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玄祖第三個問題
“送子觀音大慈大悲,法力無邊,樂善好施,成就善果,是我輩楷模。”
唐僧得知了樂城的故事,不由的夸贊起送子觀音來。
很快,一名美艷婦女獨自一人走進了觀音廟。
顯然是為求子而來。
婦女走進了觀音廟,上香叩拜之后,又被一名使者帶進了一扇偏門之內(nèi)。
那偏門藏在觀音廟之內(nèi)。
玄祖施展神通,消去了觀音廟的顯像,好讓唐僧將那偏門之內(nèi)的一切,都看的一清二楚。
婦女走進偏門之后,像是失了神志一般,站在原地一動不動。
而偏門之內(nèi),還藏著十幾名健壯男子。
其中有一名男子起身,將婦女的衣物脫下,在眾目睽睽之下,對婦女行了男女之事。
婦女又因為失去神志,無法反抗,無法呼救,同樣也不知道自己身處何地,發(fā)生了什么。
待那男女之事完成后,婦女又在使者的帶領(lǐng)下,走出了偏門,又來到觀音廟前。
“女施主,方才觀音菩薩已經(jīng)顯靈,答應(yīng)了你的訴求,你只需等些時日,這腹中必然誕出一子。”
使者面慈和善,他如此說,婦女便信了,毫無猜疑。
至于方才失去神志,想來也是因為觀音降臨,她這等凡俗之人,又有何資格面見觀音真容呢?
施法讓婦女失去神志者,正是送子觀音。
修建觀音廟,揚言有送子神通者,是觀音。
開設(shè)偏門,讓一些精壯男子來布施送子者,是觀音。
讓樂城人口增長,百姓繁榮昌盛者,是觀音。
然而,這婦女卻是有夫之婦。
知禮數(shù),恪守貞潔的好妻子。
若非觀音在廟中消去了她的神志,她定萬般不從。
玄祖帶著唐僧,一路跟隨婦女回到家中。
其夫君儀表堂堂,知書達理,還是個誠實守信的老實人。
這老實人最是傳統(tǒng)保守,除了他的發(fā)妻,其他女人,都不愿看一眼。
婦女向觀音求了子,一家子后繼有人,自此幸福感倍增。
然而這一切,都被觀音施法掩蓋了真相。
老實人以為他的妻子去觀音廟求子,是得到了觀音的賜福。
讓夫妻二人可以生育。
實則不然。
婦女求來的孩子,和他的丈夫沒有血緣關(guān)系。
若將真相公之于眾,這一家兩口,必然三觀盡毀,嫉佛如仇。
“唐玄奘,我這便是我要向你問的第三個問題,請問,送子觀音此番作為,是在行善?還是在縱惡?”
半年來,玄祖終于開口,這一開口,便是向唐僧問出了第三個問題。
一時間唐僧被問的啞口無言,他還以為玄祖已經(jīng)不打算問第三個問題,要護送他西行取經(jīng)去了。
即使拋開震驚,去審視玄祖的問題,也讓唐僧倍感神傷。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無疑要從多個角度去看待事實。
站在送子觀音的立場,他縱容一些精壯男子侵犯婦女,滿足了男子的淫之欲,也讓婦女們求而得子。
僅僅是將真相遮掩,便讓所有人從中受益,成全了所有人。
站在佛的立場,這當(dāng)然是行善的好事。
之前唐僧就說了,佛可定三界善惡。
這善惡又是所有人公認(rèn)的。
而這件事之中,不單單有善惡,還逾越了人倫之雷池。
說到人倫,那是自盤古開天辟地之后,所有生命都恪守的陳規(guī)。
諸天之所以分天地人三界。
就是因為人類乃是天地之合,階級之道也是以人來定的。
人類剛出生時,在三界生靈中,是最弱的存在。
但人類后天又有大智慧,可以通過修煉來提升生命等級,直到攀升成頂級生命。
諸天就是盤古偷了玄祖的修為和氣運化來的。
諸天就是玄祖本身,而玄祖,也屬人類。
三界大德,無不是以人倫來定,三界法則,又何嘗不是順從人倫來定?
所以,玄祖第三個問題,問的是有悖人倫的事,是善?還是惡?
唐僧弗能應(yīng)也。
他是佛,但其本質(zhì)也只是一個人啊。
佛的立場之所以定義這是一件善事,是因為結(jié)果是好的,也是所有人都想要的,是讓所有人都能從中受益的。
可一旦站在人倫的立場,其結(jié)果就變得邪惡了,過程也變得虛偽了。
唐僧愣在原地發(fā)起了呆,表面看起來,是在思考問題時,陷入了困頓。
實則是因為他幾百年修成的佛意正在遭受考驗。
一時間,唐僧已經(jīng)去到了生與死的橋接處,善與惡的交匯處。
不管是生死還是善惡,又或是過去未來。
他都不知道該向著哪里走。
哪怕是在現(xiàn)實中,他也不知道該如何走,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他回答不了玄祖的問題,同時也讓自己陷入了問題本身。
這個問題死死的套住了他。
他開始問自己,自己所謂的佛,究竟是一道執(zhí)念,還是自己的意志?
佛說要放下執(zhí)念,因為那是虛妄的,永遠滿足不了的,執(zhí)念就是欲望。
金蟬子丟掉金身,轉(zhuǎn)世下凡,一路向西苦行,普度眾生的事,究竟是為了滿足向往佛的執(zhí)念,還是遵從自己的本意行事?
自己的本意以為,行善事,得善果,就是在向往佛,成為佛;而不是真正為了行善事。
那么他做善事,得善果究竟是自己一廂情愿,還是受欲望驅(qū)使?
自己追隨佛祖幾百年以來,所做的一切,究竟是為了那善果?還是為了那善因?
這些無法回答的問題,一個又一個浮現(xiàn)出來,摧殘著他的佛意。
而那虛妄的佛意,卻本身就是一道執(zhí)念,說白了,就是一道欲望而已。
當(dāng)欲望違背了自己的良知和意志,又怎么經(jīng)受得起考驗?zāi)兀?p> 唐僧此刻無比痛苦,幾百年凝聚的佛意在此刻就快要土崩瓦解。
他迫切的想要知道答案,哪怕這個答案會讓他的佛意就此煙消云散,他也愿意。
因為他不想在這種不能放過自己的狀態(tài)中困惑了。
玄一這才開口道:“你糾結(jié)這件事的善惡,和問題的答案,不如回到問題本身。”
“這世間任何事,本身不具備兩面性,一旦你將其定義為善,那么他便一定有惡!”
“而世間一切,又都在道之內(nèi)?!?p>