了他一把,避開要害。

  而他哥哥后心正中一根重箭,血水浸染著他的鴛鴦襖。氣息已經(jīng)虛弱,“小弟,快跑!跑!”

  后金重箭,箭桿粗而沉,箭刃扁平,開有血槽,以這明軍射手身上破爛的鴛鴦襖根本沒有任何的防御力。而實際上,箭矢人人都是用的臟箭。

  即在糞便中浸泡過的箭頭,射在人身上,稍后就會引起各種破傷風(fēng)、感染等病。

  在血紅的夕陽之下,抵近關(guān)城下射擊掩護的一隊二十人的后金兵神色倨傲的收起大弓,準備跟著前面的兵攀城而上作戰(zhàn)。

  個個涼帽,前額剃光,留著金錢鼠尾。穿著青色的箭衣,馬蹄袖,身側(cè)兩袋箭囊,身背的粗大步弓。

  這是標準的后金八旗兵配置。

  喊殺聲、呼嚎聲、鼓聲聲在這小小的一段長城上回蕩著。而站在喜峰口參將時希明的角度看去,那就是前方甕城被建奴一鼓而下。

  時希明的腿肚子都有些發(fā)軟。

  這些兵的兇悍,遠超他昔日作戰(zhàn)的蒙古兵。他一個喜峰口參將統(tǒng)兵五千。但算上吃空餉,養(yǎng)家丁,合起來只有三千兵不到。單單是城下列陣的后金兵就有五千余。

  這仗怎么打?

  難怪這十年來,建奴東征西討,打的四周臣服。大明也是節(jié)節(jié)敗退。

  “大…人,我們現(xiàn)在怎么辦?”身旁親兵打著哆嗦、上牙磕在下牙上顫抖的詢問。

  時希明嘆道:“降了吧!”

  少頃,喜峰關(guān)上的大明旗幟落下,升上一面后金的旗幟,隨即關(guān)城打開。

  正白旗的兵涌了進去。

  崇禎二年,十月二十六日下午,喜峰口破。

  …

  …

  明天順年間,順天巡撫鄧漢,遍察薊鎮(zhèn)諸關(guān)之后,向英宗皇帝奏言:“薊鎮(zhèn)十二路各關(guān)雖無處不險,而平原大川,可容數(shù)十萬大舉入犯,又當(dāng)貢使出入之路,則喜峰、潘家口為最、

  ——《遷安縣志》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