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紛亂人間(下)
凌風道長兼這圓鏡和尚都是這鳳翔府周邊頗有聲名的有道之士,要不然王員外也不會去請他們來處理王家小娘的這么一遭子事情。
這二人俱是玄門中人,都篤信自己所修是大道真理。
不同的是,凌風道長雖然有些師承,但到底祖上本身就所學淺薄,基本上算是自學自悟。
而圓鏡和尚不同,他是有唐一代,曾經(jīng)大發(fā)異彩的唯識宗的嫡傳一脈。
雖然如今唯識宗已經(jīng)大為沒落,但到底曾是佛教的一大宗派,門中所傳經(jīng)義、記載等俱都十分深厚。
就因如此,圓鏡和尚對于如今的世界,才更加感到詭異。
這天地應該不是這般啊,祂是怎么就變成如今這模樣的呢?
在他以前的認知中,雖然也信奉佛陀,學習佛法經(jīng)義,但從來沒有想過修出什么神通一類。
畢竟佛教弟子求得是解脫、是究竟涅槃。至于神通法術一流,從來也是歪門邪道,至少圓鏡和尚從未沒信過有什么神通法術。
可是自前些年,一次禪定之中,照見心光以后,簡直就像有了一雙佛眼,能見諸多異事。
像極了斷盡“見惑”,進入圣流的小乘佛教的須陀洹之果位;或者按照大乘佛教之經(jīng)義,是為初信位菩薩。
如果說這些還不算什么,那么他在入禪之中,魂游彌勒菩薩的兜率天。在菩薩座下,和祖師玄奘大師一起聽菩薩講經(jīng)說法的際遇,簡直就是上古奇聞了。
因此,他結合自己所知所見,判定一定是天地間出現(xiàn)了大機緣,仿佛上古之時人神相通一般,說不得他也能夠證得佛果,脫離五濁惡世。
故而從那以后,圓鏡和尚便更加有意地傳法、行善,虔誠地修行,以備將來如同玄奘祖師的一樣,轉生于兜率天內。
如此一來,小小的鳳翔府之地,明面上就有了兩位真修。這幾年一來,兩人也算是“老交情”了。
不管是為了個人聲名,還是為了自己的道統(tǒng)法門,甚或更深一點可以說是佛道之爭,這就都容不得二人彼此低頭了。
這不,這會兒兩人便一前一后都在用自己的法眼,觀看著眼前的呂少俠了。
這不看不要緊,一看就嚇了兩人一跳。
在二人的法眼之中,那層層疊疊的光暈之中,伴隨著一抹火紅色爆裂、狂怒地一股靈炁、佛光,只照耀得二人是汗流浹背,且內心一陣憤怒涌動,差點就被破了禪定。
好一陣調整后,兩人這才能好好探究一二。果不其然,兩人眼底閃過一絲不出意料的眼色,這么猛烈的源頭就是那呂郎君懷中的寶燈。
同時在兩人眼中,也見得這寶燈一直涌動著寶光且和旁邊的呂少俠一直是牽連著,想來這就是少俠所言的暴怒癥的由來了。
等他們移開目光以后,傳來的陣陣炙熱也減輕了十之八九,沒有多大影響了,二人這才把法眼注視到了呂率身上。
這一下,這二人又驚異起來了,這便有了上文的驚詫。
只因呂率其人的精魄與眾不同,稟賦更是萬分難測!
說來,自他二人修行有成以后,也曾談玄論道。
一般說來,在法眼之下,所見之人都是被包裹在層層疊疊的光暈之中,你也說不清他到底有多少層,這一秒和下一秒似乎又有變化,也好像沒有太大的變化。
并且在這些光暈變動之時,似乎還不時有些碎片脫落,化作云霧散去。
這些光暈似乎就是包裹在每個人,每個事物,但好像又無限延伸著,勾連著整個世界。
反正凌風老道當初第一次入定之后,法眼之下所見如此這般絢爛,頃刻間就被破了心境,退出了胎光之境。
而法眼之下,除了這些光暈之外,他們二人也還看到了一層籠罩著一人全身似云或霧的東西,這也就是被他二人命名為精魄的物什。
在這股云霧之上,能看見很多固定的亮點和一些閃爍不定的點和不時劃過云霧的光線。
經(jīng)過他們的長期摸索之下,二人認為這就是人體的竅穴、經(jīng)絡。
因為那固定的亮點和光線的輪廓,和現(xiàn)今醫(yī)家探明的人體穴位經(jīng)絡圖有很高的相似重合度。由此可知,另外的那些光點、光線應該就是其他那些還未發(fā)現(xiàn)的穴位和經(jīng)絡了。
只是不知總結出穴位、經(jīng)絡的前賢們,是否見過這精魄。
如果說見過,為何沒有探究出人身所有的竅穴經(jīng)絡?
如果沒有見過,那么人身的竅穴經(jīng)絡和這精魄上呈現(xiàn)的是否到底是一回事?為何重合度如此之高了。
不過說來也很是慚愧,在明悟這一點之后,兩人也曾有心弄明白那些還未探明的穴位和經(jīng)絡。
且先不說那些時刻變化的穴位和經(jīng)絡,就算是固定的那些,因為這精魄實在不是和人體一一重合的。
故而,它所表達出來的位置和信息,二人還是最終沒有摸著頭腦,沒有精準地確定下來。
最后也只是察覺這股云霧確實承載著人身竅穴、經(jīng)絡,具有輔助推動氣血、精神運轉變化之功。
而且其形狀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道教的魂魄之說,但確乎又不是魂魄,故而強命為精魄而已。
且說在兩人法眼之中,呂率的精魄之中的穴位和經(jīng)絡就比常人格外的顯眼,尤其明亮。
除了這精魄之外,呂率的稟賦就更加撲朔迷離了。
這稟賦其實就是對于人身精魄的探究的成果,也就是到了這個地步以后,兩人的分歧就已經(jīng)大到無法忍受的地步了。
為何?
