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國君率軍和秦國軍隊(duì)一起攻入?yún)菄?,到達(dá)雩婁,聽說吳國已經(jīng)有所防范就撤兵了。回兵的半路又把兵鋒指向鄭國,五月,到了麇城,
鄭國皇頡把守,出城迎戰(zhàn)楚軍,被楚軍打敗,穿封戌抓住了皇頡,公子圍也就是后來的楚靈王順勢站在俘虜旁邊說是自己抓的,雙方同意讓伯州犁主持公道。
伯州犁說這事還是問問俘虜就會清楚。于是讓俘虜站起身,對俘虜說:他倆所爭搶的是你這個君子,你作為一個君子,能有什么不咱白的。抬起手示意:貴人是王子圍,楚國國君最親貴的弟弟。放下手指向穿封戌:這位是穿封戌,地方一個城池外的縣令,他倆誰抓獲的你?俘虜一聽,心里樂了:不就是不能說實(shí)話,也不能說假話,還能讓別人自行得出結(jié)論嗎?回話說:我遇到王子,我不是他的對手。
給穿封戌氣的,從戰(zhàn)車上抽出戈來就去追王子圍,但是沒追上。楚國軍隊(duì)押著俘虜就撤兵了。
伯州犁心里美的:我就不公正了,明面上也無可指謫,唉,如果老爸在,那還會像我這樣笨嘴拙腮,還得靠上下其手這么明顯的肢體語言。
梁山崩,伯宗和大貨司機(jī)的對話,引起很多人的重視,有心人終于找到當(dāng)事人大貨司機(jī),就問他,當(dāng)時是那個場景嗎?答是。是那個對話嗎?答是。是原話?答是。是那個語調(diào)語速那個神色?答是。原來真是你出的主意。冤枉啊,當(dāng)時道窄,我貨車在前面只能緩緩而行,后面有個傳車讓我讓道,我就說你等我讓道,還不如趕快另尋他路還能快點(diǎn)。他一聽這話覺得對他脾氣,就問我是哪兒人?我答國都人。他就問我國都有什么事?我當(dāng)時也不知道他就是伯宗,我答梁山崩了,朝廷召伯宗商量。他就問我將若之何?我以為他問的是朝廷召伯宗商量能商量出什么方案。我就和他說,山有朽壤而崩,能怎么辦,國家主管山崩河水枯竭這類事,又不能推給地方和百姓,肯定是意思意思就算了,就是伯宗到了也就那樣。他請我去參加商量,我推脫掉了,誰知道后來怎么就說成是我這個大貨司機(jī)出的主意。
大家議論伯宗,這個伯宗,別人說出兵,他就說不能出兵,別人說不出兵,他就說出兵。而且都能說出理由,還能給出應(yīng)對方案。說他智慧比較像陽子,他還非常高興,其實(shí)他哪里能比陽子,陽子對敵方不講信用,他專門對自己人不講信用。
郤族掌軍權(quán),在外面吃不開,就說都是這個伯宗到處玩弄手段,導(dǎo)致大家都對晉國保持警惕。這個伯宗一聽不是話,就到國君那里進(jìn)言,要削郤氏兵權(quán)。國君一聽,你把我也當(dāng)大貨司機(jī)忽悠啊,就把伯宗賣給郤氏了,然后國君和郤氏一起找伯宗對質(zhì),伯宗一看雙方都在場,無言以對,就把舌頭咬下來吐到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