因為如果說前期法眼之下各種天地現(xiàn)象還都趨同,能夠解釋的話。
那么在深究到了精魄時,除了其上承載的竅穴、經(jīng)絡還算一樣以外,精魄上還顯現(xiàn)出了另一樣二人的所見完全不一的事物。
而到了此時,兩人就完全說服不了對方了。
在凌風老道的法眼之下,每個人的精魄之上,還會有那么另外一道或多道大小范圍不一的不定形的云霧氣狀事物在其中到處流轉。
凌風老道探究之后,自顧地命名其為根氣,意為其顯露代表了人體最根本的一些特質,
凡是人身出現(xiàn)了的根氣,就代表此人在某方面的性質或者稟賦。
當然了,沒有顯現(xiàn)出來的根氣,只是代表人身可能在這方面的稟賦不太突出,而并不代表就沒有。
就像老道自己法眼返觀之下,他身體內原本有五道根氣,探究之后,根據(jù)其所能代表的人體稟賦。
以道家之名,他命名其為元氣、宗氣、營氣、衛(wèi)氣、和肝臟之氣。其后更是因其修行道法,還多了一道后天之氣,命名為太微小童干景精真氣。
不過這真氣就不是不定形狀了,而是化為了三尊神靈游蕩在這精魄云霧之中。
與此同時,在凌風老道看來,圓鏡和尚就只有四道根氣,分別是是元氣、宗氣、營氣、衛(wèi)氣了。
在他的法眼所見的無數(shù)人中,每個人都至少有那么一道凸顯其人的稟賦的根氣,琢磨良久之后,他將這最普遍的根氣,稱呼為元氣。
取得也是仙道本意,意為本源之氣。
當然了,老道自己也清楚,這不過是取古詞之意,映今日之相。并不是說人體中真的就存有這種氣體,而是用來表達法眼之下所見之物。
此氣非彼氣。
就像雖然他只有五道根氣,但這并不代表他沒有其他的各種臟腑、經(jīng)絡之氣。畢竟按照道家之意,人體由氣組成,每人都是由無數(shù)的氣組成的。
至于這些事物到底是什么,是真實存在的事物,還是一種感覺,或者還是其他的什么東西,猶未可知。
而在圓鏡和尚的法眼之中,每個人在這股精魄云霧之上,呈現(xiàn)的就是一道至五道之間的圓環(huán)同心佛光。
他也從凌風老道那里得到了一些靈感,決定將其命名為根器。在他的靈感之中,似乎這些佛光更多的是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精神世界。
他自己就有最高的五道佛光,他按照佛教經(jīng)義,將之稱為五蘊,即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五種。
同樣的在圓鏡和尚的法眼下,凌風老道就只有三道佛光,分別為色蘊、受蘊、想蘊。而常人大多都只有一道佛光,即色蘊。
同老道亦然,都是強名而已。
如果按照佛家經(jīng)義來說,每個人都是由五蘊構成,不存在缺失?;蛘哒f一旦存在缺失,那就不是一個正常人。
因此這里的五蘊,在圓鏡和尚看來只是代表了人的身心境界能夠被其法眼所察覺到的程度罷了。
因此,二人各自因其修行經(jīng)義、道行境界所限,所見的諸般事物都只是一家之言爾。
無論是根氣說,還是根器說,最多代表的,無非就是和自家所學所修的契合度罷了。
但是呂率的特別之處,就在于他的精魄云霧,渾然如一,似乎沒有別的東西,但是似乎又涌動著無數(shù)的東西。
即不見根氣,也不見根器,神秘莫測。
因此,這才引起了二人的驚詫。
因為以前也沒見過這樣的情況啊,也不知道代表的是什么個情況。
兩人摸不著頭腦,耐心探究一會兒后,還是沒有收獲,兩人這便慢慢退出了禪定。
自剛才兩人都發(fā)出驚奇之聲后,兩人自然是明白老友的同樣困惑了。兩人互相對視了幾眼,還是圓鏡和尚先開口了。
“呂施主,以貧僧法眼所見,你那暴怒癥確為那油燈所致,想來遠遠離開那油燈,或者干脆就毀壞了那油燈,說不得就能慢慢好轉?!?p> “這…這不行。不知大師可還有其他些什么法子?”
呂率聞言,連忙拒絕道,畢竟此物雖然有所危害,但他到底是仗著此物度過了不少難關,難保說以后沒有大用。
圓鏡和尚也不以為意,繼續(xù)說道:“這樣的話,老衲到還有一個法子,也不知當講不當講?!?p> “大師,盡管說來,小可仔細思量便是?!?p> “既如此,要不呂施主隨和尚回寺廟清修一段時間,到時候和尚每日以佛法真言試著隔斷這異寶和施主的聯(lián)系,說不得能夠見效?!?p> 呂率這心下不知該如何是好,是否聽從這禪師的意見,去走上這么一遭。
就在他猶豫不決之際,凌風老道熱忱地開口了:“禪師所言固然有理,但以老道所見,并不保險。
呂少俠本身誠可為是一塊璞玉,何不自己修行一番,說不得不僅能解決了這病癥,還能憑此異寶有一番仙緣,成就仙道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